中易网

我们该如何合理的评价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折中主义论文

答案:1  悬赏:0  
解决时间 2021-10-13 12:54
  • 提问者网友:临风不自傲
  • 2021-10-13 00:00
我们该如何合理的评价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折中主义论文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玩世
  • 2021-10-13 00:29

我们该如何合理的评价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折衷主义


       折衷主义建筑是十九世纪上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折衷主义越过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建筑创作中的局限性,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把它们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故有"集仿主义"之称。他们没有固定的风格,语言混杂,但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



      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在1900年—1937年是一个高潮,在此期间特别是中前期,建筑发展的主流趋势是西方折衷主义,姑且称作中国建筑史上的折衷主义时期。在这一时期涌现出的大量建筑作品,无论从其社会功能、使用材料、内在结构和外在形式,已经明显地不同于中国传统建筑了。折衷主义建筑的特点是博采众长。


       哈尔滨有东方小巴黎的美誉,其大多数一类保护建筑即为折衷主义。哈尔滨建筑中折衷主义作品比重很大,甚至在新艺术运动建筑中也不难找到折衷主义的成分。代表建筑有铁路文化宫(原中东铁路俱乐部)、车辆厂文化宫、亚细亚电影院(原敖连特电影院)、新闻电影院(原丽都电影院)。


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在1900年-1937年是一个高潮,在此期间特别是中前期,建筑发展的主流趋势是西方复古主义和折衷主义,西方建筑史上的折衷主义发生在十九世纪上半叶至二十世纪初,但是西方建筑对中国建筑的影响往往是滞后的,这是常见的文化传播时间差。因此,中国建筑史上的折衷主义发展兴盛期在二十世纪初至30年代。姑且称作中国建筑史上的折衷主义时期。


       需要解释的是,在中国近代建筑史时期建造的西方复古主义建筑和折衷主义建筑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两者都是运用传统建筑语言包括建筑模式、建筑母题、建筑细部进行建筑创作,它们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复古主义建筑创作中的风格混杂是无意识的,而折衷主义建筑创作则是有意识的去进行模仿和拼凑。因了这个原因,许多风格不纯正的复古主义建筑就可能会归为折衷主义建筑的范畴了。


         在中国建筑史上的折衷主义时期涌现出的大量建筑作品,无论从其社会功能、使用材料、内在结构和外在形式,已经明显地不同于中国传统建筑了。本文作者以西方成熟的建筑历史研究方法为工具,重置了这些建筑产生的历史人文环境,立足于建筑本身,追溯其历史演变的源头,以探询这一特殊时期的建筑形式对于中国建筑发展史的意义。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