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谷物类食物有哪些

答案:1  悬赏:30  
解决时间 2021-10-18 02:43
  • 提问者网友:相思似海深
  • 2021-10-17 08:24
谷物类食物有哪些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千杯敬自由
  • 2021-10-17 08:58
在食用谷物类食品时,我们建议多吃粗粮(玉米、高粱、荞麦、绿豆、薯类等),这不仅能获得各种营养成分,还有防病保健的作用。因为粗粮里面含有大量的食物纤维,粗纤维的好处是在肠道内缓慢膨胀,吃一点就会觉得饱饱的了,同时纤维还能促进肠胃蠕动。合成的膳食纤维(比如低聚糖)会很快发酵,所以我们推荐食用天然的高纤维食物(粗粮),像麸皮面包之类。

碳水化合物是谷类的主体营养。谷类食物主要是淀粉,还有纤维素、半纤维素。谷类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一般占70%以上。

丰富的蛋白质含量。谷物一般蛋白质含量为10%~12%。燕麦含量最高,约为15.6%,青稞(一种稞大麦)约为13.4%,荞麦约为11%,小麦约为10%,玉米约为8%。但是谷物中氨基酸组成不佳,不属于优质蛋白。

脂肪含量较低。谷类中一般脂肪含量仅1%~2%,玉米为4.3%。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其油脂属于优质食用油。

含有大量的食物纤维
——————————————————————————————————
食物性中药谷物类

粳米:

「异名」 大米、硬米、嘉蔬。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稻(粳稻)的种仁。

「化学成分」 含淀粉75%、蛋白质8%左右、脂肪0.5-1%及少量维生素B等。

「性味归经」 甘,平。入脾、胃经。

「功效主治」 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止泻痢。

「用法」 蒸食,煮粥,或配制药膳、药粥等。内寒者少食。

「附」 籼米、糯米:籼米、糯米与粳米来源于同种植物。籼米粒较细长,粘性较小,胀性大;糯米粒有同籼米者,也有同粳米形较圆短者,唯含糊精量大,粘性最强,胀性小。籼米、糯米与粳米功效主治基本相同,但性温,多食生热,易致大便干燥。

粟米:

「异名」 谷子、粟谷、小米、粱米、白粱粟、粢米、硬粟、寒粟、黄粟、稞子、籼粟。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粟和种仁。

「化学成分」 含淀粉63.27%、脂肪1.41%、还原糖2.03%、总氮2.48%、蛋白氮2.41%。蛋白质为谷蛋白、醇溶蛋白、球蛋白等,含多量谷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和蛋氨酸。并且含固体和液体脂肪酸等。米粒的外层薄膜上含有较多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钙、磷、铁)。

「性味归经」 甘、咸,凉。陈粟米苦,寒。入肾、脾、胃经。

「功效主治」 和中,益肾,除热,解毒。主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泄泻。陈粟米能止痢,解烦渴。小米适于治疗脾、胃、肾湿热导致的小便淋涩不尽。

「用法」 煎汤或煮粥。素体虚寒、小便清长者少食。淘米时不要用手搓,忌长时间浸泡或用热水淘米。

小麦:

「异名」 白麦。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种子或其面粉。

「化学成分」 含淀粉53-70%、蛋白质约11%、糖类2-7%、湖精2-10%、脂肪约1/6%、粗纤维约2%。脂肪油主要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的甘油酯。尚含少量谷甾醇、卵磷脂、尿囊素、精氨酸、淀粉酶、麦芽糖酶及微量维生素B等。

「性味归经」 甘、凉。入心、脾、肾经。

「功效主治」 养心,益肾,除热,止渴。主治脏躁,烦热,消渴,泄痢,痈肿,外伤出血及烫伤等。

「用法」 煎汤,煮粥,或制成面食常服;也可炮制研末外敷,治痈肿、外伤及烫伤。病湿热者忌食面条。

「附」 浮小麦:功能敛汗,用于虚汗过多。

荞麦:

「异名」 乌麦、花荞、甜荞、荞子。

「来源」 为蓼科植物荞麦的种子。

「化学成分」 瘦果中含水杨胺、4-羟基苯甲胺、N-水杨叉替水杨胺。

「性味归经」 甘,凉。入脾、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 开胃宽肠,下气消积,解湿热毒。主治绞肠痧,肠胃积滞,慢性泄泻,噤口痢疾,赤游丹毒,痈疽发背,瘰疠,汤火灼伤。

「用法」 磨面煮汤,或制丸、散内服。也可研末外用。本品不宜久服,脾胃虚寒者忌用。

高梁:

「异名」 蜀黍、蜀秫、木稷、芦粟、番黍、荻粱。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蜀黍的种仁。

「化学成分」 含P-羟基扁桃腈-葡萄糖甙,水解产生P-羟基苯甲醛、HCN和葡萄糖。

「性味归经」 甘,温。入脾、胃经。

「功效主治」 温中健脾,渗湿止痢。主治脾虚湿困,消化不良及湿热下痢、小便不利等症。

「用法」 熬汤,或碾粉熟食、煮粥等。

黄大豆:

「异名」 黄豆

「来源」 为豆科植物大豆黄色种皮的种子。

「化学成分」 含较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1、B2、烟酸以及异黄酮类、皂甙类等。尚含胆碱、叶酸、亚叶酸、泛酸、唾液酸、生物素、维生素B12等。

「性味归经」 甘,平。入脾、大肠经。

「功效主治」 健脾宽中,润燥消水。主治疳积泻痢,腹胀羸瘦,妊娠中毒,疮痈肿毒,外伤出血等。黄豆能抗菌消炎,对咽炎、结膜炎、口腔炎、菌痢、肠炎有效。

「用法」 做成熟食、豆浆服用,或研末外敷。本品生用疏利,熟食补益。

「附」 黑大豆: 与黄大豆同种,种皮黑色。有活血、利水、祛风、解毒之功效,治水肿胀满、风毒脚气、黄疸浮肿、风痹筋挛、产后风痉、口噤、痈肿疮毒诸疾,并解药毒。本品炒食易壅热伤脾,虚人及小儿不可食。煮食虽益人,但不宜多食。

绿豆:

「异名」 青小豆

「来源」 为豆物植物绿豆的种子。

「化学成分」 每100克含蛋白质22.1克、脂肪0.8克、碳水化合物59克、钙49毫克、核黄素0.12毫克、尼克酸1.8毫克。蛋白质主要为球蛋白类,其组成中蛋氨酸、色氨酸和酪氨酸较少。磷脂成分中有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酢丁醇、磷脂酰甘油、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酸。

「性味归经」 甘,凉。入心、胃经。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消暑,利水。主治暑热烦渴,水肿,泻痢,丹毒,痈肿;解药毒。

「用法」 煎汤,煮粥,或研末外敷。

黑芝麻:

「异名」 胡麻、巨胜、狗虱、乌麻、乌麻子、油麻、交麻、巨胜子、小胡麻。

「来源」 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黑色种子。

「化学成分」 含脂肪油约60%、叶酸18.45毫克%、烟酸0.48毫克%、蔗糖0.64%、卵磷脂0.65%及戊聚糖、蛋白质、钙等。脂肪油中含油酸、亚油酸、棕榈酸、花生酸、廿四酸、廿二酸等的甘油酯,甾醇、芝麻素、芝麻林素、芝麻酚、维生素E等。「性味归经」 甘,平。入肝、肾经。

「功效主治」 补肝肾,润五脏。主治肝肾不足,虚风眩晕,风痹,瘫痪,大便燥结,病后虚羸,须发早白,妇人乳少。

「用法」 煎汤,或合粳米煮粥,或入丸、散内服。也可煎水外浴或捣敷。脾弱便溏者忌用。

-----------------------------------------------------------------
以上内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