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水浒传里男演员头顶怎么插了一朵花

答案:6  悬赏:0  
解决时间 2021-01-14 02:48
  • 提问者网友:回忆在搜索
  • 2021-01-13 06:40
水浒传里男演员头顶怎么插了一朵花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骨子里都是戏
  • 2021-01-13 08:19
水浒传里男演员头顶插了一朵花是男子簪花。
“男子簪花”,是古时的男子,用时令鲜花,或金银、绸绢等,制成假花插于发髻、鬓角或冠上,作为装饰或礼仪程序的一种风俗。据考,所簪之花有:茱萸、木槿花、蔷薇、梅花、杏花、棠梨、茉莉、牡丹、菊花等样式。男子簪花的风俗,在宋代已经极盛。这与唐明皇为宁王簪花之事,是有极深的联系的。
  《宋史·舆服志》载:“中兴,郊祀,明堂礼毕回銮,臣僚及扈从并簪花,恭谢日亦如之。”可见当时参加重要典礼的百官及随侍人员都要簪花。在民间婚仪中,按照宋朝婚俗,新郎可以“戴花一两枝,胜一两枚。”胜即花胜,古代的一种首饰。宋朝朝廷宴会,“尝以春秋之季仲及圣节、郊祀、籍田礼毕,巡幸还所至设宴,惟从官预,谓之曲宴。”皇帝要给群臣赐花,由中使为之插戴。朋友之间的便宴也可以簪花。如果遇到国家大灾之年、瘟疫、忌辰等,则不可以簪花。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爱难随人意
  • 2021-01-13 13:14
我暂时保留我的看法!
  • 2楼网友:千夜
  • 2021-01-13 11:44
不是每个角色都顶了一朵花吧。
  • 3楼网友:从此江山别
  • 2021-01-13 11:15
《水浒传》人物 《水浒传》中的蔡庆是蔡福的弟弟,大名府专管牢狱的小押狱,有名的刽子手。他生来爱带一枝花,人称“一枝花蔡庆”。
  • 4楼网友:一叶十三刺
  • 2021-01-13 09:44
我暂时保留我的看法!
  • 5楼网友:夜风逐马
  • 2021-01-13 08:57
簪花,即插簪花于冠上或发髻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两宋时期,城市经济繁荣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簪花之风达到了鼎盛阶段。
  宋代统治阶级对簪花极为重视,专门为此作了规定。当时皇帝赐花百官,以罗花最贵,宰执以上官方可得之;栾枝次之,赐以卿监以上官;绢花赐以将校以下 官。所赐花色,按品级高低各有不同。在不同场合,赐花的内容也有所不同,蔡绦对此记载说:“国朝燕集,赐臣僚花有三品,生辰大燕遇大辽使在庭,则内用绢帛 花,盖示以礼俭,且祖宗旧程也。春秋二燕则用罗帛花,甚为美丽。至凡大礼后恭谢,上元节游春,或幸金明池、琼林苑,从臣皆扈跸而随车驾。有小燕谓之对御, 凡对御则用滴粉缕金花,……又赐臣僚燕花,率从班品高下,莫不多寡有数。至滴粉缕金花为最,则倍于常多颁。”(《铁围山丛谈》卷一)由此可见,宋廷的簪 花,有一套严密的程序,等级尊卑观念很强。
  宋廷每遇典礼佳节宴会,一般都大规模对臣下进行赐花,以示恩泽,时人记载一次宴会,“前筵毕,驾兴,少歇,宰臣以下退出殿门幕次饲候,须臾传旨加 班,再坐后筵,赐宰臣百官、卫士、殿侍、伶人等花,各依品位簪花。上易黄袍小帽,驾出再坐,亦簪数朵小罗帛花帽上。”(《梦梁录》卷三)还有一次宋皇驾出 烧香毕,对随行人员幕士、禁卫、官兵以及乘五百余轿的皇后、贵妃、淑妃、美人、才人、婉容依品位赐花簪戴,以致于“直南一望,便是铺锦乾坤”,而北望则 “全如花世界”。宋代簪花场面之盛可略窥一斑。
  宋廷赐花于臣僚,还有特别的讲究。就是除亲王宰臣由宦官为其戴上外,其余百官则自戴其花,一次赐宴上,真宗特意令宦官为晁迥、钱惟演两位大臣戴花,晁、钱 二人感激得涕流满面,因为这显然是特别的恩典宠幸。宋帝对臣僚的赐花数额也颇大,丝毫不吝惜,有时一次赐从驾臣僚花各数十枝。在宴会上,宋人还有边饮酒边 赏花的雅兴。如寇准一次与宋皇饮酒时,皇帝就特意命人以千叶牡丹戴在寇准冠上,并戏谑说:“寇准年少,正是赏花吃酒时也。”(《宋人轶事汇编》卷六) 此外,新科进士在宴会上,按惯例一律要由皇帝赐给花戴。譬如司马光中进士后,仁宗赐新进士宴,同坐人皆簪花,唯有司马光危然不动,同年劝他说:“君赐不可 违。”司马光这才勉强取了一枝戴上。(《宋史•司马光传》)
  由于帝王和宫廷的爱好与提倡,加上簪花本身所具有的魅力,簪花一时成为社会风气。遇喜庆节日男女老幼一律戴花,未约成俗了。宋人在这方面的记述甚 多。如五月五日临安城内人们皆戴茉莉花,欢度端午节。而九月九日重阳节那天,宋人一般都“泛萸簪菊”,以求驱邪健身,长命百岁。以盛产牡丹的花都洛阳为 例,一到春天,“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洛阳牡丹记》)当时花巷柳陌的烟花女子更是注意着装打扮,一次就戴花三两朵,“只戴一日,朝夕如 是”,以增色引人。逢嫁娶喜日,则新郎、新娘头戴鲜花,披红挂绿,以示吉庆。
  宋代妇女还有戴花冠的习俗。冠上除簪有鲜花,还有用罗绢通草、金玉玳瑁等制成的假花,假花不仅经久耐用,常开不败,且不受季节限制,所以深受妇女的 青睐。花朵的插法也各不相同,有的插戴单枝独朵,有的将四季花合在一起,编成一顶花冠,名谓“一年景”。陆游对此记载道:“靖康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 服,皆备四时,如节物则春幡、灯毯、竞渡、艾虎、云月之类,花则桃、杏、荷花、菊茶、梅花,皆并一景,谓之“一年景”。花冠的形象,在南薰殿旧藏《历代帝 后图》中有描绘。簪花在宋代不仅为妇女喜爱,而且深受男子的欢迎。但男子簪花却遭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一些人的非议。在思想比较保守的司马光看来,簪花是华 侈的表现,男子簪花更是“殊失丈夫容体”。他认为遇到簪花的场面时,若实不得已,不妨“随俗”,戴上一两枝花就可以了。宋人的簪花习俗对女真等少数民族都 有很大影响。金国就效仿宋制,在典礼宴会上实行簪花的礼仪。如莫濛为贺金正旦使出使金国时,金主赐宴,莫濛“以**忌辰不敢簪花听乐”为借口,力辞簪花, 不愿与凶残的金人同乐。
  簪花在宋代最突出的文学形式诗词中也得到了反映,出现了不少咏簪花的佳作,苏东坡《吉祥寺赏牡丹》诗:“年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诗人以 自嘲的口吻,风趣地道出了自己年事已高,已不是昨日的少年郎了。黄山谷也有词日:“花上老人头上羞,羞羞,人不羞,花自羞。”词人老兴勃发,插花于头,而 花却笑他偌大年纪还要簪花自娱,洋溢出幽默感和生活的情趣。此外像陆游、司马光、姜夔等许多文人都充满真情地对簪花作过咏诵。
  宫廷、民间对鲜花的大量需求推动了宋代养花业的发展,号称所产牡丹为“天下第一”的花都洛阳当时“大抵家家有花”(《洛阳牡丹记》),城内所有花 园,“皆植牡丹”;临安因是南宋都城所在,需要大量鲜花,“东西马塍,在余杭门外,土细,宜花卉,园人工于接种,城之花皆取焉”(《咸淳临安志》卷三)。 广州城外也有所谓的“花田”,植有许多岭北所没有的花卉。宋代养花业的繁荣超过了宋之前的各代。
  宋代的卖花业也随着簪花的盛行发展起来。当时,各大城市中一般都有花朵市。洛阳的天王园花园子,临安官巷的齐家、归家花朵铺都享有盛名。汴京、临安 的夜市上也卖“五梅花、茉莉盆儿、带朵茉莉朵花、桃纱荷花”等各色花。除固定的摊铺,许多小贩还沿街叫卖四时花朵,有“扑带朵花”,亦有“卖成窠时花、插 瓶把花”,春则“扑带朵桃花、四香、瑞香、兰花、水仙花、腊梅花”,“更有罗帛脱蜡像生四时小枝花朵”(《梦梁录》卷十三),他们“以马头竹篮盛之,歌叫 于市,卖者纷然”。对鲜花的需求量大增,致使市场上花价倍涨,有些名花如“姚黄、魏紫一枝千钱”,令人啧舌。卖花的成交额也颇大,当时人记载有一年端午节 仅早上临安城内卖花的成交额就达一万多贯。很多园户、花商因此而致富。
  由于鲜花十分畅销,市场很大,所以许多商人便瞄准鲜花市场,南花北运,北花南贩,获利颇丰。南宋人陈善曾记载:“近日浙中好事家,亦时有茉莉、素 馨,皆闽商转海向至。”(《扪虱新话》卷十五)前面我们提到临安人在端午节人人簪戴茉莉花,这一方面说明闽商贩茉莉花到临安的数量之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 宋代鲜花的保鲜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因为从当时的航海条件来看,从福建到临安坐船需数日,一船鲜花竟能保持不败,不枯萎,并非一件易事。鲜花保鲜技术其实在 北宋就有很大发展,当时洛阳每岁都要向京师进贡洛阳的名花“姚黄”、“魏紫”,以供宋廷享用。花匠用“花叶实笼中,藉覆上下,使马上不动摇,亦所以御日 气。又以蜡封花带,可数日不落。”(《宋朝事实类苑》卷六十)然后由差人乘驿马不分昼夜地驰送京师。这种岁贡一直持续到北宋灭亡才结束。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