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佛教中的 四行 佛传 是什么经典?

答案:4  悬赏:30  
解决时间 2021-01-16 10:57
  • 提问者网友:我一贱你就笑
  • 2021-01-15 22:11
佛教中的 四行 佛传 是什么经典?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孤独的牧羊人
  • 2021-01-15 23:34
“四行”则是所有信众对于日常生活应该采取的态度,

入道四行观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俱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于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入。

行入者。谓四行。其余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云何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从往昔无教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皆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忍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

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也。

三无所求行者。世人长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故舍诸有。息想无求。经云。有求皆苦。无求乃乐。判知无求真为道行。故言无所求行也。

四称法行者。性净之理目之为法。信解此理。众相斯空。无染无着。无此无彼。经云。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法体无悭。于身命财行檀舍施。心无悕惜。达解三空。不倚不着。但为去垢。称化众生。而不取相。此为自行。复能利他。亦能庄严菩提之道。檀施既尔。余五亦然。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是为称法行。
说偈言:

外息诸缘  内心无喘  心如墙壁  可以入道
明佛心宗  等无差误  行解相应
《佛传》是对清代以来流传甚广的《释迦如来应化事迹》的注译。它从七十余部佛教典籍中辑录二百零八则有关释迦牟尼的生平故事,每则配插图一幅,形象地展示了释迦牟尼佛其诞生、出家、修行、成道、说法,涅囗,和未出生前的因缘及涅囗后佛法的传承,以及佛法传入中国的整个过程。文辞秀美,可读性极强。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痴妹与他
  • 2021-01-16 01:46
四行。你说的是达摩祖师传的二入四行法吗?
  • 2楼网友:我住北渡口
  • 2021-01-16 01:31
三十三天外
  • 3楼网友:春色三分
  • 2021-01-16 00:04
【四行】

集异门论七卷七页云:四行者:一、苦迟通行,二、苦速通行,三、乐迟通行,四二解、乐速通行。云何苦迟通行?答:静虑不摄下品五根,是名苦迟通行。云何苦速通二解行?答:静虑不摄上品五根,是名苦速通行。云何乐迟通行?答:静虑所摄下品五根,是名乐迟通行。云何乐速通行?答:静虑所摄上品五根,是名乐速通行。
二解 集异门论七卷七页云:复有四行:一、不堪忍行,二、堪忍行,三、调伏行,四、寂静行。云何不堪忍行?答:谓不堪忍寒热、饥渴、蛇蝎蚊虻、风雨等触,又四秘密者。一令入秘密。谓声闻乘中或大乘中。依世俗谛理说有补特伽罗。及有诸法自性差别。二相秘密。谓于是处说诸法相显三自性三对治秘密。谓于是处说行对治八万四千四转变秘密。谓于是处以其别义。诸言诸不堪忍他人所发能生身中辛楚、猛利、夺命、苦受、骂辱语言。如是种类,是名不堪忍行。云何堪忍行?答:谓能堪忍寒热、饥渴、蛇蝎蚊虻、风雨等触,又能堪忍他人所发能生身中辛楚、猛利、夺命、苦受、骂集辱语言。如是种类,是名堪忍行。云何调伏行?答:眼见色时专意系念,防护眼根,调伏其心,不令发起烦恼恶业。耳闻声集异门论七卷七页时,鼻嗅香一时,舌尝味时,身觉触时,意了法时,专意系念,防护耳根。广说乃至防护意根,调伏其心,不令发起烦恼恶业,是名调伏行。云何寂静行?答:谓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四通行、四法迹、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寂静行。问:何故说此名寂静行?答:以于此行,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令已生贪欲、瞋恚、愚痴、慢等,寂静,等寂静,最极寂静,是故说此名寂静行。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