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咏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答案:1  悬赏:0  
解决时间 2021-10-18 10:52
  • 提问者网友:姑娘长的好罪过
  • 2021-10-17 19:11
《咏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拜訪者
  • 2021-10-17 20:40
1
咏:用诗词等来描述,抒发感情的方式,文体的一种。
籍:通“借”
垂緌饮清露:倒挂在树上吸吮着清甜(或美味)的甘露(或露水)。
2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人称道。 虞世南画像
首句“垂緌引清露”,“垂緌”是古人结在领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冠缨,故称“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息于高处,餐风饮露,故为“引清露”。这句写出了蝉的清华俊朗的特点。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且与末句的“秋风”相呼应。 “流响”写蝉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用一“出”字,将无形的声音传送写得可感可见。这句虽只对蝉声远传进行了描写,读者却已可窥蝉的高标逸韵。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借助秋风的传递所致,诗人却别有会意,强调这是由于“居高”使然。这种独特的感受蕴涵一个真理: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权贵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真如俗话所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两句中的“自”、“非”,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颇显大气。这两句看似写蝉,实则带有自况的意味,表达出诗人对自身内在品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自信。联系到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赞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虞世南此处表现出来的自信该不为过吧。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