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清明节上香、烧纸、添新土插挂钱的来历和讲究?

答案:1  悬赏:30  
解决时间 2021-10-17 11:21
  • 提问者网友:树红树绿
  • 2021-10-16 18:19
清明节上香、烧纸、添新土插挂钱的来历和讲究?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走死在岁月里
  • 2021-10-16 19:26
每年公历4月5日是中国人的扫墓的日子──清明节
  清明节的来源(一)
   相传于春秋时代时,晋国有一派奸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子推便护送重耳离开晋国。由于,介子推希望重耳能安然返国,做个勤政爱民的国君。因此在流亡期间,介子推仍尽心尽力的照顾重耳,甚至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并当上了国君,成了后来的晋文公,并一一犒赏曾协助过他的人,却将介子推遗忘了。经旁人提醒后,晋文公才赶忙请介子推前来领赏,谁知介子推已带了他的母亲到深山隐居了,晋文公和臣子在山中寻了许久,仍遍寻不着。
   这时有人献计放火烧山,认为介子推是有名的孝子,一定会背着母亲跑出来。然而大火烧了很久,仍不见介子推出现,等火熄灭了后,人们才发现介子推背着他母亲,已被烧死在一棵柳树下。
   晋文公见了后相当伤心懊悔,便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一天,以纪念介子推的忠诚。
  清明节的来源(二)
   有关清明节的由来:相传在秦朝末年,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大战好几回合后,终于取得天下。他光荣返回故乡的时候,想要到父母亲的坟墓上去祭拜,却因为连年的战争,使得一座座的坟墓上长满杂草,墓碑东倒西歪,有的断落,有的破裂,而无法辨认碑上的文字。
   刘邦非常的难过,虽然部下也帮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黄昏的时候还是没找到他父母的坟墓。最后刘邦从衣袖里拿出一张纸,用手撕成许多小碎片,紧紧捏在手上,然后向上苍祷告说:「爹娘在天有灵,现在风刮得这么大,我将把这些小纸片,拋向空中,如果纸片落在一个地方,风都吹不动,就是爹娘的坟墓。」说完刘邦把纸片向空中拋,果然有一片纸片落在一座坟墓上,不论风怎么吹都吹不动,刘邦跑过去仔细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刘邦高兴得不得了,马上请人重新整修父母亲的墓,而且从此以后,每年的清明节一定到父母的坟上祭拜。后来民间的百姓,也和刘邦一样每年的清明节都到祖先的坟墓祭拜,并且用小土块压几张纸片在坟上,表示这座坟墓是有人祭扫的。
  清明节的习俗
(一)挂纸
   又称「压纸」,一般用石头或砖块将长方形的的黄白纸,或红黄蓝白黑的五色纸压在坟上,以示子孙已祭拜祖坟。
压纸又称挂纸,是将黄白色或五色的长方形纸,以石头压在墓碑、墓头及墓旁的「后土」上。压纸有「挂钱」,供祖先花用之意,也表示子孙已祭拜过祖坟。
(二)扫墓
   清明扫墓是中国人慎终追远的活动,人们来到祖先的墓前打扫一番,以表他们尊敬之意。扫墓可分修整墓园、祭祖及压纸三个步骤。修整墓园的工作主要是清扫墓地,铲除杂草树根,修复损坏的部份,或重新描写墓碑的字迹,使其焕然一新。
清扫墓园后便开始祭祖,首先祭拜坟墓的守护神---后土,然后再烧香祭拜祖先坟墓。接下来是烧纸钱,点燃鞭炮,最后要剥鸭蛋壳丢在坟墓上,以表示更新之意。
(三)踏青
   踏青就是郊游。古时候,在清明节当天,人们在扫墓祭祖后,喜欢扶老携幼,三五成群的到郊外旅行。这个习俗一直留传下来,成为了今天郊游的习俗。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