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大白菜的起源、种类、产地、生长、营养价值。

答案:1  悬赏:20  
解决时间 2021-10-13 03:58
  • 提问者网友:听门外雪花风
  • 2021-10-12 18:00
大白菜的起源、种类、产地、生长、营养价值。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底特律间谍
  • 2021-10-12 18:24
白菜(Brassica rapa)是一种东亚的蔬菜。它和西方的卷心菜是近亲,同属芜菁。白菜中包括多个品种,属于不同的科学分类。在中国烹饪中白菜经常被使用。

白菜是叶子被食用的蔬菜。有两大类芜菁植物被称为白菜:大白菜和小白菜。白菜营养丰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每100克红富士苹果含钙、磷、铁、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分别是3、11、0.7、0.01和2毫克,而小白菜(青菜)是96、44、1.4、0.09和12毫克[1]。

白菜原产中国。在西安新石器时代半坡遗址中出土的一个陶罐里有白菜籽,有6000多年的历史,比其他原产中国的粮食作物要古远。白菜古时称“菘”,春秋战国时期已有栽培,最早得名于汉代。南北朝时是中国南方最常食用的蔬菜之一。唐代出现了白菘、紫菘和牛肚菘等不同的品种。宋代陆佃的《埤雅》中说:“菘性凌冬不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其字会意,而本草以为耐霜雪也”。元朝时民间开始称其为“白菜”。明朝中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菘性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今俗之白菜,其色清白。”《本草纲目》记载了一些白菜的药用价值。

明代以前白菜主要在长江下游太湖地区栽培,明清时期不结球白菜(小白菜)在北方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在浙江地区培育成功结球白菜(大白菜)。18世纪中叶(康乾盛世)在北方,大白菜取代了小白菜,且产量超过南方。华北、山东出产的大白菜开始沿京杭大运河销往江浙以至华南。鲁迅在《朝花夕拾》的《藤野先生》一文中说:“大概是物以希(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

大白菜是在明朝时由中国传到李氏朝鲜的,之后成了朝鲜泡菜的主要原料。韩国电视剧《大长今》中有主人公试种从明国引进的菘菜(大白菜)的情节。

20世纪初,日俄战争期间,有些日本士兵在中国东北尝到这种菜觉得味道不错,于是把它带到了日本。

今天,世界各地许多国家都引种了白菜。

大白菜,在西方又称“北京品种白菜”,即结球白菜,在粤语里叫绍菜。大白菜有宽大的绿色菜叶和白色菜帮。多重菜叶紧紧包裹在一起形成圆柱体,多数会形成一个密实的头部。被包在里面的菜叶由于见不到阳光绿色较淡以至呈淡黄色。

大白菜耐储存,所以中国的老百姓特别是中国北方老百姓对白菜有特殊的感情。在经济困难的时期,大白菜是他们整个冬季唯一可吃的蔬菜,一户人家往往需要储存数百斤白菜以应付过冬,因此白菜在中国演变出了炖、炒、腌、拌各种烧法。

由于大白菜产量大,价格便宜,一些商家在促销商品时常用“某某商品白菜价”的口号。

白菜的生长量大,生育期短,需要在各个生育期保证营养的供应,才能加速生长,提高产量。白菜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大量的氮、磷、钾和一些微量元素。据资料记载:亩产5000公斤大白菜大约吸收氮13.5公斤,磷4公斤,钾10公斤。各生育期需肥量也不同,莲座期以前占吸收总量的10%,结球期占吸收总量的90%。

大白菜的品种有:

以天津为代表的大运河沿岸有三、四百年种植历史的青麻叶(天津绿),绿色菜叶较多,帮薄,纤维少,叶内柔嫩。《静海县志》中曾写道“昔周颙(南朝齐人)称乡味之美,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是也,味美而食久,运河沿岸产者最良。”
黄色菜叶为主的品种又称黄芽白菜、黄芽菜、黄芽白,有南北两种。黄芽菜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津门纪略》中记有“黄芽白菜,胜于江南冬笋者,以其百吃不厌也”,以至其又有“北笋”之称。
在台湾种植的台湾白菜也是大白菜的一种,比北京大白菜细一些。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