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如何界定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

答案:3  悬赏:30  
解决时间 2021-01-16 13:00
  • 提问者网友:寂寞撕碎了回忆
  • 2021-01-15 14:55
如何界定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春色三分
  • 2021-01-15 16:15
气象上这样规定的:
24小时内降雨量小于10.0毫米,或小时内降雨量小于2.5毫米,称为小雨。
24小时内降雨量小于10.0~24.9毫米之间的,或小时内降雨量小于2.6~8.0毫米之间的,称为中雨。
24小时内降雨量小于25.0~49.9毫米之间的,或小时内降雨量小于8.1~15.9毫米之间的,称为大雨。
24小时内降雨量小于50.0~99.9毫米之间的,或小时内降雨量超过16.0毫米的,称为暴雨。
24小时内降雨量小于100.0~199.9毫米之间的,达到或超过20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当降水量不足0.05毫米或观测前确有降水,因蒸发过快,观测时没有了,则降水量应记为0.0毫米,不可漏记,因为这是一次降雨过程。
洪雨:倾泄式超级暴雨形成的洪水、水灾,属罕见的自然现象。按照降雨的方式可分为:雷雨,地形雨与台风雨,气旋雨。

扩展资料:
雨是一种自然降水现象,是由大气循环扰动产生的,是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惟一方法。从天上掉下雨滴,有大有小,有快有慢。地球表面水蒸发上升遇冷形成了雨。雨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资源。
雨从云中降落的水滴,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遇冷变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组成了云,它们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当它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中落了下来,形成了雨。
雨水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资源,植物也要靠雨露的滋润而茁壮成长。但暴雨造成的洪水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雨通常以四种形式出现:

1、锋面雨(梅雨):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来自陆地的冷空气相遇,由于冷空气重,暖空气轻,暖湿气流被迫上升,遇冷凝结,形成一条很长很宽的降雨带,这就是锋面雨。
2、对流雨:夏季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局部地区暖湿空气急剧上升,遇冷凝结,形成降雨, 这就是对流雨,气象学上叫“雷阵雨”,我们通常叫“爆天”,另外,台风雨也是属于对流雨的一种。
3、地形雨: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遇到山脉,被迫上升,遇冷凝结,形成降雨。
4、台风雨:热带洋面上的湿热空气大规模强烈地旋转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气温迅速降低,水汽大量凝结成云雨,这就是台风雨。
下雨,这些小水滴是怎样使自己的体积增长到100多万倍,它主要是依靠两个手段:其一是凝结和凝华增大,其二是依靠云滴的碰并增大。
在雨滴形成的初期,云滴主要依靠不断吸收云体四周的水气来使自己凝结和凝华。如果云体内的水气能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和补充,使云滴表面经常处于过饱和状态,那么,这种凝结过程将会继续下去,使云滴不断增大,成为雨滴。
但有时云内的水气含量有限,在同一块云里,水气往往供不应求,这样就不可能使每个云滴都增大为较大的雨滴,有些较小的云滴只好归并到较大的云滴中去。如果云内出现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情况,那么,这种凝结和凝华增大过程将大大加快。
当云中的云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大云滴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加,它们在下降过程中不仅能赶上那些速度较慢的小云滴,而且还会“吞并”更多的小云滴而使自己壮大起来。当大云滴越长越大,最后大到空气再也托不住它时,便从云中直落到地面,就会成为人们常见的雨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雨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蕴藏春秋
  • 2021-01-15 18:44
根据降雨量的多少。
  • 2楼网友:思契十里
  • 2021-01-15 17:12
雨量是指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作用,而以积聚的深度来确定的。我国规定以毫米为深度的单位。雨量的等级根据二十四小时内降雨量的大小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几个等级。小雨:降雨量在十毫米以内,雨滴清晰可辩,落到屋瓦和硬地上不四溅,雨声缓和淅沥;通常需两分钟后,始能完全润湿石板和屋瓦,水洼形成很慢。中雨:降雨量在十到二十五毫米之间,可听见沙沙的雨声,雨落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到屋孔和硬地上略有四溅,水洼形成较快。大雨:降雨量在二十五至五十毫米之间,大雨时,雨落如倾盆模糊成片,雨滴落到屋瓦和硬地上四溅可达数寸,雨声如擂鼓,水潭形成极快。暴雨:降雨量在五十至一百毫米之间,马路积水。降雨量在一百毫米至二百毫米之间的叫大暴雨;降雨量在二百毫米以上的叫特大暴雨,地势低处受淹。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