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对光盘行业发展和动态了解

答案:1  悬赏:0  
解决时间 2021-10-17 21:41
  • 提问者网友:佞臣
  • 2021-10-17 06:10
对光盘行业发展和动态了解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孤独入客枕
  • 2021-10-17 07:26
去年8月份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不断创出历史新高,作为光盘生产的主要原料——聚碳酸酯的价格也随之上涨,短短几个月时间价格已经上涨近40%。虽然9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有所回落,但由于前期涨价效应开始向后传导,加之美国佛罗里达州多家炼油厂、日本南部石化区和我国台湾地区接连受到多次台风破坏,导致聚碳酸酯等原料产品未能及时随原油价格同步回落,造成聚碳酸酯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另一方面,与聚碳酸酯上涨行情相反,全球的光盘产品从今年6月就开始笼罩在“崩盘”的阴霾之下。几个月时间,CD-R盘片的价格已经下降了50%左右,国内外CD-R盘片报价已跌近成本,一些中小企业出现大幅亏损,CD-R产业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局面。
通过一些厂商了解到,造成CD-R市场这种局面原因主要有三个:
小厂恶性竞争,市场走低的主因
据相关人士透露,CD-R盘片已是相当成熟的产品,经过2002年产能扩张和一次又一次降价,CD-R已经进入了“微利”时代的。以前在权利金的限制下,国际大厂全力支撑,CD-R报价勉强能维持平稳走势。但今年3月份飞利浦在指控台湾两家企业——国硕和巨擘侵犯其六项有关CD-R/CD-RW的专利的官司中败诉后,市场局面开始转变,一些中小CD-R生产商不再顾忌国外专利金的限制,纷纷拒交光盘权利金,未缴纳权利金的低价光盘产品疯狂抢占CD-R市场。国内的一些中小型厂商更是依托着不用交纳专利金的时机,低价接单抢占市场。不但如此,更有一些厂商为了维持低成本不惜以减少原料降低质量为代价,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导致CD-R盘片进一步下跌。
大厂利用原料上涨,降价打压中小厂
据原料经销商介绍,聚碳酸酯是用来制造光盘盘基的主要原料,占CD-R光盘成本的7成左右。今年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直接导致PC供应商大幅缩减产能,进而引起聚碳酸酯的报价不断上扬。如果在一个产业结构非常健康的行业里,原料的涨价一般会与产品价格同步上涨。而现实却恰恰相反,综观国内CD-R产业发展状况,最近已有多家盘片厂相继倒闭,至于勉强存活下来的一些厂家则不得不减产。台湾大厂则一反往日死守高端的姿态,纷纷选择了积极降价的策略,致使盘片价格一落千丈。
据业内人士分析,就现在国际大厂实力来看,此次原料涨价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并不像我们想象那么大,而对于他们来说影响最大的是低价竞争的市场环境。大厂这种策略性降价正是为了清理市场格局,逼迫低端中小型厂尽快退场,
厂商改变产品布局的需要
据了解,2004全年DVD±R盘片总产量,约为27亿片,相较2003年成长近3倍,各厂商对此市场普遍看好。加之DVD±R光盘刻录机价格的不断下调,增加了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更加大了厂商扩大DVD±R盘片生产的信心。据称台湾铼德明年在DVD±R上的比重将由今年的30%提升至50%,这也不难看出大厂在改变产品格局上的决心。而国内中小CD-R厂商则面临着DVD±R转换的难关,急需大量资金支持。所以即使在CD-R价格下跌时,也不惜舍弃利润,积极出货套取现金,这也给CD-R盘片降价提供了一个舞台。

综合以上种种原因,业内相关人士指出:
原料本土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据新华多媒体分析,目前光盘生产原料主要依赖进口是制约国内光盘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我国现有光盘生产线600多条,按每条生产线平均每年消耗聚碳酸酯200吨计算,不包括光盘生产工厂的消耗,全国每年用于制光盘所需的聚碳酸酯就在10万吨左右,预计这种需求将以每年18%的速度增长。而在聚碳酸酯生产上,我国原有10余家聚碳酸酯生产企业,到2003年底,能维持生产仅有3家,分别为常州合成化工总厂3000吨/年、上海中联化工厂1200吨/年、重庆长风化工厂1000吨/年,年产量不足万吨。这种情况下依赖外资在国内建厂就成为必须,据悉,日本帝人在国内投资的5万吨聚碳酸酯工厂将在2005年初开始生产,拜耳材料在上海投资建立一期生产规模将达10万吨的模科隆聚碳酸酯工厂将于2006年第二季度投产。这些本土化的原料生产厂的不断建立,将解决目前国内光盘生产原料过分依赖进口这个制约光盘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保证质量和服务是有序竞争的基础
针对当前行业无序竞争的状况,相关人士表示,要想真正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价格上的恶性竞争是不可取的,厂商只有在保证品质和服务基础上的竞争,才是厂家争取市场的可行手段。特别是利用现在国内还没有交纳专利金的优势,大幅降低价格来抢占市场份额更是不明智的。从现在国际市场形式来看,除非国内能够制定自己的行业标准,否则交纳专利金是不可避免的,企业应该利用这段时间来提高自己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强行业内的合作和产品体系的集成。否则一旦价格不再,企业只能走向死亡。
多元化发展,是企业的生存之道
据台湾媒体消息,在CD-R盘片价格下跌期间,各家盘片厂除致力各种应对策略外,在产品布局上也不断发展,纷纷朝产品布局多元化发展,增加获利来源,中环、精碟、利碟、国硕与达信等新产品布局,将于2004下半年完成,占营收比重可望达到1~3成。
铼德除专注光盘业务外,转投资铼宝科技,所生产OLED陆续获得游戏业者、手机等客户采用,可望挥别连年亏损窘境,预计今年会有转机,出现小赚局面。精碟3月与日立(Hitachi)签订非球面塑料光学镜片合作契约,目前仅生产塑料镜片,未来将进一步延伸至镜头组装,预估2004年占营收比重可望提升至3成,逐渐朝光电子转型。
从台湾光盘厂商多元化产品布局的趋势不难看出,一些国际大厂已经意识到单一的产品布局易使风险的增大,只有利润的多元化才不会让企业生死系于一线。反观国内光盘生产厂家的,特别是一些中小厂家产品单一化严重,使利润和风险过于集中,今年一些中小厂家倒闭也是由于这个原因造成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