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看中医该注意哪些禁忌

答案:4  悬赏:60  
解决时间 2021-04-27 19:18
  • 提问者网友:放荡不羁
  • 2021-04-27 09:35
看中医该注意哪些禁忌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努力只為明天
  • 2021-04-27 10:13

    看中医之前,必须注意一下事项:


  一、不宜喝牛奶、豆浆。喝这些东西容易使舌苔变白腻,造成医生误诊。


  二、不宜吃橄榄、乌梅、杨梅。这些食物容易使舌苔变黑,造成医生误诊。


  三、不宜饮酒或吃过热过冷的食物。酒、饮料属于热性,易使气血运行变快,舌质变红,脉搏增快,影响对疾病的诊断。同样,过热过冷的食物也是如此。


  四、不宜喝咖啡、吃桔子和黄色食物。吃这些东西令舌苔变黄,造成医生误诊。


  五、不宜吃花生、瓜子、核桃。因为这些含脂肪多的食品也会使舌苔白腻,使医生误诊。


  六、不宜饭后就诊。饭后不但脉多洪缓,而且舌苔变薄,舌质变红,加上有些食物容易使舌苔变色,这样会导致医生误诊(就诊时最好饭后1小时为宜)。


  七、不宜在激烈的体力活动后立即就诊。这时会影响医生切脉,掩盖疾病的其他表现。应该休息半小时左右,患者气血平静时才就诊。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啵啵桃汀
  • 2021-04-27 13:37
最重要的是找个好中医 一 不以偏盖全 [如号脉全知道 —— 望闻问切不能偏废] 二 推崇科学与时具进 三 不排斥西医辨证的看待 四 医风严禁 不轻易诊断。五 医德好 口碑好医
  • 2楼网友:初心未变
  • 2021-04-27 12:28
中医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的国粹。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看病也开始重视各种检查,但传统的诊疗手段望、闻、问、切仍然是看病最重要的依据。为了让医生获真实而准确的资料,找中医看病前,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不要化妆   望神色是中医望诊中的主要内容,所以一定要让中医看到你的“本来面目”,在看病前不能擦胭脂、抹口红、画眼圈、涂指甲,以免掩盖病情,给医生的诊断带来因难,甚至作出错误的判断。   二、不要吃染舌苔的食物和药物   三寸之舌是中医窥探五脏六腑的一面“镜子”,而舌诊则必须防止染苔造成的假象给诊断带来失误。如你在就诊前刚喝过牛奶或豆浆,就可能给医生望诊造成误差,因为牛奶和豆浆容易使舌苔变得白腻;如果在就诊前刚吃了葡萄、杨梅、乌梅、橄榄等,也容易造成偏差,因为这些食品容易使舌苔变黑;而咖啡、蛋黄、橘子以及黄连、维生素B2等,则可能使舌苔变黄。此外,进热饮如浓茶和果汁等,可使舌质变红;鼻塞和张口呼吸的病人舌面多干燥也要注意。所以,患者在就诊前要注意不要进食容易染苔的食物,也不要刮舌苔。而医生如见到舌苔突然变化或舌苔与病情不符时,要注意询问病人的饮食及服药情况,防止染苔造成的假象。   三、不要使用香水等气味浓烈的护肤品   嗅气味是中医闻诊的重要内容,很多中医可从患者身上散发出来的气味诊病。如果患者在就诊前吃了大蒜,用了香水,用了气味浓烈的护肤品或洗浴时用了香波等,就会影响闻诊的准确性。所以,不要在就诊前洗浴,不要吃大蒜等食物,更不可使用香水、香精与香料等。   四、实事求是的态度很重要   问诊是中医诊病获取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方法,所以患者一定要实事求是,详细认真地回答医生的提问,绝不可隐瞒病情,讳疾忌医。特别是女性的某些隐私,凡关系疾病诊断时,一定要向医生讲真话。   五、不要做剧烈的运动   脉诊是中医诊病的重要手段,所以在看中医前不可做剧烈运动,若刚参加运动、长途步行或爬楼梯后,则需休息一定时间待脉搏平静后才可让医生诊脉。此外,饱食、饮酒或情绪过于激动,这些因素均可使脉象快而有力,掩盖真实的脉象。所以,情绪波动之后或刚吃完饭、喝完酒,不可立即去就诊。
  • 3楼网友:孤伤未赏
  • 2021-04-27 11:24
看中医几大禁忌!

现在大家的保健意识越来越强,来看中医大夫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如何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让医生充分了解自己,帮助医生准确地判断自己的身体状况,是个非常重要的能力。下面先从几大禁忌谈谈如何看中医。

1.不要上来就说自己在其他医院的检查结果和疾病诊断。

中医的诊治过程是根据患者的不同身体状况、舌脉表现来辨证论治的。由于目前现代医疗手段的迅速发展,很多检查结果直接干扰到中医大夫的中医思维模式;同时,先前的检查结果也会影响到医生自己的判断和诊治。所以,建议大家在看中医时,要先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主要不适症状表述清楚,等医生诊过舌脉,有一个初步的判断之后,再及时提供相关的资料以供参考。北京中医医院妇科朱梅

2.不要头痛说头,脚痛说脚。

中医的基本理论就是整体观,也就是说人体身上所有的不舒服、所有的症状都是有相关性的,可能都是一个或两个主要原因导致的。如果能找到这个主要矛盾并针对治疗,那么全身的问题就都能迎刃而解了。所以到中医院看病,其实,不用一次挂几个科的号,把自己“拆分”成几块来就诊。如果每个大夫都开药,你怎么吃?要抓住自己的主要问题,重点看一个科,但要向大夫详细叙述自己全身明显不适的情况,让医生综合判断,这样比你单独看局部的效果要好。不要自己觉得这个症状与这个科没有关系就不说,真正的中医大夫是非常注重患者全身症状的。

3.不要把自己全交给大夫,认为吃着药就OK了。

疾病是自己的,身体更是自己的。再好的大夫,你自己也要有一定的认知,疾病的治疗一半靠大夫的帮助,另一半要靠自己的调养和维护。要充分利用每次就诊的时间,了解自己患病的原因和日常生活的禁忌,努力做到心中有数。其实,看中医的过程,看病仅仅是一方面,这是治已病;还要治未病,就是要防患于未然。要知道有些问题如果自己不去注意,不好的状态可能会继续发展。希望通过不断与医生的沟通,大家能从中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身体类型,饮食起居的宜忌等等,使自己不但恢复了健康,还能更好地保护健康。

4.不要在中医大夫开方的时候问问题。

中医看病最耗神的时候就是处方开药的时候,一个好的方子是需要大夫反复斟酌思考才能真正开出来的,并非简单的中药堆砌。不少病人喜欢在医生不说话的时候,问很多的问题,这真是犯了大忌。这就如同与开车的司机聊天,跟做饭的大师傅说话一样,可能产生的后果大家应该能想象得到。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问问题,打乱医生的思路;反而可以自己说一些前面遗漏的症状或情况,因为医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也在倾听着你的表述,时刻准备抓住对判断问题有价值的线索。所以要记住,这时你可以说与你疾病相关的话,但有需要解答的问题要在开方之前或开了方子以后再提出来。

5.中药是以偏纠偏,但要不断根据患者服药后的反应和不同阶段的需要调整。

很多患者因为号不好挂,尤其是外地患者,可能初次看病开的方子能吃几个月。这同样是大忌。中药是以药物的偏性纠正你身体的偏性。以偏纠偏的前提是要明确地判断偏在何处,偏了多少,用什么纠偏和具体到你身上怎么纠。而你怎么知道初次看到你的医生就能如此准确地了解你真实的情况、了解你对药物的反应?中医讲辨证论治,不但是针对不同的人,也是针对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药物反应。我们每个人对药物的敏感程度都是不同的,吃了药反应不同,或者出现了新的问题,药物的组成和分量当然就需要调整,甚至更换。古人看病开方往往最多三副,急危重症更是一副一副地开,吃完就需要再看医生。这就如同开车,要想开到地方,方向要不断调整,甚至在直道上,方向盘也需要根据路况随时进行着微调。否则,不撞墙也得撞人。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