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深秋的田野 徐安国 阅读理解

答案:1  悬赏:10  
解决时间 2021-01-11 08:08
  • 提问者网友:两耳就是菩提
  • 2021-01-11 04:08
深秋的田野 徐安国 阅读理解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舍身薄凉客
  • 2021-01-11 05:05
1、文中描写的对象是玉米。用象征的手法,写出了玉米有顽强坚毅的特点。
  2、第三段写棉花的内容对突出玉米的形象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棉花和玉米是田野上仅存的两种庄稼,所以作者写到了棉花;而棉花的颓败景象恰恰衬托出了玉米的顽强坚毅。
  3、倒数第三段为什么要详细地描写剥开玉米的情形?
  答:上段已将玉米比作“孕妇” ,而玉米棒子就是她的“孩子” ,这一段详细地描绘了剥 开玉米所见“金黄饱满” “鲜活的新生命”及内心的惊喜,有力地反衬出玉米“母亲” 的伟大。
   4、有人说,本文的题目改为“深秋的玉米”更为准确,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示例一:我同意这种说法。玉米是主要的描写对象,也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点,文中所写田野上的其他事物只是玉米的陪衬,是为突出玉米“母亲”般的伟大 服务的,所以改为“深秋的玉米”更合文意。
   示例二 我不同意这种说法。 一是作者写作的视野是 “深秋的田野” 而非仅仅在平方米;
   二是在一派颓败的深秋田野景象中逐步推出玉米,更有利于凸显玉米的品质, 深化作品的主题。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