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唐诗: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颔联中的忽,方二字有何妙处?最后两联采用了怎么样

答案:2  悬赏:60  
解决时间 2021-01-14 09:36
  • 提问者网友:爱了却不能说
  • 2021-01-14 06:33
唐诗: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颔联中的忽,方二字有何妙处?最后两联采用了怎么样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白昼之月
  • 2021-01-14 06:46
《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
颔联中的忽,方二字给人以突然的感觉,看见菊花开了方才想起重阳节到了。
最后两联意谓自已如陶渊明一样,手中虽已摘满菊花,却不见友人崔善为前来。

《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
【唐】王绩
野人迷节候,端坐隔尘埃。——首联
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颔联
映岩千段发,临浦万株开。——颈联
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尾联

注释:
①九月九日,夏历重阳节。古人在这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本篇即写作者由重阳菊开而引起的对友人陶怀念。崔善为,贝州武城(今河北南宫东南)人。唐高祖武德年间任尚书左丞。
②迷节候,忘了节气节。侯,古代以五天为一候,《黄帝内经·素问》:“五日谓之侯,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围,四时谓之岁。”
③尘埃,指世俗人间。
④黄花,指袭花。《礼·记》:“季秋菊有黄花。”菊以黄色为最常见,故云。
⑤素节,秋季。这里特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⑥千段发,形容菊花长满山坡。千段,犹言“千层”,指一层层的山坡。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怀裏藏嬌
  • 2021-01-14 07:07
原诗:
野人迷节候,端坐隔尘埃。
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映岩千段发,临浦万株开。
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

忽和方二字,基本来说就是忽然看到什么,才知道什么。也谈不上什么妙处吧,这个在诗词中很正常吧。若一定要说又妙处,那就是承接首联,见到黄花吐,才从方外回过神来,表现了作者沉醉于尘世之外。颔联起到一个承接作用,还能够突出时日的主题。
最后两联,也是一个对比。千岩竞秀,万花齐发,香气浓郁,可惜却无酒无味。不可说不冷清。意思是说,即便是在这九月九日佳节之时,无亲朋友好,还不如离开红尘,反映了一种消极遁世的情怀。会不会是也在劝他的朋友崔善为使君呢?

对于这首诗的背景,我不太清楚,只能大略解释这么多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