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新车最讨人嫌的是什么?

答案:1  悬赏:50  
解决时间 2021-01-11 21:24
  • 提问者网友:沉默的哀伤
  • 2021-01-11 09:07
新车最讨人嫌的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愁杀梦里人
  • 2021-01-11 09:22
本报记者李方文/摄
“在消费者关注的汽车性能指标排序中,车内异味已经超过了振动、噪声、油耗,位居第一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材料研究部部长刘雪峰,在3月29日召开的2018(第七届)中国车用材料(西青)国际论坛(以下简称“材料论坛”)上,向1000余名国内外与会嘉宾阐述了这一观点。
车内异味问题再次成为与会嘉宾的热点话题,无论车内异味还是无嗅有害气味物质的存在,导致新车整体有害性不断增加。“汽车异味虽然无形,但对汽车来说,却是有形缺陷,从安全角度来说,是一种安全隐患。”吉利汽车研究院整车工程中心副总监李莉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保持稳定的快速发展,车用材料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要素,发展十分迅速。其中,各类非金属材料,在汽车内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提升消费者价值体验的同时,带来的车内空气污染问题不容忽视。车内部分非金属材料,含有大量挥发性有机物,既容易引发车内异味问题,也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在J.DPower新车投诉排行榜中,从2015年到2017年连续三年,车内异味问题都排名第一。
汽车异味,已成为一个老大难问题。
人工主观评价导致标准不统一
车内异味何以成为老大难问题?发言嘉宾认为,汽车企业虽然非常重视车内异味的管控工作,但由于管控手段是以人工主观评价为主,评价结果的稳定性和检测效率急需提升。而人工主观评价,也导致汽车气味评价标准不统一。
人工主观评价车内气味,有的汽车企业用六级表征手段,有的用十级表征手段。即使同样用六级表征手段的企业或者同样十级表征手段的企业,它执行标准的宽严程度又不一致。
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方式,导致了不同人的学习记忆和积累过程的不一致。这就造成不同人对气味等级感知程度不一样,同样的气味不同的人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感受。
结果是同样气味,但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人评价中,却有不同的等级评价。因此,使用人工主观评价,必然引起车内气味标准很难统一的问题。
由于气味自身的复杂、高混合特性,导致同样材料的气味在A家合格,在B家就不合格的结果出现,这使得气味管理非常困难,也导致车内气味物质管控没有法规约束。
去味手段多样
消费者为解决异味困扰,开始自寻解决之道。
目前市场上,各种新车除味用品到底效果如何呢?
在材料论坛上,3M汽车售后服务部产品开发部霍鑫先生介绍了现有清除汽车异味应对方案评价。
目前,汽车异味应对方案常见的有三种,即被动式、主动式、清洗消毒式。
被动式去味方案,其一是活性碳。但是有些活性碳只有一点点吸附效果,吸附饱了,还会释放出来;之后,甲醛不但变少还会变多。
其二是光触媒,就是纳米级二氧化碳。光照射在纳米二氧化碳上面,吸收光产生能量跃迁,产生氧的自由基。从原理上来讲是非常环保和好的方式,但是光催化是要见光的,如果在黑夜没有光的情况下会受到限制。
其三是甲醛净化剂。它可以迅速降低周围甲醛的浓度,利用浓度差不断吸收甲醛或者反应VOC。缺点是被动吸收的周期比较漫长。
而主动型去味方案,空气净化器是典型代表。靠风扇和电源,把新鲜空气源源不断传送到车内,它循环次数越多,净化效率越高。
清洗消毒类去味方案,汽车服务市场比较常见。它更多是针对病菌、病毒之类的东西。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臭氧消毒。臭氧消毒一定要控制好总量。因为臭氧过多的话,其实也有危害。它比空气净化器见效更快;缺点是挥发持久性很长。
电子鼻检测车内异味
中汽中心与吉利汽车共同组建的气味研究团队,为实现车内气味的智能化、快速化、无损化评价,满足企业气味管控的实际应用需求,经过两年多研究工作,形成了以数据、模型、软件、仪器、标准样器、技术规范为核心的智能嗅觉业务框架,可以为汽车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气味解决方案。
联合开发团队正着力搭建汽车行业气味模式识别方案,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部分替代,甚至完全替代人的鼻子,做一个气味客观化评价。同时,进行客观、快速、健康的汽车产品和气味评价与管控,满足现在行业对于车内气味数据库样品、分析算法、模型的需求,引领整个行业在车内气味相关领域的技术和发展。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