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信誉问题, 如何应对

答案:2  悬赏:0  
解决时间 2021-10-17 12:59
  • 提问者网友:别再叽里呱啦
  • 2021-10-16 23:18
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信誉问题, 如何应对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拜訪者
  • 2021-10-16 23:28
1、制定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质量政策和目标
在人们对产品需要不断变化的形势下,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质量观,也就是从用户适应转换到产品适应用户。使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质量、价格上均能使用户认可。换句话说,也就是生产出的产品质量需适应市场变化,使产品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使企业投入的资金能尽快转为效益。但要注意不能走两个极端:一是质量标准一味上升,造成质量过剩,不考虑市场需求和用户对产品价格的承受。二是一味讲究达到所谓标准,而不去了解市场用户对产品质量的需求,造成产品没有用户市场,成为滞销产品。为了避免上述两种倾向,企业在制订产品质量档次时,不能以原来的“符合某某标准”一成不变的观念来指导企业,应该使质量水平随市场的要求变化而变化。
2、开展质量成本核算
对产品质量成本提出一定要求,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把企业所有的质量职能活动可能耗用的经费分别划分到有关质量成本科目中,力求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效益。质量成本的核算可按以下方式进行:①内部故障成本的核算。由检验科和各车间的核算员根据废次品报告单、返修品报告单和有关的统计材料,进行统计并填写质量成本统计报表。②外部故障成本的核算。由销售服务部门根据售出产品的外部反馈信息和凭证,进行统计并填写质量成本报表。③鉴定成本的核算。根据产品检验和试验所用材料和工时凭单进行统计并填写质量鉴别费用统计报表。④预防成本的核算。由产品质量管理、产品开发、工艺和检验等部门,根据费用支出,进行统计并填写质量费用报表。
最后,编制产品质量成本的统计核算与统一总汇,并填写产品质量统计核算总表。利用以上的数据,开展质量成本核算。编制综合质量成本报告,进而进行质量成本分析,找出降低质量成本的途径。同时也可用以指导与监督产品质量管理活动,找出质量成本的最佳值,促使企业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加强外协件、自制件、组装件的产品质量管理
对外协件应按其属性不同,标准不同,性能不同进行分类。以利其外协件价格质量控制。也可根据外协件对成品的影响程度分为关键件、重要件、一般件目的是根据外协件在成品中所占地位来确定外协件的质量要求,价格档次,以保证外协件的质量水平与成本水平保持一致,使外协件不产生过剩质量或过低质量。此外,合理选择供货单位根据外协件供货单位的质量保证程度进行平衡选点,目的是使其质量水平保持与企业要求一致,质量价格损益点达到企业要求。
自制件、成品组装件要切实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制订相应的质量责任制,用现代产品转换快的特点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应建立稳定生产优质产品的生产系统,把好人、设备、材料、操作方法、环境五个因素的质量关。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制订正确适合的工序能力指数,努力生产优质产品,尽量减少不良产品。此外,制订产品质量特性的内控标准,防止“过剩质量”和“质量不够”所造成的高成本和低信誉,保持产品在市场的适用性,使之尽快得到资金回笼,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4、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管理人员素质
产品质量管理人员素质,是指质量管理人员在从事质量管理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理论水平,二是实跌能力,具体讲应具备组织、分析、指挥、价定方面的能力。依据管理人员在企业中所处地位及担负职责不同,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即决策层和执行层。这两类人员在企业产品质量管理中发挥管理职能。但侧重点和作用又有所不同。因而对他们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也应有所侧重和区别。特另一个企业的质量信誉优劣,决策层起关键作用。根据这一点,我们在提高质最人员素质时,应着重放在决策层的专业理论水平、经营质量水平对上。执行层关键放在实践能力上。产品质量管理人选应注重其各方面素质,决不能让老、弱、病、残者来担负企业的重任。保持决策层的先进理论水平和执行层的优秀实践能力,可有利于企业形成一个良好的质量保证体系,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荒野風
  • 2021-10-17 01:02
向某些大企业学习,先承认错误,再追回产品,再补偿,最后发声明!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