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秦川文化

答案:1  悬赏:40  
解决时间 2021-10-18 05:27
  • 提问者网友:感性作祟
  • 2021-10-17 09:33
秦川文化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枭雄戏美人
  • 2021-10-17 10:54
秦陇地域位于黄土高原,西起河西走廊,东抵太行山脉,北界内蒙古高原,南限秦岭,古老的黄河穿越本区,肥沃的关中平原与陇中黄土高原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黄土高原是由中亚、西亚沙漠和戈壁地区季风气候吹来的尘土堆积而成,质地疏松,土质肥沃,便利于原始农耕的发展。而黄土高原又有特殊的柱状节理或垂直节理,容易挖穴建屋且冬暖夏凉,有利于先民定居聚落的形成。
  黄河蜿蜒曲折,流过黄土高原,众多的支流水系分布于秦陇地域,有泾河、渭河、洛河、延河、无定河、窟野河等。其中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源于甘肃渭源县,经陇西、武山、甘谷、天水等地,汇聚了榜沙河、葫芦河、籍河、牛头河等东流进入关中平原,沿途又纳入了金陵河、涉河、美水、漆水、沣河、橘河、产水、灞水、石川河、泾河等在潼关流入黄河。其中的泾河又是渭河最大的支流,泾河发源于宁夏泾源县,主要流经泾源、平凉、咸阳等地。由于古代河流水量丰沛,带来了灌溉的便利,分散各处的原始农业聚落,依赖众多的支流联系起来,好似黄土文化圈的血管,支撑着原始农耕和村落的发育。没有黄河及其渭河、泾河、洛河等支流,黄土高原就不能成为中华文化的发源地或核心区。
  在中国地域区分的文化类型里,秦陇文化是曲,型的农耕与游牧文化交融区。从大范围看,农耕与游牧这两种特征迥异的经济、文化类型一直处于冲突碰撞和长期对垒的过程,朔方漠北的游牧民族往往进攻中原腹地的农业民族,造成双方水火不融。实际上从秦陇地域上看,农业、畜牧始终互补互摄,决非两个自我封闭禁锢的系统,数千年来“以农带牧,以畜养农”成为本地区经济、生活、文化的基本形态。在一定的意义上,秦陇文化是农耕人与游牧人的共同创造,是农业文明与畜牧生活的交汇整合,是两者结合的典范代表。
  古称秦陇往往并连,“秦”作为地名,最早来源于秦人祖先非子受封的都邑-秦城、秦亭,其地在陇东高原(主要包括今甘肃天水、平凉、庆阳三地)渭河谷地中(今甘肃清水县东北)。关于秦人的起源,目前学术界有各种观点,但"嬴"姓部落正式称为"秦人",则是在周天子允许他们"邑之秦"之后(《史记·秦本记》。“秦从此成为地名,并衍化出秦岭、秦川、秦中、秦凤、秦州等地,泛指今陕西、甘肃渭河、泾河流域的山脉、平原地带(其实主要是今天的陕西省大部和甘肃省东部的平凉及庆阳地区),后来西方各国通称东方的中国为“秦”。“陇”指陇山以西地区,古代以西为右,又称“陇右”,泛指今甘肃六盘山以西和黄河以东地带,隋唐时期“陇右”的范围又扩大到青海湖以东和新疆东部,辖区远逾今日的甘肃省。在古人眼里,陇山不仅高峻险要,而且是西北农牧的分界线。
  在历史上秦陇并称,一是方位皆偏向西北,二是黄土高原覆盖其大部分地区,三是人文民俗相近。古代的陇东高原(又称关西)邻近关中平原,成为西部天然屏障,因此,秦陇两地唇齿相连。就是在今天的行政大区划分中,陕西和甘肃仍属于同一区域。
  秦陇黄土高原和渭河、泾河、洮河诸流域,是百余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人类祖先频繁活动的区域,从黄河河套地区到关中平原,从豫陕交会到陇山西部,几乎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1963年9月,在关中蓝田县城西北10公里泄湖镇李家窝子村发现了蓝田人遗址,据古地磁法测定,蓝田猿人距今80万年左右,其地质时代为第四纪中更新世早期,属于旧石器时代初期。
  1978年在渭河北部大荔县段家乡又发现了一个相当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大荔人处于从猿人向智人的过渡阶段,距今20万年左右,大荔人保存完整,骨壁很厚,眉脊突出,与北京人相近,表现出直立人的原始性,但脑容量比北京人还大。这些特点与现代黄种人比较接近,对研究研究东半球人类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陇东相邻关中,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很多,镇原县姜家源、寺沟口、黑土梁,环县楼房子、刘家岔,庆阳县巨家源,泾川县南峪沟、桃山嘴,东乡县南王家等处。尤其是武山县鸳鸯镇发现了距今三万八千余年的人头骨化石。陇东旧石器遗址大都发现在河湖相堆积物中,动物化石有披毛犀、扁角鹿、野马等,说明甘肃东部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草原与森林交错。这些与关中地区呈现一致,都是以石器石片为主,显示了以陇东(关西)和关中为代表的秦陇地域10万年前左右旧石器文化的共同特征。
  除上述之外,还有老官台文化(陕西省华县西南)、李家村文化(陕西西乡县西)、大地湾文化(甘肃秦安县邵店村东)等都在一定的地域上对中华文明作出了贡献。
  [附]:秦陇古今地名有关对照
  七盘关——在今四川广元东北与陕西宁强间的七盘岭上。
  九原——秦郡,治九原(今包头西),辖后套及伊克昭盟北部地。秦末为匈奴所占。
  大兴城——隋于汉长安城东南筑新城,名大兴城,在今西安城及城东、城南、城西一带。即唐长安城。
  大非川一一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平原,一说为今青海湖以西的布哈河。唐薛仁贵等在此为吐蕃所败。
  大雁塔——在陕西西安市南大慈恩寺内。652年唐玄奘建,原五层,武则天时增至十层,今存七层,高64米。
  大震关——在今甘肃清水县东陇山东坡。唐中叶以后为防御吐蕃的要地。
  大秦——亦作犁轩。汉称罗马为大秦。
  万年——古县名,汉置,与栎阳同城而治,在今陕西临潼北。北周移治长安城中,在今西安市西北。隋造大兴城,万年亦随之而移,在今西安市。
  上郡——古郡名。秦汉治所在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隋上郡即郎城郡,治今陕西富县。唐上郡即绥州,治今绥德。三个上郡及其,地望均不同。
  小雁塔——在西安城南大荐福寺内。唐景龙元年至三年(707—709年)建。原十五层,今存十三层,高43.3米。
  马嵬坡——在陕西兴平西。
  子午道——从杜陵(今西安东南)穿南山(秦岭)到汉中的通道,南口在安康县。西汉末开。南北朝时西移,自今西安向南至宁陕县。
  云阳——秦汉云阳县在今陕西淳化西北。
  天水——汉天水郡治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东汉一度改为汉阳郡,移治冀县(今甘谷东南)。魏恢复天水原名。西晋移治上邦(今天水市)。隋唐天水郡即秦州。
  丰镐——周文王建都于丰,在今陕西西安西南沣河以西,武王又建镐(镐京),在今长安县韦曲公社西北,与丰同为国都。
  韦曲——唐有韦曲镇,在今陕西长安县,因诸韦聚居得名。以东五里即今长安县东少陵原东南端,有杜曲,为诸杜世居之地。合称韦杜。
  五丈原——在今陕西岐山县南斜谷口西。
  少梁——今陕西韩城南。本为梁国,春秋时秦灭梁,为少梁,战国时曾属魏,后又归秦,改名夏阳。
  长安——汉长安城在今西安市西北。隋改建都城,移至汉长安城东南。参“西安”专条。
  乌孙——古游牧族,本在河西走廊,汉文帝时西迁至今伊犁河、伊塞克湖一带。南北朝时迁至葱岭以北。
  凤翔——唐凤翔府(本为郡)治天兴,即今凤翔。金为路,明清仍为府。民国废府。
  文州一一北周至元为文州,治所先在今甘肃文县西,元移今文县。明为县,阴平道经此。
  渭州——在今甘肃平凉。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