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宽容能赢得友谊的议论文

答案:1  悬赏:10  
解决时间 2021-01-13 18:27
  • 提问者网友:玫瑰园
  • 2021-01-12 22:11
宽容能赢得友谊的议论文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独行浪子会拥风
  • 2021-01-12 22:17
宽容是解除疙瘩的最佳良药,宽广胸襟是交友的上乘之道,宽容能使你赢得朋友友谊。
善于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一个乐于助人的青年遇到了困难,想起自己平时帮助过许多朋友,他于是去找他们求助。然而对于他的困难,朋友们全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真是一帮忘恩负义的家伙!他怒气冲冲,他的愤怒这样激烈,以至于无法自己排遣,百般无奈,他去找一位智者。 智者说:"助人是好事,然而你却把好事做成了坏事。" "为什么这样说呢?"他大惑不解。

智者说:"首先,你开始就缺乏识人之明,那些没有感恩之心的人是不值得帮助的,你却不分青红皂白地帮助,这是你的眼浊;其次,你手浊,假如你在帮助他们的时候同时也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不致让他们觉得你对他们的帮助天经地义,事情也许不会发展到这步田地,可是你没有这样做;第三,你心浊,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应该怀着一颗平常心,不要时时觉得自己在行善,觉得自己在物质和道德上都优越于他人,你应该只想着自己是在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比起更富者,你是穷人;比起更善者,你是凡人。不要觉得你帮了别人,应该这样想:是上帝借着你的手帮了别人,一切归于上帝,不要归于你自 己。"

愿意帮助别人,并在需要的时候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帮助,可以说是人之常情;而真正豁达睿智的人,却善于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会一味抱怨别人。
钓鱼的诀窍两个钓鱼高手一起到鱼池垂钓。这两人各凭本事,一展身手,隔不了多久的功夫,都大有收获。忽然间,鱼池附近来了十多名游客。看到这两位高手轻轻松松就把鱼钓上来,不免感到几分羡慕,于是都是附近去买了一些钓竿来试试自己的运气如何。没想到,这些不擅此道的游客,怎么钓也是毫无成果。那两位钓鱼高手,两个个性相当不同。其中一人孤僻而不爱搭理别人,单享独钓之乐;而另一位高手,却是个热心、豪放、爱交朋友的人。爱交朋友的这位高手,看到游客钓不到鱼,就说:"这样吧!我来教你们钓鱼,如果你们学会了我传授的诀窍,而钓到一大堆鱼时,每十尾就分给我一尾,不满十尾就不必给我。"双方一拍即合,很快达成了协议。
教完这一群人,他又到另一群人中,同样也传授钓鱼术,依然要求每钓十尾回馈给他一尾。一天下来,这位热心助人的钓鱼高手,把所有时间都用于指导垂钓者,获得的竟是满满一大箩鱼,还认识了一大群新朋友,同时,左一声"老师",右一声"老师"地被人围着,备受尊崇。 同来的另一位钓鱼高手,却没享受到这种服务人们的乐趣。当大家圈绕着其同伴学钓鱼时,那人更显得孤单落寞。闷钓一整天,检视竹篓里的鱼,收获也远没有同伴的多。

热心帮助别人,结果常常是双方受益。不愿给别人提供服务的人,别人也不愿给你提供方便。 面对心怀敌意的人不一定要针锋相对 人们在碰到不尽如人意的人和事以后常常会感叹世情的险恶,人心的险恶。然而,应该如何对付这种险恶呢? 我们能不能做到,保持干净更保持稳定,保持操守更保持好心情,保持正义感更保持理性,保持有所不为有所不信更保持与人为善呢?许多时候,绝大多数的人还是好的,至少是正常的。多数情况下,绝大多数人,他们对待你的态度取决于你对他们的态度。至于说到他们的毛病,不见得一定比你多,即使是常常不比你少。无论如何,我们可以努力做到心平气和,冷静理智,谦恭有礼,助人为乐。而不是相反,急火攻心,暴躁偏执,盛气凌人,四面树敌。
即使一时不太了解的人,只要不是涉嫌刑事犯罪,而你又没有领到刑侦任务,那么还是友好待之为先。对陌生人不可有恶意,不可有敌意,不可以无端怀疑,不可以拒人于千里之外。更不可以出口伤人,随意中伤,到头来只能暴露自己的幼稚与低级。 甚至对那些或某一个对你确实是心怀敌意乃至已经不择手段地搞起你来了的人,你也可以反躬自问,我们自己有什么毛病?有什么使他或她受到伤害的记录?有没有可能消除误解化"敌"为友?还要设身处地想想对方也有情有可原之处。进一步想,对方之所以险恶,不无背景来由。从另一方面想,险恶的心情和弱势的处境很可能有关系。
从远景看,一切个人的嫉恨怨毒,一切鼓噪生事,一切签名告状也好,流言蜚语也好,棍子帽子也好,在一个大气候相对稳定的情势下,作用十分有限,可能起的是反作用。你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大可以正常动作,平稳反应,美好心态,不受干扰,让各种事务按部就班地前进,让你的生活按照既定的轨道前行。或者更简单一点,暂时不予置理就是了。你那么忙,那么有工作有学习有写作有业务有使命感也有无限的生活乐趣在身,怎么有可能去奉陪那些日暮途穷,再无希望,只剩下了在与假想敌的斗争中讨生活的人呢?
当然,不是说任何人你不理他就没事了,也有没完没了地捣乱的骚扰的。但是我们日常说的"一个巴掌拍不响",我的经验是至少有七分之六即84.3%适用性,即你那个巴掌不动作的话,他也就蔫了。另有15.7%,对他们你只是不理,只是做好好先生是不行的,他逼着你向他露出牙齿,给点教训,给点颜色才罢休。我们不能因为有15.7%的人需要教训便去奉陪那84.3%的人的纠缠,那太浪费精力了,也不能因为有大多数可以用不予置理来解决便放松了对于那15.7%的人的回应。 对那15.7%的讨厌者,必要时,看准了,找对了,在最有利的时机,你也可以回击一下。但这绝非常规,偶一为之则可。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