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古代的皇帝如何取名的

答案:7  悬赏:40  
解决时间 2021-01-12 02:33
  • 提问者网友:玫瑰园
  • 2021-01-11 04:19
古代的皇帝如何取名的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一秋
  • 2021-01-11 05:48
这是皇帝的庙号,这里面包含了皇帝生前的丰功伟绩。

  我们来举个例子:

  比如说李渊是唐朝开国皇帝,因此李渊的庙号才有
  “祖”字,以下是关于帝王庙号的一些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比如世祖这个庙号就不是 而且比如康熙就是圣祖 他是为清朝做出杰出贡献的

  --------------------
  自从先秦以来实行皇帝和大臣的谥号以来,除了秦代例外,其他的都是按照这一思路展开的,现在,我就自己的心得来简单谈一谈,不当之处,请指正之。
  秦始皇认为皇帝的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所以,废止不行,这个典型的独夫民贼连自己的儿子都信不过,就是死后还要钳制天下人的口舌,所以,不免二世而亡。刘邦虽然是无赖出身,但是,权谋远在始皇帝之上,所以,汉朝恢复了谥法制度,不仅如此,刘邦还给死的不明不白的楚隐王陈胜祭扫坟墓。开立了一个很好的先例,至少让人看到这位君临万国的天子的气度,所以,后人以为史迁敢于给项羽列为本纪是史家的第一勇气,其实,刘邦的力度也不在太史公之下呢。
  先说说庙号。皇帝的庙号不是随便就给予的,而是有相当的讲究,虽则昭穆制度的制约,但是,更是封建礼法的必须,所以,西汉十二个皇帝有庙号的不过是六七人而已。特别搞笑的是身膺中国第一个封建治世大名“文景之治”的汉景帝居然也没有身后的庙号,究其原因也是情有可原的,汉景帝误杀晁错、激杀周亚夫、废杀刘荣,如果上面没有个好爹汉文帝,下面没有好儿子汉武帝,汉家的江山最初的断送者就一定不是汉元帝而是这位仁兄了。但是,为什么汉景帝没有庙号,历史也没有做明确的交待。不过,最为热闹与滑稽的是三国时代,魏国的有司不知道是喝多了还是睡过了,居然在曹睿活着的时候就给他上庙号,而曹睿也居然受之不疑,成为有史以来唯一在皇帝本人健在的情况下知道自己庙号的君主。

  1.高祖。
  这个庙号通常给开国皇帝,比如刘邦,比如李渊、比如杨坚等,特别是刘邦,称呼为汉高祖,但是,庙号又作太祖,为什么呢?其实,只要看过《汉书详解》一书就知道内里了,书中介绍说:“盖邦配天地,是为高祖,而尊号加之于上,虽昭穆之太祖庙,此亦高祖之庙也。”换言之,就是刘邦既是汉高祖,也是汉太祖,太祖之于高祖同义。但是,在五代十国时期,连儿皇帝石敬瑭这样的也得配高祖庙,显得有点子滑稽了。而且,这期间是高祖庙号大盛的季节,像刘知远等死后一律是高祖,连割据一隅的箿尔小国创建者也频频使用高祖的荣誉。当然,庙号本身就是皇家自己的买卖,和大小以及疆土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2.太祖。
  这是自从宋元以后开始大规模使用的开国皇帝的庙号,虽则在此之前皇帝开国立功也曾配以此号,但没有后来那样的规模。

  3.太宗。
  这是仅次于太祖的所谓昭穆制度最为重要的环节。历史上谥号太宗的从汉太宗算起,总计大小十余几,晋太宗(司马昭)、北魏的明元帝、南朝的宋明帝、南梁的简文帝、唐太宗、宋太宗、辽太宗、金太宗、夏太宗(李德明)、元太宗、明太宗、清太宗等除了个别的如宋明帝、梁简文帝不能有所作为之外,其他的都是本王朝的佼佼者和开创者。其中像李世民完全可以称得上千古一帝了。而明太宗朱棣之于明王朝也是一个最大的分水岭,从他开始算起,明朝开始着力经营北方,政治中心北移,形成了后来几百年的政治格局。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比较值得一提的荒唐事就是西晋、东晋虽然是一个祖宗,竟然有两个太宗,西晋的太宗是司马昭,而东晋的
  太宗则是简文帝司马昱,礼制之糊涂由此可见。

  4.世宗。
  世宗的本意通俗的说就是统绪自此开始,自此开世的意思,汉武帝死后就是庙号世宗,而汉家的统绪也是从汉武帝开始发生新的转移,我们都知道汉景帝本来是准备传位给长子刘荣的,只是因为长公主的离间,才使得一个普通的胶东王得以继承大位。接下来的晋世宗司马师也是这样一个道理,司马昭活着的时候经常说:天下是景王(指的是司马师)的天下,我之后此座就是桃符的(指的是自己的幼子司马攸)。可见,没有司马师,西晋还不可能完成司马懿的遗志的。西晋之后五胡十六国,北魏统一北方,北魏的世宗是宣武帝元恪,这个人是使得孝文帝改革功亏一篑的重要人物,也是北魏中衰的始作俑者,但是,他本来也是没有什么可能成为太子的,只是原来的太子元恂死于非命,才让他捡了便宜。唐朝因为要避讳李世民的名字,所以,既没有世祖,也没有世宗,宋朝延袭了唐朝,所以,也没有世宗。不过,宋朝要是严格上说,宋英宗应该是宋朝的世宗,因为从他开始仁宗一系断绝,帝系从新转为真宗以下的子孙。就南宋来说,孝宗也是世宗的规格,因为从他开始太宗一系重新转为太祖一系,更为重要。明世宗和清世宗,大家想来都很熟悉了,也就不多说了,原因大抵同上。另外周世宗柴荣的故事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了。故而不赘。金世宗、辽世宗也都是类似的意思,辽世宗是辽国帝系重新回到东丹王耶律倍一脉上来的关键人物,而金世宗则是自太祖以来帝系回到宗辅一系的关键人物。

  5.世祖。
  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者王朝的承上启下的人物的特定庙号,也有作为开基者的,例如三国的曹丕和西晋的司马炎、蒙元的忽必烈等都是世祖的庙号。大抵上因为他们都不是王朝的建立者。刘秀是汉世祖,此后,北魏的世祖太武帝、南朝宋孝武帝、南齐武帝、北齐武成帝、元世祖、清世祖等基本都是这样的由来。

  6.高宗。
  历史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谥法为高宗的一般都是王朝中衰的制造者,要么就是阴险毒辣的代名词,比较著名的就是宋高宗、清高宗,(窝囊废唐高宗和北魏高宗文成帝是个例外,其实他应该是唐世祖才对)汉朝的高宗汉元帝昏聩不堪,是其父汉宣帝预言的灵验的实际证明,南齐的高宗齐明帝上台除了大杀高武子孙以外,没做过什么像样的事情,连史书都说他唯嗜杀戮。

  上述是比较重要的庙号,下面再简单说一下其他常见的庙号和历史巧合。
  7.仁宗。
  正统王朝中有四个仁宗,宋仁宗、元仁宗、明仁宗、清仁宗,总体说来都是他们各自王朝中中等以上的皇帝,像元仁宗居然恢复了科举制度,这在蒙元只有世祖时期才有过的事情。

  8.英宗和穆宗
  这是一个多内讧和多麻烦的庙号,而且多是短命,历史上宋英宗、元英宗只在位三四年,其中宋英宗闹了一场大礼议,元英宗闹了一场南坡之变,连命都丢了,明英宗还有两场,一个是土木堡之变,一个夺门之变。其实明英宗在位时间虽然长,死的时候也才34岁,和宋英宗差不多的年龄。所以,异常迷信的满清从来不选英宗作为先帝爷的庙号的。穆宗多数是短命的,唐穆宗、明穆宗、清穆宗无一不是短命。

  9.神宗和德宗。
  这两个庙号也不是什么好家伙,虽则当时上庙号的时候一定是深思熟虑的,但是,从历史巧合来看,也是麻烦多多,宋神宗的王安石变法不仅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反而加剧了党争,明神宗万历的所作所为大家更是清楚了。所以,满清也不选神宗作为庙号。德宗其实也不是什么好的庙号,唐德宗、清德宗都是一生遭遇离乱,当然,这些和庙号本身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重要的还是王朝和皇帝本身的作为。

  10.中宗。
  知道中宗庙号的一般都是从唐中宗那里得来的,中宗,顾名思义就是中兴之宗。最早起于汉朝的汉宣帝,而后正统王朝中分别是晋中宗(东晋元帝)、唐中宗。三位中除了汉宣帝还当得起中兴之名以外,其他二位都是尸位素餐,晋中宗是被王敦气死的;唐中宗是被老婆给灭了的。

  封建王朝之所以成为封建,从意识形态上说是非常迷信的,这也是封建礼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比如宋徽宗这个庙号,宋钦宗这个庙号不能说有什么贬义,但是,后代没有再使用这样的庙号送给他们的先帝的。特别是明清两代尤其严重,所以,宋明清以来,再也没有皇帝的庙号叫做中宗了。宋高宗可以说是中兴宋朝的皇帝,但是,儿子也没敢送给他中宗的庙号。康熙称得上满清的救命皇帝,但是,也没有得到中宗的庙号,而是抬高一格,升为祖,这也是满清自己特有的礼法,一个王朝出了三个祖(太祖、世祖、圣祖。严格的说,其实还是两个祖,因为太祖的时候还是后金呢)。明成祖的庙号是后来嘉靖皇帝自认为自己的外藩地位和明太宗朱棣类同,所以,追尊为成祖,成为非常有名的明人口中的二祖列宗。
  此外,像孝宗、宣宗号称是小治(东晋孝宗、宋孝宗、明孝宗、唐宣宗、明宣宗等,清宣宗就一塌糊涂了)文宗号称小乱(唐文宗、元文宗、清文宗)等就不一一介绍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你哪知我潦倒为你
  • 2021-01-11 10:22
根据他们在位时的施政手段,性格来取名。
比如说,隋炀帝的“炀”字,意思就是暴虐,残暴,好像还有多变的意思。。。
当然,名字的前面还要加上朝代的名字。。
“宗”一般是指当朝的第一个(也有第二个,比如李世民)皇帝,“帝”就是皇帝咯。。
  • 2楼网友:鱼芗
  • 2021-01-11 09:19
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
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泛滥,始于曹魏。到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后秦、西秦等等小国,其帝王庙号几乎无不称祖。
在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号,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另外,哲宗、兴宗等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业不足,德宗、宁宗过于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文宗、武宗名褒实贬,穆宗、敬宗功过相当,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国。
  • 3楼网友:愁杀梦里人
  • 2021-01-11 08:20
像“某帝”“某某帝”这样的一般是皇帝的“谥号”,也就是这个皇帝死后,后人对他生前所作所为的一种具有褒贬性质的总结。比如“汉武帝”、“晋武帝”等等。
像“某祖”“某宗”这样的是皇帝的“庙号”,是皇帝在太庙中供奉时使用的名号,和谥号一样都是死后才有的名号。一般是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规矩定庙号。比如“唐太宗”、“宋太祖”等等。一般来说,唐朝以前的皇帝习惯称谥号,唐朝和唐朝以后的皇帝习惯称庙号。这是因为唐朝以前的皇帝不一定都有庙号,而且唐朝以后的皇帝谥号长度逐渐增加,不便称呼。
至于你说的“嘉靖帝”这样的是皇帝的“年号”,即皇帝在位时纪年的一种方式(比如1522年是“嘉靖元年”),有的皇帝的年号比他的谥号或庙号有名得多,后人就习惯以年号称之,比如明世宗被称作“嘉靖帝”,清圣祖被称作“康熙帝”,清高宗被称作“乾隆帝”,等等。
  • 4楼网友:猎心人
  • 2021-01-11 07:50
兄弟,你下面说的都是庙号。这不是皇帝的名字。名字应该是李世民呀、朱元璋呀那样的。比如唐太宗 明宣宗 还有的叫太祖 ,这些都是庙号。比如嘉靖帝 ,其实全称是嘉靖皇帝,嘉靖是他的年号。
举个例子区分一下:
姓名--李世民
年号--贞观
庙号--唐太宗
还有的皇帝有谥号:刘彻-汉武帝。还有像哀帝等称呼也是谥号,是后人在他们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生前作为给他们起的。武帝-好用武力,穷兵黩武。哀帝多是对亡国之君的称呼。
至于皇帝取名的方式和来源很多,但是有一共同点:表示的一定都是很美好的意思。(有的开国皇帝例外)
  • 5楼网友:行路难
  • 2021-01-11 06:27
取名这个问题一般要与辈分的来看
除了某字的辈分,一般也有对应当时的场景随便取的
你上面的唐太宗 明宣宗 这些又另外有名堂的
如第一个皇帝一般是太祖
如宋太祖,明太祖
但也有特殊原因
象唐高祖
在有,第2个皇帝一般是太宗
以后的就不能叫 X祖了
得X宗
当然朱帝是例外(字打错了,没找到,代替的,明第三 皇帝)
嘉靖是年号,这也是例外
其实我们应该叫他明世宗
只是因为历史剧改变 了我们的习惯
还有下面就是什么世宗,等等
我不记得了,建议拿本历史书将中国的皇帝全看下
年号和庙号,等等,就会发现规律的
  • 6楼网友:底特律间谍
  • 2021-01-11 06:08
这是皇帝的庙号,这里面包含了皇帝生前的丰功伟绩。
  我们来举个例子:
  比如说李渊是唐朝开国皇帝,因此李渊的庙号才有
  “祖”字,以下是关于帝王庙号的一些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比如世祖这个庙号就不是 而且比如康熙就是圣祖 他是为清朝做出杰出贡献的
  --------------------
  自从先秦以来实行皇帝和大臣的谥号以来,除了秦代例外,其他的都是按照这一思路展开的,现在,我就自己的心得来简单谈一谈,不当之处,请指正之。
  秦始皇认为皇帝的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所以,废止不行,这个典型的独夫民贼连自己的儿子都信不过,就是死后还要钳制天下人的口舌,所以,不免二世而亡。刘邦虽然是无赖出身,但是,权谋远在始皇帝之上,所以,汉朝恢复了谥法制度,不仅如此,刘邦还给死的不明不白的楚隐王陈胜祭扫坟墓。开立了一个很好的先例,至少让人看到这位君临万国的天子的气度,所以,后人以为史迁敢于给项羽列为本纪是史家的第一勇气,其实,刘邦的力度也不在太史公之下呢。
  先说说庙号。皇帝的庙号不是随便就给予的,而是有相当的讲究,虽则昭穆制度的制约,但是,更是封建礼法的必须,所以,西汉十二个皇帝有庙号的不过是六七人而已。特别搞笑的是身膺中国第一个封建治世大名“文景之治”的汉景帝居然也没有身后的庙号,究其原因也是情有可原的,汉景帝误杀晁错、激杀周亚夫、废杀刘荣,如果上面没有个好爹汉文帝,下面没有好儿子汉武帝,汉家的江山最初的断送者就一定不是汉元帝而是这位仁兄了。但是,为什么汉景帝没有庙号,历史也没有做明确的交待。不过,最为热闹与滑稽的是三国时代,魏国的有司不知道是喝多了还是睡过了,居然在曹睿活着的时候就给他上庙号,而曹睿也居然受之不疑,成为有史以来唯一在皇帝本人健在的情况下知道自己庙号的君主。
  1.高祖。
  这个庙号通常给开国皇帝,比如刘邦,比如李渊、比如杨坚等,特别是刘邦,称呼为汉高祖,但是,庙号又作太祖,为什么呢?其实,只要看过《汉书详解》一书就知道内里了,书中介绍说:“盖邦配天地,是为高祖,而尊号加之于上,虽昭穆之太祖庙,此亦高祖之庙也。”换言之,就是刘邦既是汉高祖,也是汉太祖,太祖之于高祖同义。但是,在五代十国时期,连儿皇帝石敬瑭这样的也得配高祖庙,显得有点子滑稽了。而且,这期间是高祖庙号大盛的季节,像刘知远等死后一律是高祖,连割据一隅的箿尔小国创建者也频频使用高祖的荣誉。当然,庙号本身就是皇家自己的买卖,和大小以及疆土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2.太祖。
  这是自从宋元以后开始大规模使用的开国皇帝的庙号,虽则在此之前皇帝开国立功也曾配以此号,但没有后来那样的规模。
  3.太宗。
  这是仅次于太祖的所谓昭穆制度最为重要的环节。历史上谥号太宗的从汉太宗算起,总计大小十余几,晋太宗(司马昭)、北魏的明元帝、南朝的宋明帝、南梁的简文帝、唐太宗、宋太宗、辽太宗、金太宗、夏太宗(李德明)、元太宗、明太宗、清太宗等除了个别的如宋明帝、梁简文帝不能有所作为之外,其他的都是本王朝的佼佼者和开创者。其中像李世民完全可以称得上千古一帝了。而明太宗朱棣之于明王朝也是一个最大的分水岭,从他开始算起,明朝开始着力经营北方,政治中心北移,形成了后来几百年的政治格局。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比较值得一提的荒唐事就是西晋、东晋虽然是一个祖宗,竟然有两个太宗,西晋的太宗是司马昭,而东晋的
  太宗则是简文帝司马昱,礼制之糊涂由此可见。
  4.世宗。
  世宗的本意通俗的说就是统绪自此开始,自此开世的意思,汉武帝死后就是庙号世宗,而汉家的统绪也是从汉武帝开始发生新的转移,我们都知道汉景帝本来是准备传位给长子刘荣的,只是因为长公主的离间,才使得一个普通的胶东王得以继承大位。接下来的晋世宗司马师也是这样一个道理,司马昭活着的时候经常说:天下是景王(指的是司马师)的天下,我之后此座就是桃符的(指的是自己的幼子司马攸)。可见,没有司马师,西晋还不可能完成司马懿的遗志的。西晋之后五胡十六国,北魏统一北方,北魏的世宗是宣武帝元恪,这个人是使得孝文帝改革功亏一篑的重要人物,也是北魏中衰的始作俑者,但是,他本来也是没有什么可能成为太子的,只是原来的太子元恂死于非命,才让他捡了便宜。唐朝因为要避讳李世民的名字,所以,既没有世祖,也没有世宗,宋朝延袭了唐朝,所以,也没有世宗。不过,宋朝要是严格上说,宋英宗应该是宋朝的世宗,因为从他开始仁宗一系断绝,帝系从新转为真宗以下的子孙。就南宋来说,孝宗也是世宗的规格,因为从他开始太宗一系重新转为太祖一系,更为重要。明世宗和清世宗,大家想来都很熟悉了,也就不多说了,原因大抵同上。另外周世宗柴荣的故事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了。故而不赘。金世宗、辽世宗也都是类似的意思,辽世宗是辽国帝系重新回到东丹王耶律倍一脉上来的关键人物,而金世宗则是自太祖以来帝系回到宗辅一系的关键人物。
  5.世祖。
  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者王朝的承上启下的人物的特定庙号,也有作为开基者的,例如三国的曹丕和西晋的司马炎、蒙元的忽必烈等都是世祖的庙号。大抵上因为他们都不是王朝的建立者。刘秀是汉世祖,此后,北魏的世祖太武帝、南朝宋孝武帝、南齐武帝、北齐武成帝、元世祖、清世祖等基本都是这样的由来。
  6.高宗。
  历史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谥法为高宗的一般都是王朝中衰的制造者,要么就是阴险毒辣的代名词,比较著名的就是宋高宗、清高宗,(窝囊废唐高宗和北魏高宗文成帝是个例外,其实他应该是唐世祖才对)汉朝的高宗汉元帝昏聩不堪,是其父汉宣帝预言的灵验的实际证明,南齐的高宗齐明帝上台除了大杀高武子孙以外,没做过什么像样的事情,连史书都说他唯嗜杀戮。
  上述是比较重要的庙号,下面再简单说一下其他常见的庙号和历史巧合。
  7.仁宗。
  正统王朝中有四个仁宗,宋仁宗、元仁宗、明仁宗、清仁宗,总体说来都是他们各自王朝中中等以上的皇帝,像元仁宗居然恢复了科举制度,这在蒙元只有世祖时期才有过的事情。
  8.英宗和穆宗
  这是一个多内讧和多麻烦的庙号,而且多是短命,历史上宋英宗、元英宗只在位三四年,其中宋英宗闹了一场大礼议,元英宗闹了一场南坡之变,连命都丢了,明英宗还有两场,一个是土木堡之变,一个夺门之变。其实明英宗在位时间虽然长,死的时候也才34岁,和宋英宗差不多的年龄。所以,异常迷信的满清从来不选英宗作为先帝爷的庙号的。穆宗多数是短命的,唐穆宗、明穆宗、清穆宗无一不是短命。
  9.神宗和德宗。
  这两个庙号也不是什么好家伙,虽则当时上庙号的时候一定是深思熟虑的,但是,从历史巧合来看,也是麻烦多多,宋神宗的王安石变法不仅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反而加剧了党争,明神宗万历的所作所为大家更是清楚了。所以,满清也不选神宗作为庙号。德宗其实也不是什么好的庙号,唐德宗、清德宗都是一生遭遇离乱,当然,这些和庙号本身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重要的还是王朝和皇帝本身的作为。
  10.中宗。
  知道中宗庙号的一般都是从唐中宗那里得来的,中宗,顾名思义就是中兴之宗。最早起于汉朝的汉宣帝,而后正统王朝中分别是晋中宗(东晋元帝)、唐中宗。三位中除了汉宣帝还当得起中兴之名以外,其他二位都是尸位素餐,晋中宗是被王敦气死的;唐中宗是被老婆给灭了的。
  封建王朝之所以成为封建,从意识形态上说是非常迷信的,这也是封建礼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比如宋徽宗这个庙号,宋钦宗这个庙号不能说有什么贬义,但是,后代没有再使用这样的庙号送给他们的先帝的。特别是明清两代尤其严重,所以,宋明清以来,再也没有皇帝的庙号叫做中宗了。宋高宗可以说是中兴宋朝的皇帝,但是,儿子也没敢送给他中宗的庙号。康熙称得上满清的救命皇帝,但是,也没有得到中宗的庙号,而是抬高一格,升为祖,这也是满清自己特有的礼法,一个王朝出了三个祖(太祖、世祖、圣祖。严格的说,其实还是两个祖,因为太祖的时候还是后金呢)。明成祖的庙号是后来嘉靖皇帝自认为自己的外藩地位和明太宗朱棣类同,所以,追尊为成祖,成为非常有名的明人口中的二祖列宗。
  此外,像孝宗、宣宗号称是小治(东晋孝宗、宋孝宗、明孝宗、唐宣宗、明宣宗等,清宣宗就一塌糊涂了)文宗号称小乱(唐文宗、元文宗、清文宗)等就不一一介绍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