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如何有效设计小班集体活动中的提问

答案:2  悬赏:0  
解决时间 2021-04-28 01:17
  • 提问者网友:雨之落き
  • 2021-04-27 18:11
如何有效设计小班集体活动中的提问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山鬼偶尔也合群
  • 2021-04-27 19:30
人类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而人类社会的发展无疑与科学紧密联系。人们学科学、用科学、并在实践中发展科学。儿童是世界的新主人,他们对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产生极大的兴趣,充满了好奇心,因此,他们会主动地探索原因,追求答案。纵观古今中外,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科学家,就是从好奇、好问开始。进而勇于探索,追求答案,走入科学殿堂的。近年来,
幼儿园开展了幼儿科学教育
,让幼儿学科学,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教师的提问艺术和技巧是启发幼儿观察、想象、想象、引导幼儿积极探索的重要保证。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几年来,我在大班进行了科学教育活动,对如何设计科学教育活动的提问进行探讨,通过实践证明:提问的设计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如何设计大班科学教育活动中的提问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设计提问的:
一、提问要能引发幼儿对事物的注意
观察是最基本的科学探索方法之一。让幼儿观察某一事物时,提问可以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例如:“请你们告诉我,蛋壳的外面是什么样的?蛋壳的里面是什么样的?”启发幼儿观察事物后的提问,不应停留在“是什么”、“干什么?”上面去。要诱导幼儿深入到“为什么”上面去。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中包含着答案或者只有一个答案,如:“它们长的一样不一样?”、“车轮是不是圆的?”、“石头硬不硬?”之类的问题,使幼儿不用仔细观察,不用动脑筋就可回答问题,便会抑制幼儿的观察力,进而抑制其积极探索的能力。
二、提问要能引发幼儿对事物进行比较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习以科学的方法去探索问题。自然界的事物千千万万,有很多东西具有共同的特征,把大自然中的事物按共同的特征来分类,分类是一个重要的科学探索方法。教幼儿学习分类时,要帮助幼儿分析各物品的特征,会把各个物品的特征进行比较,然后引导他们将物品分类。那么,教师的提问要能引发幼儿对事物进行比较,提的问题,使幼儿能把注意力集中在物体的相互关系方面。例如:“这两只杯子,有哪些地方相同,那些不同?”“你怎么知道,这是大象的妈妈,那是松鼠的妈妈?”、“比比看,他们的形状一样吗?怎么不一样?”这样的提问就能让幼儿把注意力集中在比较物体的异同,从而提高幼儿的分类能力。
三、提问要能引发幼儿的想象、推想
想象是思维跳动的火花。在探索问题时,要寻求答案,还可引导幼儿利用得到的知识进行推想。在这里,教师的提问尤为重要,例如:在让幼儿认识浮力时,
幼儿希望知道船是不是无限量地载人,我给他们做了一个实验,把塑料盘子放在水中,并提问:
1.“这只盘子放在水中,能象船一样浮在水中吗?”
四、提问要能引发幼儿找出事物的因果
五、提问要能引发幼儿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让幼儿进行科学活动时,
幼儿在操作中,往往会出现困难。这时教师恰当的提问引导幼儿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让幼儿做“碘酒喷画”小实验时,有一些孩子总是做不出正确结果:淀粉遇碘酒变蓝。我提问:“你画的时候,用棉签沾淀粉了吗?淀粉沉在水底了,你应该怎么画?”使幼儿意识到:要用棉签在水里搅一下再往纸上画。这样的提问使幼儿学会遇到困难时,积极观察、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幼儿探索事物的信心,提高其探索能力。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错过的是遗憾
  • 2021-04-27 19:37
自主性个别活动、小组活动等教学形式以其“幼儿自由空间大,个性发展好”等特点为广大幼教工作者所认可所推崇,并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随即而来的是怎样看待集体教学的问题。集体教学是否该寿终正寝?自主性个别活动、小组活动是否能取代集体活动?笔者认为,尽管组织化、结构化的集体教学,在为孩子提供自我发展空间等方面存在不足,但其特有的学习气氛、经验共享及其对幼儿产生的作用是其他教学形式所无法替代的,集体教学所爆发的教学效益、能量更是其他教学形式无法达到的。只要我们正视集体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改变教学策略,必将使集体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问题一:目标意识淡薄 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一直处于核心位置。它既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它的终点;既是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评价的标准。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落实却并未引起真正的重视。 案例:一个成功的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笔者问教师“这个教学活动的目标是什么?”教师答曰“教学目标是我从书上抄下来的,写在备课本上,我等下翻出来给你看”。同样的问题又问另一教师,教师答曰:“我也有点忘了,大概是这样的…”,然后寥寥数语,说个大概。更有部分教师认为,“现在的教学活动强调随机生成,只要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想怎么上就怎么上,无需考虑教学目标”。 分析:从此案例可以看出,在准备教学活动时,教师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集体教学活动的教学设计上,而忽视了对教学目标的研究。先选择教学内容,再确定教学目标的现象屡见不鲜;即便是教学目标的确定,也往往只是简单的从教学参考书上一抄了事或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写上几条;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虚”、“空”的文字表述上,教学过程中,并未发挥其应有的导向作用。更有着眼于幼儿发展的(例如自信心、探究精神)等目标,由于没有什么直接与之相对应的内容,致使这些目标常常被置于依附、可有可无状态,产生目标流失现象。 对策:树立目标意识,把握核心目标 尽管集体教学活动目标仅是微观的目标,但正是这些微观、具体的目标构成了整个课程目标体系,这些目标的达成直接涉及上位目标的落实。我们只有牢固树立目标意识,处理好集体教学活动目标与其上位目标的关系,做到教学活动有的放矢,才能将大目标落到实处。更应引起关注的是集体教学活动中,由于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了教师关注的中心目标,产生长远目标流失现象。改变这一现象,就更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心中既要有具体的活动目标,更应该有大目标、整体目标,并有机地将这些目标渗透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有意识的将之贯穿于整个集体教学过程中,在尊重儿童兴趣,满足儿童需要的同时,灵活展开教学活动,使儿童“合目的”发展。 问题二:教学内容失效 如果说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那么“教学内容”似乎可以比作课程的心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集体教学活动只占极少的时间,所承载的内容亦有限,因此,要让集体教学活动在单位时间内爆发其应有的效果,精选教学内容,是关键。 案例:中班集体教学活动《水》。教学重点:感知水的基本特性。环节一:看一看。教师在一只脸盆里装满了水,另一只脸盆里装豆浆,里面分别放着几颗玻璃球,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两只脸盆里有什么?此环节的目的是感知“水是无色、透明”的。环节二:玩一玩。请小朋友把脸盆里的水舀到另一只脸盆里。此环节的目的是“感知水是流动的”。环节三:闻一闻。请小朋友区分白酒就与水。目的:感知水是无味的。……最后,教师总结:水是无色、无味的、透明的,是流动的。 分析:案例中的教师缺乏对幼儿已有学习经验的了解与认识。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在玩水中、在与同伴、父母的交流中,已经充分感知了水的基本特性,也积累了相关的学习经验,教师却依然选择“感知水的基本特性”这一简单经验为重点内容,展开集体教学,这对于已经积累了“水”基本学习经验的幼儿来说,教学活动中只是平行地扩大简单的知识经验,而并未得到真正地发展。 对策:关注基本经验,画龙点睛 集体教学中,幼儿都带着原有的知识、经验、思考、兴趣参与教学。因此在选择集体教学内容时,我们必须关注这些学习经验,从整理、提升经验出发展开教学,使集体教学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案例《水》中,尽管幼儿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在生活、游戏中已经积累了“水”的相关经验,但这些经验是零散的、不完整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水”的集体教学活动,其教学重点不在于增加多少全新的知识内容,而在于帮助幼儿整理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经验,提升已有的自然经验。在教学内容确定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参与幼儿的玩水游戏,借助“你玩过水吗?”“你有哪些有关水的问题?”等问题在观察中,与幼儿的交流中,了解幼儿的兴趣,并作深入分析,选择“脏水怎样变干净”“有趣的沉浮”“水压与水流量”等重点内容,展开集体教学活动,引导幼儿有目的观察与探究,使原本零散的、基本的学习经验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得以梳理,并使之清晰化、条理化、系统化、概括化。 问题三:教学程序僵化 集体教学活动一般计划性较强,教师往往化很多的精力“备课”(即设计教案),把每个具体的教学活动如何进行,都详尽的设计好并写在教案中。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即使预设的再完美的教案,在执行过程中,也会出现诸多的问题。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