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胸锁乳突肌越按摩越小吗?

答案:6  悬赏:10  
解决时间 2021-04-28 12:52
  • 提问者网友:残阳碧曼
  • 2021-04-27 21:45
我的孩子有先天性斜颈,已按医生的说法按摩小孩,但按摩一个星期后发现。患处更大了。求助。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傲娇菇凉
  • 2021-04-27 21:50

那应该不会的!要不楼主您带着您的孩子去专业的胸科医院去看看,胸锁乳突肌关乎您孩子的咽喉安全,不能儿戏!我们说的不一定是最专业的,还是要去医院的。


祝愿楼主您们一家幸福美满。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如果这是命
  • 2021-04-28 01:37
月按摩越大
  • 2楼网友:狙击你的心
  • 2021-04-28 00:55

不是啊 你方法不对吧

  • 3楼网友:社会水太深
  • 2021-04-27 23:53

不能,年龄已超过一岁的病儿则应进行手术治疗,切断或部分切除挛缩的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以达到矫正畸形的目的。

  • 4楼网友:duile
  • 2021-04-27 22:55
不会
  • 5楼网友:茫然不知崩溃
  • 2021-04-27 21:58
胸锁乳突肌 胸锁乳突肌 sternocleidomastoideus 斜位于颈部两侧皮下,大部分为颈阔肌所覆盖,在颈部形成明显的的体表标志。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二头会合斜向后上方,止于颞骨的乳突。作用是一侧肌肉收缩使头像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可使头向后仰。 新生儿胸锁乳突肌血肿 斜颈是指以头向患侧斜、前倾及面部变形为特点。少数为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及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外,一般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 多数学者认为,斜颈与损伤有关,如臀位产和胎位不正,颈部胸锁乳突肌受压,血管受压缺血,患侧胸锁乳突肌的动脉管腔均栓塞不通,而致肌肉发育不良,或肌肉出现水肿、炎症使肌细胞退化,产生纤维变性,最终为结缔组织所代替,而造成挛缩。斜颈患儿常并发畸形足、髋关节脱位等,故有先天性因素说法。斜颈如不及时治疗,随年岁增长,则畸形更明显。 诊断斜颈,一般多无困难,生后发现颈部一侧有梭状肿物,其方向与胸锁乳突肌一致。数月后首先发现头面部畸形,颈部有紧张萦条。 对斜颈患儿,在出生后两周即可开始被动牵拉矫正,即将患儿的头倾向健侧使健侧耳垂向肩部靠近,进行与畸形相反的方向运动。手法要轻柔,对肿物同时进行按摩,每次牵拉15—20次,一日4-6次。在日常生活中喂奶、睡眠的枕垫以及用玩具吸引病儿注意力,都可纠正姿态,有条件的可作理疗。 一岁以上的病儿则需手术治疗,切断挛缩的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锁骨头,同时切断该肌肉的下1/2管。术后仍要继续矫正及保持头颈部正常姿势,方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1。病因 先天性肌性斜颈病因不清,由于多数发生于难产、臀产和剖腹产患儿,有学者认为是分娩时产伤造成胸锁乳突肌内血管撕裂形成血肿后机化或因肌肉损伤后肿胀,静脉回流受阻而发生缺血性挛缩所致;也有人认为由于胎儿胎位不正,颈部屈曲,局部肌肉痉挛性缺血,静脉栓塞或感染性肌炎所致;还有人认为由于遗传或先天性发育异常所引起。 2。手术年龄 先天性肌性斜颈很少自然恢复,一经发现应尽早治疗。大多数患儿4~6个月时来就诊,此时患侧胸锁乳突肌肌肉纤维变性,可采用按摩、转头训练、被动牵引等方法。由于疼痛,患儿及家属均不能长期坚持,往往效果不佳。所以,我们主张早期手术,解除挛缩,而且愈早愈好,如果斜颈程度严重,4~6个月就应手术,不必等到1岁以上再行手术治疗,因为随年龄增长,颈部和面部不对称畸形逐渐加重,骨骼也易畸形。 3。胸锁乳突肌长度测量 术前了解胸锁乳突肌挛缩的程度,对确定手术方案和松解范围很有意义。其测量方法是测定胸锁关节与乳突间的距离,用健侧的长度减去患侧的长度,其差距即为挛缩的长度。年龄较小的患儿由于哭闹不合作可在全麻手术时,测得胸锁关节与乳突间的距离。手术时切断胸骨端和锁骨端肌肉后,胸锁乳突肌向上回缩,回缩的距离应大于术前测得的挛缩长度,才能达到矫枉过正的目的,如果小于术前挛缩长度,应进一步切断颈部有挛缩的筋膜、纤维束或前斜角肌,甚至切断胸锁乳突肌的乳突端,直至达到过度矫正为止。 4。手术注意事项 手术治疗的效果取决于手术的彻底程度,手术中应不断活动颈部,观察和判断需要松解的范围。我们收治的患者中,有1例1岁时行手术切除胸锁乳突肌胸骨端和锁骨端,10岁时患者二次到我科,发现患侧仍然挛缩,再次手术,见胸锁乳突肌呈白色,肌健样改变,周围筋膜粘连。这表明可能第一次手术不彻底,或石膏固定时间不够,或术后活动锻练不够。因此,第一次手术必须彻底,过度矫正。 手术中还须防止误伤局部的主要血管、神经、淋巴管等结构,造成不应出现的并发症。 术后颈部固定要可靠,时间要够,一般固定时间为8~12周。斜颈程度较轻的患儿,我们主张采用单纯颈部石膏固定(患侧石膏托比健侧高)或颈托;年龄偏大、斜颈程度严重的患儿,采用头颈胸石膏固定,以达到矫柱过正目的。 胸锁乳突肌血肿常见于臂位引产术时过度牵拉,或抬头过度旋转所致。轻者仅有胸锁乳突肌的血管破裂,造成肌鞘内出血,重者肌纤维部份或全部断裂,同时有血管破裂,形成血肿。有人报告44例臂位引产术及内倒转术分娩的新生儿中,竞有27例发生此种损伤,值得重视。 临床上一般在出生后1周左右出现症状,病儿头向患侧倾斜,下颌及面部转向健侧,下颌抬高,头颈活动受限,在胸锁乳突肌中下1/3部位可触及梭形或椭圆形肿块,无压痛,质较硬如软骨,可随肌肉移动。出生后2-4周内逐渐增大,约2-4cm长,0.1-0.5cm宽或如橄榄大小,往往从2个月开始缩小,于3-6个月后消失。 如病情发展,胸锁乳突肌发生挛缩,成为无弹性的纤维带,患侧面部上下径变短,横径加宽,短而扁,健侧则较直,长而瘦。脸部明显不对称,患侧耳垂接近锁骨,两眼及两耳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触诊胸锁乳突肌呈条索状。更严重者深部肌膜增厚短缩,前和中斜角肌变短,颈动脉鞘和静脉均可发生短缩,形成明显的斜颈畸形。但有人认为斜颈与产伤无关,而与胸锁乳突肌先天发育不良、或与炎症或血管缺血或中枢神经病变有关。 胸锁乳突肌血肿治疗可采取手法牵引和按摩,及局部理疗的方法。 【治疗说明】 肿块小者大多在生后3~7个月内自然消失。直径大于1.5cm者往往被家长发现而就医。治疗应立即开始,每日3次手法按摩。操作时婴儿应仰卧于母双腿上,母用双手扶住婴儿双肩,助手双手扶握儿头两侧,使头歪向健侧,面转向患侧以牵拉患侧胸锁乳突肌,每回15~20次。每日2~3回。同时,在牵拉动作后用食指沿肌纤维方向按摩并用拇指和食指轻压肿块以促进吸收。有时用腊疗或热袋中药外敷可收到好的效果。6~8个月仍无显效,应考虑在一岁左右手术治疗。 新生儿胸锁乳突肌血肿 由分娩时胎头旋转过度或保密观念强度牵引时,引起胸锁乳突肌的纤维及血管破裂,血液储积于患处所致。常见于臀位产的婴儿。 血肿多在脸锁乳突肌的中部或胸锁乳突肌下1/3处,多见于婴儿出生数日,甚至第2~3个星期才发现。大小不等,小的如小手指肚,大的比橄榄还大,梭形,如软骨,有轻触痛,局部皮肤颜色正常。 此类血种大多能自然缩小,无须治疗3~7个月后完全消失,不引起任何病变。少数病例可造成斜颈,头歪向患侧。出现这种症状,可使婴儿仰卧于母腿部,两足紧贴母腹,头部伸展于母两膝处。把婴儿转向健侧,连续20~25次,每日做2~3回,配合局部按摩硬结,若1~2年仍不消失,可做矫形手术。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