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宋代儒学的新发展是什么

答案:7  悬赏:80  
解决时间 2021-01-15 23:56
  • 提问者网友:雨不眠的下
  • 2021-01-14 23:51
宋代儒学的新发展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持酒劝斜阳
  • 2021-01-15 00:13
先秦诸子时代结束以后,儒家的发展有两次高潮,一是汉代,二是宋代。自汉经魏晋南北朝,历隋唐五代,儒学的发展、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至宋,儒学的飞跃发展,形成了崭新时期。这一划时代的新发展的儒学谓之新儒学,即宋学。

“宋学是汉学的对立物,是汉学引起的一种反动。”在我国古代学术发展史上,宋学的形成与汉学迥然不同,其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学风,开创了学术探索的新局面。宋学博大精深,涵蕴广大,学派众多。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或学术文化思潮,有它酝酿、形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道学(理学)只是从宋学中衍生出来的一个支派。宋学和理学应当区别开来。然而,从以往八十年来对这个重大学术课题的研究看,大体上存在三个偏向:一是以理学代替宋学;二是贬低王安石新学(荆公学派);三是有些机械地以唯心、唯物两条界线来划分某些学派,因而难以准确地加以说明清楚。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不如潦草
  • 2021-01-15 06:29
宋明理学
唐宋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
北宋儒学家开始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有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形成了以理为中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其中北宋的程颢。程颐和南宋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即“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陆九渊 1.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提出心就是理;2.只需反省内心即可得到天里
王阳明 1.宣扬“心外无物”;2.提出了“致良知”对儒教仁的思想进一步发挥;3.“知行合一”强调了自我主动,鼓励奋发励志
  • 2楼网友:一秋
  • 2021-01-15 05:38
冲击应该是指佛教传入和六朝玄学兴盛对儒学的冲击。
融合指唐中期以后“三教合流”,渐至形成宋代理学。
新发展是指明代王阳明心学对理学的发扬。
批判继承指清代以后对宋明理学的反思和借鉴。或者指现代新儒学对儒学的反思和发扬。。
  • 3楼网友:风格不统一
  • 2021-01-15 04:01
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宋、明儒家的哲学思想。汉儒治经重名物训诂,至宋儒则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因有此称。北宋初胡瑗、孙复、石介,称为“理学三先生”。然理学实际创始人为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兄弟,至南宋朱熹而集大成。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提出“理”先于天地而存在,将上的地位。其为学主张“即物而穷理”。与朱熹对立的为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的命题。明代,王守仁进一步发展陆九渊的学说,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断言心之“灵明”为宇宙万物的根源。为学主“明体心”、“致良知”。此外,北宋张载提出的气一元论,与二程截然不同。明代王廷相以及清初的王夫之、颜元等,对程朱、陆王皆持反对态度。至戴震著《孟子字义疏征》,得出“理存于欲”,指出“后儒以理杀人”,则更给予了“理学以有力的批判。
宋明理学,理学一名始称于南宋,朱子曾说“理学最难”,陆九渊也说“惟本朝理学,远过汉唐”。明代,理学成为专指宋以来形成的学术体系的概念。
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理学就是指宋明以来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包括:(1)在宋代占统治地位的以洛学为主干的道学,至南宋朱熹达顶峰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后来习惯用“理学”指称其思想体系。(2)在宋代产生而在明代中后期占主导地位的以“心”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狭义理学则专指程朱学派。
代表人物:北宋: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即北宋五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代:王阳明。就主导思潮而言,理学代表人物可概括为“程朱陆王”。
主要派别:按现代学术界的通常做法,可以把宋明理学体系区分为四派:气学(张载为代表)、数学(邵雍为代表)、“理学”(程朱为代表)、心学(陆王为代表)。
宋明理学所讨论的问题随不同时期、不同流派而有所不同。理学与唐以前儒学尊《五经》一个重要不同之处,《四书》成为尊信的主要经典。价值体系和功夫体系都在《四书》。《六经》为粗米,《四书》为熟饭。理学的主要根据和讨论的问题都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紧密相关。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理气、心性、格物、致知、主敬、主静、涵养、知行、已发未发、道心人心、天理人欲、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等。
宋元明时期,是中国文化和哲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由于宋明时期中国哲学的主要代表形态是理学,人们习惯上多以“宋明理学”的概念来称呼这一时期的哲学。
宋明理学是儒学的一种历史表态,是继魏晋把儒学玄学改造之后,对儒学的佛(佛教)老(道教)化改造;宋明理学是对隋唐以来逐渐走向没落的儒学的一种强有力的复兴。这个复兴儒学的运动,由隋唐之际的王通发其先声,由唐代中期以后的韩愈、李翱、柳宗元诸人继其后续,而至两宋时期蔚为大观,形成一场声势浩大、波澜壮阔而又影响久远的儒学运动。在时间上,这场儒学运动持续到明清之际,影响直至当代;在空间上,这场儒学运动不限于儒学的故乡,还牵涉到受儒学影响的东亚诸国,以至于在这些国家,所谓的儒学主要就是理学(或称性理学);宋明理学是当时中国有抱负有思想的学术群体对现实社会问题以及外来佛教和本土道教文化挑战的一种积极回应,他们在消化吸收佛道二教思想的基础上,对佛道二教展开了一种与孟子“辟杨墨”相类似的所谓“辟佛老”的文化攻势,力求解决汉末以来中国社会极为严重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
宋明理学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有思想有见识的中国人在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与文化问题中所生出来的哲学智慧,它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后半期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走势,现代的中国人仍然不得不面对由它所造成的社会及文化后果。然而也正是这个智慧成果,其在成功地回应佛老而使儒学重新走上正统地位。
我们研究理学哲学智慧,不仅在于了解它对回应与解决当时社会与文化问题作了怎样的解答,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对其的分析来帮助我们思索一些诸如“什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如何正确回应外来文化”、“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社会成员中普遍存在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等对当代仍至为重要的哲学问题。从新树立国人的信仰,正是理学智慧的意义所在。
网上都能搜到详细的介绍
  • 4楼网友:孤老序
  • 2021-01-15 02:39
他们以孔、孟为宗,以《周易》、《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书为主要依据,批判隋唐以来以空无为本体,否定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的佛、道学说,他们关心社会现实,提倡所谓“道德性命”之学,并从本体论的高度,探讨宇宙与人生问题。“新儒学”虽有濂、洛、关、闽等学派,但都讨论主客、理事、心性、体用关系及修养方法等。“新儒学”并不简单地回到先秦儒家学说,而是把当时的理论思维水平提高了一步。
可以参考一下,蔡方鹿教授的《宋明理学心性论》
  • 5楼网友:执傲
  • 2021-01-15 02:10
程朱理学
程颢、程颐、朱熹
伦理道德为宇宙本源
融入佛、道思想
哲学思辨角度
客观唯心主义
儒学的一次大变革
  • 6楼网友:平生事
  • 2021-01-15 01:16
宋明理学
以朱熹,陈颐陈灏兄弟为代表,
提出理气论,发展了儒学
要求做人做事要格物致知,
认为理事万物的本源。
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范畴。
朱熹编写了《四书章句集注》,将《大学》,《孟子》,《论语》,《中庸》的话语进行了注释。
而后王阳明,陆九渊又将客观唯心主义发展到主观唯心主义,提出了心学。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只要自我反省就可以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