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是什么

答案:5  悬赏:50  
解决时间 2021-10-14 05:48
  • 提问者网友:蓝琪梦莎
  • 2021-10-13 04:53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归鹤鸣
  • 2021-10-13 05:43
方案如下:

(一)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

工作区子系统布线由信息插座至终端设备的连线组成,是插座到用户终端的区域,包括所有用户实际使用区域。信息插座采用地面安装形式,也可以采用墙面安装方式。信息插座选用RJ45   型插座。墙面安装插座盒底边距地300mm,在地面插座盒内和墙面信息插座旁安装单相三孔电源插座。工作区子系统为满足信息高速传输具体情况,全部选用超五类系列信息模块,性能全部超过国际标准ISO   IS   11801的指标。而数据点采用超5类RJ45信息插座模块,其功能100MHz时其最差线对近端串音衰减高达44dB。

  

(二)管理子系统设计

管理子系统连接水平电缆和垂直干线,是综合布线系统中关键的一环,常用设备包括配线架、理线架、跳线和必要的网络设备,其作用是为连接其他子系统提供连接手段,允许将通信线路定位或重新定位到建筑物的不同部分,以便能容易地管理通信线路,使移动设备时能方便地进行跳接。为方便维护,必须要对整个布线系统的电缆、连接硬件、空间、走道等进行统一管理。许昌学院校园网设计方案中,将各个楼层的信息点通过PVC管槽走墙边通向各个楼层的配线机柜,机柜里放置超5类24口配线架,对各个信息点的接头进行跳线配置,再通过配线架与交换机相连。采用超5类24口配线架,可安装在19标准机架上,只占用1U空间,占用地方小,搬运迁移方便。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轻雾山林
  • 2021-10-13 08:38
家庭综合布线系统是指将电视、电话、电脑网络、多媒体影音中心、自动报警装置等设计进行集中控制的电子系统,即家庭中由这些线缆连接的设备都可由一个设备集中控制了,以前它们是“各自为政”的。因为它们与强电不同传输电压不高(一般在12V左右),故像这类线缆组成的系统被称为弱电布线系统。一般的综合布线系统主要由弱电箱、信号线和信号端口组成,如果将综合布线系统比作家居的神经系统,信息接入箱就是大脑,而信号线和信号端口就是神经和神经末梢。信息配线箱的作用是控制输入和输出的电子信号。信号线传输电子信号。信号端口接驳终端设备。
    家庭智能化的实现,第一步就要进行家庭布线的基础设施建设。家庭信息接入箱是继水、电、气之后的第四大家庭基础设施,全面管理家里的电话、宽带、电视、安防等弱电线路。如果没有家庭综合布线,再大再好的房子都称不上是信息化的现代住宅。
  • 2楼网友:掌灯师
  • 2021-10-13 08:28
一.综合布线设计方案:1.工作区子系统工作区布线子系统由终端设备到信息插座的连线(或软线)组成,它包括-连接器、连接跳线、信息插座;信息插座有墙上型、地上(防水)型、桌上型等多种;标准有:RJ-45、RJ-11及单、双、多口等结构。2.水平布线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将电缆从楼层配线架连接到各用户工作区的信息插座上,通常处于同一楼层之上,可以采用3类、5类或超五类4对屏蔽/非屏蔽双绞线;3类、5类及超五类双绞线都是由4对24-AWG的对绞铜线组成;3类线在10MBPS应用时无误码传输距离为100米、16MBPS时为50米;5类线在155MBPS时可传输80米、在100MBPS时为100米;超五类在155Mhz时传输距离可以达到100米,速率更高时可采用光纤。为了满足高速率数据传输,数据传输选用普天超5类四对UTP双绞线,   由于所用的数据线均采用了超5类UTP双绞线,因此对学院校园网而言,超5类UTP双绞线布线时的带宽和传输速率能满足武威职业学院校园网楼宇内信息点要求的100M接入,   超5类布线与垂直干线一起使用,为带宽应用程序提供完全的端到端布线解决方案,适用于网络的扩展及升级,成本底维护费用少。3.垂直干线子系统(RISER   BACKONE   SUBSYSTEM):指各搂层配线架与主配线架间的干缆:可以为大对数双绞线、光缆也可以二者混用;其主要功能是将主配线架系统和各楼层配线架连接起来。4.布线柜子系统(RACK   SUBSYSTEM):由楼层配线架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将垂直干缆与各楼层水平子系统相连接,布线系统的优势和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布线柜子系统上,只要简单的跳一下线就可完成任何一个结构化布线系统的信息插座以对任何一个智能系统的连接,极大的方便了线路重新布局和网络终端的重新调整;光纤连接时,要用光纤配线箱,箱内有多个ST或SC连接器安装口;其线路弯曲设计符合62.5/125μM多模光纤的弯曲要求,光纤接头采用ST或SC型,由陶瓷、塑胶、不锈钢等材料制成,光纤藕合器可做为多模光纤与网络设备或接线装置上的连接,配线架和光纤配线箱通常设在弱电井或设备间内,用来连接其他子系统,并对它们通过跳线进行管理。5.设备间子系统(EQUIPMENT   SUBSYSTEM):设备间子系统由主配线架和各公共设备组成,它主要功能是将各种公共设备(如:计算机主机,PABX、各种控制系统、网络交换设备等)与主配线架连接起来,该子系统还包括雷电保护装置。6.管理子系统(ADMINISTRATION   SUBSYSTEM):一个完整的布线系统工程应该包括:工程设计图纸、施工记录、测试报告、使用说明等材料,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归档交由用户保存以备系统的使用和维护。对于学院校园网而言在设计方案中,将各个楼层的信息点通过PVC管槽走墙边通向各个楼层的配线机柜,机柜里放置普天超5类24口配线架,对各个信息点的接头进行跳线配置,再通过配线架与交换机相连。采用普天超5类24口配线架(由安装板和超5类RJ45插座模块组合而成),可安装在19"标准机架上,只占用1U空间,占用地方小,搬运迁移方便。插座正面是标准的RJ45插座,端口性能达到超五类性能的要求,屏蔽性能完全符合标准要求。数据主干光缆的端接采用普天抽屉式12端口光纤分线盒。超5类系列跳线在设备间用于连接配线架到网络设备端口,在终端用于连接墙面插座到终端设备的计算机网络接口。7.建筑群布线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将一栋建筑的线缆延伸到建筑群内的其它建筑的通信设备和设施。它包括铜线、光纤、以及防止其它建筑的电缆的浪涌电压进入本建筑的保护设。在学院校园网综合布线设计方案中各楼间的距离都超过了100米,而当计算机数据传输距离超过100米时,用光纤作为数据主干将是最佳选择,并具有大对数电缆无法比拟的高带宽和高保密性、抗干扰性。因此各楼间的连接采用普天6芯多模室内光缆,支持数据信息的传输。在校园网综合布线设计方案中将使用光纤把各新综合教学楼、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餐厅、学生宿舍楼互联。并集中于校园网网络中心。其敷设方式室内采用金属桥架,室外采用暗埋深沟填铺的方式进行。在设计中进入主设备间的所有光纤、大对数电缆、电信电缆都采用金属桥架或钢管进行硬件保护,同时采用IDC线对保护器对铜缆予以电气保护,避免人员和设备免遭外部电压和电流的伤害。二.网络设计方案网络结构为分层星型结构,网络分为三级:  第一级是网络中心,为中心节点。网络中心选址在学校地域的中心建筑(实验大楼),布置了校园网的核心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WWW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拨号服务器、域名服务器等),并预留了将来与本部以外的几个园区的通信接口。  第二级是建筑群的主干结点,为二级节点。校园网按地域设置了几条干线光缆,从网络中心辐射到几个主要建筑群,并在二级主干节点处端接。在主干网节点上安装的交换机位于网络的第二层,它向上与网络中心的主干交换机相连,向下与各楼层的集线器相连。学校校园网主干带宽全部为100Mbps,并考虑到向ATM或千兆以太网的升级。  第三级是建筑物楼内的HUB,为三级节点。三级节点主要是指直接与服务器和工作站连接的局域网设备,即以太网或快速以太网集线器(3COM堆叠式集线器3COM   SUPERSTACK)。设计楼内的综合布线时根据需要可进行了一定取舍:如取消干线子系统;合并管理子系统与设备间子系统;将水平子系统的布线直接引入到设备间的主配线架上等等。以交换式千兆以太网作为校园网的主干,按10M/100M交换式子网方式接入(如图)。校园网布线设计一般采用多级物理星型结构、点到点连接,任何一条线路故障均不影响其他线路的正常运行。网络采用分散式三层交换体系,二级交换机具有第三级交换能力,主干线路压力小,而且全部实现百兆交换入室。三级交换机可以堆叠,能将一个主干和桌面交换机组成一个整体,提供足够的交换口,可扩展性好。      1、主干网选用千兆以太网,其第三层以太网路由器交换机大都满足IEEE802.3Z标准,技术成熟,具有流量优先机制能有效保证多媒体传输时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         千兆以太网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在ATM技术成熟时,可平滑集成到ATM网络中,作为ATM网的边缘子网。         工作组子网可选用100M交换模式。使用户终端独占100M带宽的数据交换。在核心交换机与工作组交换机之间,采用100Mbps传输带宽,当使用全双工时,传输带宽为200Mbps。技术特点:            采用模块化星型拓扑结构,主干段相互独立,便于网络维护和扩充   。光纤主干采用单模光缆,有利于千兆网及今后更高速率的网络应用。而且通过跳线的不同跳接,组网方式也十分灵活。可以实现:(1)点对点:在两台计算机之间建立起高速通道。传输速率为几十个Mbps至几百个Mbps,距离可达2km(多模)至5km(单模)。(2)逻辑星型网络:通过光纤网络设备,建立起星型网络拓扑结构的快速以太网或ATM网。(3)环形网络:用信号再生器连接光纤,形成环路,组成FDDI主干网。  楼内线缆全部采用六类非屏蔽双绞线,性价比高,施工方便,且可以达到1000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并支持155/622Mbps   ATM。  (4)交换是在第二层进行,真正支持即插即用工作,无需人工干预。三.系统设计方案1.系统设计的目标:满足日常工作的处理电子化、日常办公自动化、领导决策科学化,和信息交流快捷方便化。即实现业务系统处理、日常办公、领导决策计算机化、信息交流国际化的先进系统。即:以先进的计算机及通讯为手段建立内部网络,纵向向上与Internet互联网相连,向下与各管理子网点相连接,横向与其它单位相连接的计算机综合网络系统。2.系统需求:1.建立一个基于校园Intranet的信息管理和应用的网络系统,并提供相应的各种服务。2.共享网络上各种软、硬件资源,快速、稳定地传输各种信息,并提供有效的网络信息管理手段。3.采用开放式、标准化的系统结构,以利于功能扩充和技术升级。4.能够与外界进行广域网的连接,提供、享用各种信息服务(与各级教育信息中心相连、与国内外著名站点相连……)。5.具有完善的网络安全机制。6.能够与原有的计算机局域网络和应用系统平滑地连接,调用原有各种计算机系统的信息。3.系统应用平台没有应用系统的网络只能是一个各类设备的集合,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这不是用户所需要的。所以,在用户没有特别指定应用系统的情况下,我们的设计应该把传统的网络应用考虑在内。
  • 3楼网友:几近狂妄
  • 2021-10-13 06:48
综合布线四大主要特征:      
楼宇自动化(BA)包含防火自动化(FA))      
通信自动化(CA)      
办公自动化(OA)(包含信息管理自动化(MA))      
布线综合化      
  
综合布线与智能大厦的关系      
综合布线系统犹如智能大厦内的一条高速公路,我们可在土建阶段将连接3A的线缆,综合布线建筑物内,至内楼内安装或增设什么系统,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时的和需要,   发展和可能来决定了。综合布线(PDS)只智能大厦的一个部份,不能把综合布线系统看成智能大厦。只要有了"高速公路",有了"综合布线系统",想跑什么"车",想上什么系统,那就变得非常简单了。综合布线系统的初始投资仅占速个建筑的3-5%。      
  
综合布线的概念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用于语音、数据、影像和其他信息技术的标准结构化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传输网络,它既能使语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接,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上的连接点与工作区的语音或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      
  
综合布线的结构      
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分层星形拓朴结构。应用广泛的建筑与建筑群结合布线系统(PDS)结构可分为6个独立的系统(模块):      
1.   工作区子系统(Work   Area   Subsystem)      
由终端设备到信息插座的连接(软线)组成      
2.   水平区子系统(Horizontal   Subsystem)      
将电缆从楼层配线架连接到各用户工作区上的信息插座上,一般处在同一楼层      
3.   垂直干线子系统(Riser   Backbone   Subsystem)      
将主配与各楼层配线架系统连接起来      
4.   管理子系统(Administration   Subsystem)      
将垂直干缆线与各楼层水平布线子系统连接起来      
5.   设备间子系统      
将各种公共设备(如计算机主机、数字程控交换机,各种控制系统,网络互连设备)等与主配线架连接起来。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1.   设计结构图      
2.   设计实例      
3.   考虑因素      
尽量满足用户的通信要求、要了解建筑物,楼宇间的通信环境、要确定合适的通信网络拓朴结构、   选取将要使用的介质以开放式为基准,尽量与大多数厂家产品和设备兼容。
  • 4楼网友:动情书生
  • 2021-10-13 06:16
第一章   概述

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电子计算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计算机机房工程这一新兴的产业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何为机房内的通信设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设备的保养与维护费用降低,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数据处理与存储中心机房作为精密脆弱的微电子设备集成,使用了大量易受环境影响的电子元器件、机械构件及材料。为了保证通信网络系统的可靠运行,机房必须满足通信系统以及工作人员对温湿度、洁净度、风速、电磁场强、电源质量、防火等多方面的。因此,机房工程是一种涉及到空调技术、供配电技术、消防技术、建筑和装饰技术等多专业综合的系统工程。因此,规划时既要重点满足功能又要突出美观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理念。
为了保证系统稳定可靠运行,机房能够满足系统以及工作人员对温度、湿度、洁净度、风速度、电磁场强度、电源质量、噪音、照明、振动、防火、防盗、防雷、屏蔽和接地等。有必要为计算机系统寻求和建立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延长机器寿命,以及确保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并满足其各项的合适的计算机机房。
1.1   工程概况

数据中心机房是信息化建设中重要的基础工程,为计算机设备提供了一个稳定可靠的运行环境。本次机房设计的目标是:使新机房能够满足未来较长时期的发展需要,机房设计应充分体现实用性、先进性、安全性、可管理性和绿色环保等特点。
现阶段工程概况如下
前期已由土建单位完成的工作:
(1)供电引入:四楼UPS机房市电380V引入,数据中心机房市电220V引入。
(2)电气线路:照明、空调、市电插座、UPS插座   线路铺设。
(3)土建装饰:普通墙面、门窗、顶面、地面。
(4)消防系统:消防应急灯安装。
(5)防雷系统:等电位接地箱安装。
(6)布线系统:综合布线安装。
(7)安防系统:监控、门禁安装。
  
1.2   设计依据

根据设计,本招标工程施工符合下列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列出特殊的材料、设备、施工及相应标准和技术规范名称):   
1、《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93   
2、《计算机机房活动地板的技术》                                          GB6650-86   
3、《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   2887-2000   
4、《计算机机房场地安全》                                                            GB9361-88   
5、《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                              SJ/T3003-93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
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
9、《通信用不间断电源-UPS》                                                      YD/T1095-2000
10、《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                                 YD/T1051-2000
1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02
12、《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11-2000
13、《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T50312-2000
14、   通信用多模光纤系列                                                               GB/T   12357-1990
15、   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                                                               GB/T      9771-1998   
1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   (2000年版)   
17、《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2004   
18、《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                                                   GB7450-87   
19、《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6
20、其它相关行业标准、招标文件及招标补遗文件、招标图纸。
注:以最新颁布的工程技术规范为准,不同的规范对同一工程项目的技术标准、技术不一致时,以最高标准、最严格的工程技术规范为准。
  
1.3   设计原则

1、系统整体规划
“以人为本,以服务和管理为目标”,应用先进、可靠、成熟、性能价格比好的技术和产品,以满足和提供办公人员各种先进的服务的功能及管理需求。
系统建设总体思想:
设计一步到位、管线敷设一步到位,系统要充分和有效地应用系统集成,并具有分步实施和功能扩充的条件,建成后的系统要体现先进、可靠、实用、便捷。
总体规划:
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依靠先进的设备和科学的管理,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安全防范技术及控制技术,将建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讯与信息处理技术等先进技术相结合,最终实现提升数据处理与存储中心工程为办公人员服务的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等目标。
2、设计原则
1)可扩展性:
平台可扩展:考虑到整个系统的技术先进性、可靠性和系统的成熟性、开放性。
技术可扩展:在的智能化整体方案中,以计算机软硬件、网络通讯、自动化控制作为系统设计的技术支柱。
内容可扩展:通过以先进的现场总线、数字化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结合,对工程项目各智能化系统进行科学扩展与集成。
2)符合性:
坚持使用先进、有发展、有后续支持,能满足并适应工程实际需求的技术:应用的产品应成熟可靠,具有易集成、扩展、操作、维修的特性,同时尽可能降低系统整体造价的原则,通过智能化集成技术,实现各子系统的设备、功能和信息的综合管理,使其成为一个互相关联、统一和协调的系统,系统资源达到充分共享,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硬件设备的重复投入,实现真正意义的统一、实用、高效、便利。
3)系统的高度集成性:信息系统集成和应用是关键。因此设计的时候我们遵循了以下原则:实用性和先进性;集成性和可扩展性;标准化和模块结构化;便利性;安全性;最高的性价比。体现了以下特色:
在规划设计中应该应用目前国际上主流并在国内市场上(智能化建筑)中得以广泛采用的新技术及产品,以保证本系统的先进和高效性。
4)合理性:
在方案设计中遵循以下几点原则进行合理设计:
实用性:系统的设计应使工程项目系统工程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同时也要考虑系统的经济性。
先进性:充分考虑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的趋势,应用国内外较先进技术,保证工程项目建成具有先进性的办公机房。
可靠性:系统所选用的技术及配套设备必须成熟可靠,以保证整个系统的长期正常运行。
经济性:在考虑整个系统先进、可靠的同时,着重考虑产品的性能价格比,保证产品的经济性。
集成性和可扩展性:保证各系统的集成和信息共享,总体结构具有可扩展性和兼容性,并实现对各个子系统的分散式控制、集中统一式管理和监控的目的,使整个系统可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得到充实和提高。
完整性:      应考虑系统的完整性。设备齐全、功能完善、各子系统协调工作、综合管理。
安全性:系统中的所有设备及配件,可靠运转的同时,还应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并可在特殊环境下有效工作。

4.2   UPS系统

UPS系统已有设备。                        
4.3   照明系统

计算机机房的照明供电属于辅助供电系统的范畴,但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独立性。机房照明的好坏不仅会影响计算机操作人员和软、硬件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影响计算机的可靠运行。因此就合理地选择照明控制方式、灯具类型、布局以及一些相关器材等在装修电气工程中不可忽视。
4.3.1   机房照明设计标准

机房照明设计标准主要指标为照度。
照度E:光通量投射到物体表面时,即可把物体表面照亮,照度就是光通量的表面密度,即射到物体表面的光通量φ与该物体表面的面积S的比值,即E=φ/S(      其中照度的单位为勒克斯Lx)。
在考虑机房的照明时,还须同时将照明的均匀度、照明的稳定性、光源的显色性、眩光和阴影等要求提到日程中来,这些因素也将对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主机房、操作间及电源室按照《电子信息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要求,照度≥500Lx;
其它辅助功能间及办公区照度≥300Lx;
机房疏散指示灯、安全出口标志灯照度≥5Lx;
应急备用照明照度≥50Lx;
  
4.3.2   普通照明设计方案

照明的布局应符合机房美观、位置重要性和设备位置需要来布局,从机房美观来考率,灯具的布局应均匀布置,即纵横方向保持一定距离,并根据机房的面积情况确定灯具的方向;从位置的重要性考虑;灯具应根据该位置的性质和作用来确定布置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设备的位置需要也要考虑避免阴影便于维护等因素。
机房灯具材料宜选择电子镇流器的灯具;带灯片、防玄光的灯具;整体装饰性好的灯具;同时具有发光效率高的灯具。
4.3.3   应急照明设计方案

机房照明系统应考虑应急照明系统。应急故障照明一般采取两种方案,一种是将照明电路中的一路由UPS拱电,在停电时,由UPS提拱照明。另一种方案是采用带15分钟后备蓄电池的应急日光灯,应急照明平均照明度为60LUX。照明供电一般由市电供电,当市电停止时才转入应急供电系统。在本方案中,建议采用第二种应急供电方案。
灯具选择:
①工作照明:工作照明灯具选用高效能嵌入式荧光灯具,灯具正常照明电源由市电供给,经照明配电箱中的断路器,由机房各区域的人体感应开关分区域自动控制。灯具应使用绿色节能的电子镇流器和高显色的三基色灯管。
②应急备用照明:在市电停电时,机房内应有备用照明,满足工作人员应急处理的需要,备用照明由备用UPS供电。
第五章   接地系统5.1   需求分析

           本机房根据甲方要求,不做防雷,只做接地处理。
  
随着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行中。这些高精密的电子计算设备富含大量的CMOS半导体集成模块,必须接地。
  
5.2   设计依据与设计范围

设计依据
1.   GB5016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标准》;
2.      GB50254-259-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设计范围
均压环与等电位的安装与设计
5.3   机房防雷接地工程

1.接地网
(1)接地装置(即综合接地网)
按照规范要求,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按照接入设备中要求的最小值确定。本方案中鉴于本信息机房的重要性,要求按照高标准R≤1欧姆设计;
本次考虑采用大楼综合接地网。
(2)接地引线及等电位端子板
为满足机房的接地的要求,本次从大楼引入接地引线,接地引线型号为BVR-35mm2,机房内配电柜附近设置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与接地引线连接。
(3)防雷屏蔽及布线
●所有金属导体、电缆屏蔽层及金属线槽(架)等进入机房时,应做等电位接地;
●进入机房的信号线缆,应采用电缆穿金属管道引入,金属管应电气连通;
●进入机房光缆的所有金属接头、金属挡潮层、金属加强芯等,应在进入机房时就近接地;
(4)等电位连接
良好的等电位连接是接地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机房建设过程中要重点做好以下部位的等电位连接,它们应连接在同一个地网上,并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配电柜PE排;   
●活动地板金属支架;
●设备金属外壳;
●金属桥架、线管、上走线桥架;   
●电缆金属外护层、屏蔽层。
●等电位连接网络与楼层主钢筋做等电位连接。
  
本项目采用联合接地系统。在机房设等电位接地铜排,从接地端子箱用1根ZR-VV-1x35mm2   沿线槽或穿桥架敷到大楼提供的接地端子,采用大厦接地。
把机房内的电源PE线、金属构件、防雷器地线等全部采用适当规格的铜芯导线连接到机房专用铜排上。地线引线套镀锌管暗埋引至设备安装处。被破坏的地面进行还原处理。
在有机房的抗静电地板下,设有逻辑地接地网。逻辑接地网用30×3铜带与地悬空辅设,系统接地与大楼防雷接地共用接地体,机房等电位接地铜排处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地面接地网:活动地板的钢质支架采用铜片联接,每行支架采用ZRBV-4mm2与局部等电位端子排连接,形成地面接地网。
在室内安全保护地线与电源中性线(零性)要分别接在开关柜和配电箱相应接线排上。保护地(PE)与配电柜体有可靠的电气连接。PE线引至户外,可与中性线重复接地,接在一个接地极上。厚玻璃隔断金属框及防静电地板支脚应至少有两点可靠接地,是为防静电接地。

第六章   综合布线系统6.1   系统需求分析

1.满足大楼语音、数据、业务传输的需求、支持多媒体技术信息管理系统,能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五年不落后,十年不淘汰。
2.铜缆采用   六类非屏蔽布线系统,,满足千兆传输要求,建成后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符合相关国际、国内标准对六类非屏蔽布线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
3.光缆要求达到万兆传输要求;
4.网络应具备较高的可操作性和维护性,必须保证机房内布线系统的简洁、清晰,应选择以具有高可靠性的机柜型配线系统为核心,努力提高系统可管理性和安全性;
5.具有开放式结构,能与众多厂家网络传输及接入技术兼容,具有模块化、可扩展、面向用户的特点,遵从工业标准和商业建筑布线标准;
6.不仅充分满足当前信息传输需求,而且能适应将来一段时间内的网络设备的升级与扩充;
  
6.2   机房布线方案6.2.1   布线方式

机房铜缆布线:采用4楼管道井直接进线到机房,进入静电地板下;
其它区域综合布线:(最终方式与甲方协商)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地板下或吊顶内敷设,要求线路全程均为金属桥架或金属管保护。
6.2.2产品选型

                    在本设计方案中,综合布线产品全部选用(兰贝LINKBASIC)   的布线产品。
6.2.3宏华广汉办公楼的基本情况

新建宏华广汉办公楼使用建筑面积约10831平方米。共设计   682个数据点,语音点378   个,机房设在四楼,同时在主机房采用3个网络机柜。数据和语音全部集中在主机房集中管理。
功能区信息点分布表
根据宏华广汉办公楼建筑平面图,我们特别设计了如下的布线系统:能提供(682   )数据点,   (378      )个语音点和(      )个电视点。
按装修图位置布置信息点具体点位分布如下:
功能区分布情况
功能区数据语音电视一      层7842   二      层6741   三      层10356   四      层6636   五      层8849   六      层11258   七      层11258         八      层4835   小计674375   总计1049
  
6.2.4   网络布线结构拓扑图

此拓扑图是数据点和语音点直接从面板模块连接到机柜内配线架模块上,在电信局电话进线加装一个110配线架,从这个110配线架上引线到机柜内配线架模块上,通过配线架间的跳线进行电话跳接和数据转语音,通过语音线配架上到交换机的跳线实现语音转数据,电话号码的变换通过两个110配线架之间的单对简单跳线实现。这种方法可实现语音和数据的全部互换,但需增加配线架和模块,由于语音线缆在机柜内端接和110配线架到机柜内网线在机柜内端接,会相应增加布线成本。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语音和数据全部采用RJ45跳线,方便机房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维护,也便于今后网络的调整。
6.2.5   施工说明

对数据信息点管理:
管理区采用单跳线方式,即用RJ45软跳线来进行网络设备与跳线盘之间的跳接,“1插1拔”,方便稳定。得用这种方式,管理简洁。   所有切换、更改、扩展和线路维护均在配线柜内迅速完成。
对电话语音类信息点的管理:
为了可以方便处理网络系统和电话系统之间的任意切换,方便机房管理人员的管理。我们选用较多的配线架。我们在电信局电话进线的110配线架旁加一个100对110配线架,在将这个配线架的出线连在机柜配线架上,全部作成模块化跳接管理。即网络和电话系统的切换只需调整跳线,非常方便和安全。而改变号码只需在110跳线架上改变跳线即可。
配线间内的话音主干采用了跳接式配线架。这是由于在我公司布线完毕后对用户的跟踪了解时,经常发现用户在电话跳线完毕后,还经常有小的改变(如分机号码改变使会改变插接的位置等等)为了方便使用,此次在机房内采用了跳接式的电话配线面板。
在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理论中,要求对水平线缆和垂直线缆均要予以全面的保护,人们所能接触的仅仅是跳线。这样将不会因人为因素(不注意、打扫卫生、搬动家具等等)影响了综合布线系统的质量。而跳线是随时可以更换的,因此选择跳线作为室内设备的软连接,可以确保水平线缆和垂直线缆不受伤害。
在机柜内,所有的信息点均通过一定的编号规则,以方便用户的使用。同时配线架和跳线上采用打印的编号,并加透明保护层覆盖。
对机房内计算机设备和信息点的管理:
机房内采用3个机柜,尺寸为800x800x2000,这种机柜两侧留有较大的走线槽,可容纳较多的跳线,可保证机柜的整洁,同时可有效地保护跳线不受到触碰,避免因此造成跳线松动等故障。另外这种机柜后面可以安装电源面板,避免使用电源插线板,减少电源故障点。每台有源设备单独使用一个电源插座,电源插座进行编号(编号与有源设备编号一致),考虑到交换机一般没有单独的电源开关,电源面板上有一个单独的开关,这样每台交换机断电只需操作电源面板上的开关即可,不用插拔交换机后的电源插头,避免插拔时打火对交换机的影响。交换机电源线多余全部捆扎在机柜后两侧的安装板上,避免在机柜后操作时触碰电源线造成交换机断电等故障。机柜全部做接地处理。
机房内设开放式金属机架,机架分上、中、下三层,每个机架后面有三排金属线槽,两边为强电线槽,中间为弱电线槽,可保证网络线路不受强电干扰,网络信息面板安装在机架后的弱电线槽上,方便对设备的跳线。金属机架全部做接地处理。
考虑到机房工作人员同时要上内、外网和互联网,在操作间内设置了较多的信息点。
信息点、配线架及跳线的编号和色标方案
为了使布线系统易于管理和方便今后的维护,我公司对综合布线系统的管理将严格按照ANSI/TIA/EIA-606标准来进行。整个管理系统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识别名称:每个指定于某一电信部件的识别名称是唯一的;
标识:必须将标识安全地附着在部件上或标在部件本身上;
记录:电信设备记录应包括有关所需特定安装的特定信息;
图:包括水平电缆终接的位置。所有的电信插座及所有的主干电缆每个终接和电缆的识别名称必须表现在图上;
工作次序:布线、终接及接合器维持并保存在文档上,以便于维修和变更。由工作次序影响的记录必须要更新。工作次序的布线部分包括电缆识别名称和类型、连接硬件识别名称和类型、接合器识别名称和类型。
配线架和信息点端口编号均使用打印清晰的字体进行标识,并在表面覆盖透明保护材料。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