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端午节是从那年开始流行起来的

答案:2  悬赏:40  
解决时间 2021-01-13 06:38
  • 提问者网友:自食苦果
  • 2021-01-12 17:19
端午节是从那年开始流行起来的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封刀令
  • 2021-01-12 17:29
最早是战国时代。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刀戟声无边
  • 2021-01-12 18:37
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三大饮食节日之一。因“午”与“五”通,端午又名端五、端阳、午日、重午、重五、地腊、中天等。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以吃粽子表示庆祝。
  端午节的起源泉有多种说法,有的说起源泉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风土记》有“俗重五月五日与夏至同”的记载;有的说起源泉于恶日,这纯系封建迷信,并由此导致端午节的一些风俗都是为了镇妖避邪;近代学者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学术界大多沿用此说。
  在民间,有相传端午节最初是为了纪念伍员,并不是为了纪念屈原。
  伍员,字子胥,春秋时代楚国人。因父兄被楚平王杀害,投奔吴国,帮助吴王成就霸业。随后,伍员率兵伐楚,攻破楚国郢都,鞭楚平王尸三百,报了父兄之仇。
  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骄傲轻敌,伍子胥力劝。此时,太宰向吴王进谗言,伍员遭受诽谤。夫差赐“厉镂”剑令伍员自刎,尸体被装入皮革做的袋里投入钱塘江中。
  伍员含冤死后,传说变成了“波涛之神”,从此钱塘江常起怒涛,汹涌澎湃。于是吴国百姓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要举行“迎涛”仪式来纪念伍员。端午节纪念屈原的说法为什么在民间广为流传呢?这可能是因为人们对至死不离开祖国的屈原,比对报父兄仇的伍员更加热爱的缘故。
  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上官大夫靳尚等不断在楚王面前诋毁屈原,以至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
  后来,楚怀王将屈原逐出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被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这一天正好是五月初五。
  百姓闻讯后,纷纷来到汩罗江,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并拿出粽子投入江中,据说糯米可以粘住鱼嘴,使鱼不吃屈原的尸体。
  后来,楚国人民每年在屈原投江这天,都到江上划龙舟,往江里投粽子,以示纪念。久而久之,就留下了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并流传到日本、朝鲜和东南亚等地。
  参考资料: 哈尔滨出版社《趣说万事由来》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