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十年梦破在江都,梦里繁华费扫除,醉后高歌二狂哭,我辈多情有是非。是什么意思?

答案:5  悬赏:20  
解决时间 2021-01-15 21:10
  • 提问者网友:焚苦与心
  • 2021-01-15 10:35
十年梦破在江都,梦里繁华费扫除,醉后高歌二狂哭,我辈多情有是非。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第四晚心情
  • 2021-01-15 11:11
这首词是郑板桥的《西湖夜月有怀扬州旧游》。
意为诗人十年梦破了,只能沉醉在醉梦里,表达了他对社会的不满,与自己的怀才不遇,对人生的无奈与感慨。
郑板桥准备考学者,远离扬州,又一次来到了山上,复习了四本书,五经和各种考诗。读书也写一些诗,信件。偶尔为阅读办公室的主人和邻居画一幅画。在前一年,他得到了一个差事到杭州,浙江省考试外的窗帘官员。这次是中秋节,兴致很高的夜晚泛湖。中秋之夜更迷人,远胜于扬州瘦西湖。月光湖,古老而现代的胜利的东西,也让他觉得岁月易逝,青春不再,名声不上,各种思绪来到心头,心极感慨。
扩展资料:

以怪出名
郑板桥的“怪”,颇有点济公活佛的味道,“怪”中总含几分真诚,几分幽默,几分酸辣。每当他看到贪官奸民被游街示众时,便画一幅梅兰竹石,挂在犯人身上作为围屏,以此吸引观众,借以警世醒民。
颇有骂名
郑板桥无官一身轻,再回到扬州卖字画,身价已与前大不相同,求之者多,收入颇有可观。但他最厌恶那些附儒风雅的暴发户,就像扬州一些脑满肠肥的盐商之类,纵出高价,他也不加理会。高兴时马上动笔,不高兴时,不允还要骂人。他这种怪脾气,自难为世俗所理解。有一次为朋友作画时,他特地题字以作坦率的自供:
“终日作字作画,不得休息,便要骂人。三日不动笔,又想一幅纸来,以舒其沉闷之气,此亦吾曹之贱相也。索我画,偏不画,不索我画,偏要画,极是不可解处。然解人于此,但笑而听之。”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神的生死簿
  • 2021-01-15 14:41
  • 2楼网友:像个废品
  • 2021-01-15 14:15
  • 3楼网友:不如潦草
  • 2021-01-15 12:57
龙虎。
  • 4楼网友:西风乍起
  • 2021-01-15 12:37

这首词是郑板桥的《西湖夜月有怀扬州旧游》。
郑板桥准备考进士,远离扬州,又一次来到焦山别峰庵,温习四书、五经和各种应考的诗文。读书之余也写些诗文、家书。偶尔也为读书处的主人、邻居画点画。入京大比的前一年,他得到一个差事,到杭州任浙江乡试外帘官。
此时正值中秋,乘兴夜泛西湖。中秋之夜的西子更具妩媚,远胜扬州瘦西湖。湖光月色,古今胜事,更使他感到岁月易逝,青春不再,功名未就,万种思绪涌上心头,心中万分感慨。

扩展资料: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乾隆十一年(1746年),郑板桥调署潍县,在潍县任上七年,竟有五年发生旱蝗水灾,生民涂炭,哀鸿遍野。他一面向朝廷据实禀报灾情,请求赈济;一面以工代赈,兴修城池道路,招收远近饥民赴工就食,并责令邑中大户轮流在道边开厂煮粥,供妇孺耄耋充饥。
同时,责令囤积居奇者迅速将积粟按通常价格卖给饥民。他自己也节衣缩食,为饥民捐出官俸。在最危急之时,他毅然决定打开官仓放粮。乾隆十七年(1752年),他愤然辞官,回到故乡江苏兴化定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郑板桥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