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旨”的发音:如何用日语,吴语,汉语发音“旨”

答案:1  悬赏:60  
解决时间 2021-01-11 12:11
  • 提问者网友:謫仙
  • 2021-01-11 00:27
“旨”的发音:如何用日语,吴语,汉语发音“旨”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何以畏孤独
  • 2021-01-11 02:03
吴方言称为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吴越语。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北一角,使用人口约一亿。吴语是中国七大方言之一,有国际语言代码。
从历史、文风、语言特性分析,吴语极近中古雅言,继承中古汉语的整齐八声调和三十六字母框架体系。现代吴语比官话具有更多古音因素,字音及语言要素与《切韵》《广韵》等古代韵书高度吻合。
吴语保留全浊音,保留平上去入的平仄四声音韵,部分地区保留尖团音分化,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文化价值高。吴语语法结构和普通话差别大,有数千个特有词汇和诸多特征本字,是江南人思维方式、生活情调、文化涵养的生动体现。吴语是吴越人的母语,一百余城构成以上海为首的吴语城市群和江南文化圈。吴语与吴越文化血脉相连,“醉里吴音相媚好”。
语音方面  ①塞音、塞擦音声母除送气不送气外,还有清浊的区别,古全浊声母一般仍读浊音。比如“报”(帮母)、“炮” (滂母)、“抱”(并母),上海、临海、温州、金华、丽水都不同音:“报” p声母,“炮”p‘声母,“抱”b声母。保留古全浊声母系统是吴语的本质特点,但各地浊音声母的多少不完全相同。如钱塘江以南绍兴、 宁波、临海、金华、丽水、温州等地“茶”读dz声母,钱塘江以北海盐、平湖、嘉兴、嘉善、松江、上海等地一般没有dz 声母,“茶”读 z声母。
②没有翘舌音, 知组、照组一般读z。比如“张、周”,上海、嘉兴、杭州、绍兴等地都是堭声母,临海、温州、金华、丽水等地都是慯声母。只有常熟、无锡和苏州话老派读类似北京话的堮声母。
③保存了声母嬜和元音开头 (或喉塞音)之间的区别。比如上海“傲”嬜婖嶈“奥”婖嶈,温州“傲”嬜З嶈“奥” З嶈。
④古"微"母字多数有文白两读,文读v (与“肥、房、坟”等字声母相同),白读m(与“门、米、母”等字声母相同)。比如“问”,上海话、苏州话v媅嬜嶈(文)m媅嬜嶈(白),温州话、平阳话va嬜嶈(文)ma嬜嶈(白)。
⑤古“日”母字也有文白两读,文读 z 或 墭 (与“时、树”声母相同),白读怱或n(与“泥、女”或“能、农”声母相同 )。比如“人”,上海话 z媅嬜嶈(文)怱i嬜嶈(白),常熟话扄墭媅嬜(文)扄怱i嬜(白),温州话扄za嬜(文)扄na嬜(白)。
⑥“鸟”字口语读 t 声母。 比如上海话“鸟”与“吊”同音:ti婖嶈,温州“鸟”与“打”同音:‘tiε。
⑦“打”字口语常与“梗、冷”同韵。比如上海话“打、梗、冷” 都是?韵,温州话“打、梗、冷”都是iε韵。
⑧古“蟹”摄合口二等字不带 i韵尾,古“咸”摄、“山”摄字鼻尾音失落,所以开尾韵比较多。比如“怪、快”(蟹摄)上海话、临海话都是ua韵,温州话、瑞安话都是 a韵,丽水话u婖韵,衢州话uε韵;“三”(咸摄)、“丹”(山摄)上海话E 韵,临海话、丽水话a韵略带鼻化,瑞安、平阳都是婖韵。
⑨鼻音韵尾少,古“深、臻、梗”三摄字韵尾相同。比如“金”(深摄)、“斤”(臻摄)、“京”(梗摄),上海、临海、金华都是媅嬜韵,温州、瑞安、平阳都是ia嬜韵。
⑩端系合口一等字不带u介音。比如“顿、村、孙”上海都是媅嬜韵,平阳“顿”a嬜 韵,“村、孙” ┐韵;丽水“顿”a嬜韵,“村、酸”uε韵。
?入声韵不以-p、-t、-k收尾,带喉塞尾或只有调类的区别。太湖片入声带喉塞尾,比如上海话“竹”堭o妱,“木”mo妱,“直”z媅妱。东瓯片入声不带喉塞尾,如温州“竹”t嶃iu嶆“木”mo岖 ,“直”dzei岖。婺州片入声字大量减少,比如武义“杂”和“造” 同音,“末”和“满”同音。
?声调随声母清浊或松紧分阴阳。两个入声,阴入调值比阳入高。比如上海“百”阴入,“白”阳入,“百”高短调(5),“白”低短调(2)。临海、金华、温州、丽水“百”和“白”也都不同调,“百”的调值总比“白”高。
词汇语法方面  ①单音节词比较多,其中包含大量的古代词语。比如上海话“囥”k‘ 捯(藏匿),《集韵》:口浪切,音亢, 藏也。“冚”t嶉揌(把包着的东西解开来),《集韵》:他口切,展也。“瀊”b═戼(水溢),《集韵》、《韵会》:蒲官切,音盘,洄也。
②动词“下”常用“落”,如“落雨、落雪、落车、落山、坐(得)落、坐勿落、上上落落”。
③数目字“二”常用“两”, 如“ 两楼”(二楼),“两年级两班”(二年级二班),“两格”(二格)。十位数“二十”常用“廿”, 如“廿一”(二十一),“廿七”(二十七)。
④否定副词“不”以f媅妱、v媅妱戻或类似的形式出现,通常写作“勿”。 如“ 勿要、勿是、勿做、勿讲、勿长、勿短、勿红、勿好、勿清爽”。
⑤名词前缀“阿”的使用范围比较宽,有用于排行、人名的, 如"阿大、阿二、阿三、阿明、阿琴、阿芬", 有用于亲属称谓的,如“阿哥、阿妹、阿爸、阿叔、阿舅(常州指舅父,温州指妻子的兄弟)”。
⑥“头”字常用作词尾。 比如上海话、 苏州话有“ 纸头”(纸)、“墙头”(墙)、“贼骨头”(贼)、“ 门口头” (门口)、“竹头”( 竹子 )、“鼻头”(鼻子)、“领头”(领子)、“寿头”(傻瓜)、“早浪头”(早晨)、“夜头”(晚上)、“隔壁头”(隔壁)等。
⑦太湖片除杭州、德清、余杭外,其他各地都没有“儿”化音,也没有表示“儿”化意义的音变现象。南部各片都有"儿"尾,或以元音鼻化,或以变调表示“儿”尾的意义。
⑧动词重叠常用 AAB 式,太湖片附加成分用“看”,如上海话、嘉兴话“吃吃看、问问看、看看看”,南部各片用“?”、“望”、“相”、“起”,如温州“吃吃?、想想?、听听?”,永康、武义、“讲讲望、写写望”。
⑨单音形容词重叠方式比较灵活,可以重叠后加成分(ABB式),也可以重叠前加成分(AAB式),如上海话ABB式:红稀稀、白料料、暗促促、胖笃笃,AAB式:血血红、蜡蜡黄、笔笔直、绷绷硬。
⑩双宾语句动词表示“给予”意义时,相当于第三格的宾语常用在相当于第四格的宾语前面。如“拨本书我”(给我一本书),“拨张纸头我”(给我一张纸)。
?副词"快"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 如"到快勒”(快到了), "好快勒" (快完了,快好了)。
?动补结构后面的宾语常常提前,写成主谓式,如"我饭吃过勒"(我吃过饭了),“侬《红楼梦》看过?”(你看过《红楼梦》吗)。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