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为什么有的是“乱石穿空,惊涛裂岸”,有的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答案:2  悬赏:0  
解决时间 2021-04-26 22:46
  • 提问者网友:护她一生,唯爱
  • 2021-04-26 16:43
呵呵,谢谢,还有的版本有“乱石崩云”“人间如梦”呢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一场云烟
  • 2021-04-26 17:40
文学创作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修改的过程,有时甚至改过去再改回来。有可能苏轼展示给不同人的,是不同时期修改的版本,以致后来流传出的词句不同。也有些好事者,觉得前人的诗词不够完美,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强行修改,也导致现在看到的版本不一旦矗测匪爻睹诧色超姬样。
除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有的写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以外,还有“樯橹灰飞烟灭”写作“强虏灰飞烟灭”,“人生如梦”写作“人间如梦”的。
几处不同,后面的方案可能更规范,符合格律,但有明显的雕琢痕迹,不如前者自然、和谐。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无字情书
  • 2021-04-26 18:09
第一,唐朝和唐朝之前的诗文,多是事前经过推敲,定稿之后,才流传于世的,例如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就是定稿之后,在偈见诗人顾况时,受到顾况的赞赏,才流行于世的。 到了宋代,诗词(特别是词),常常是“即席之作”,写完之后,就流传出去了,过后,经过推敲,又做了改动,于是就有了差别。 第二,唐朝和唐朝之前,诗文流传,靠的是手抄本,宋朝以后,手抄本外,又出现了“刻本”,为了竞争,就改动原稿,标榜自己才是“真本” 于是,苏东坡《赤壁怀古》,就出现了不同版本。 1、清朱彝尊《词综》卷六:“浪淘尽”作“浪声沉”,“周郎”作“孙吴”,“裂”作“掠”,“强虏”作“樯橹”,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作“多情应是,笑我生华发”,“如梦”作“如寄”, 并说这是“从《容斋随笔》所载黄鲁直手书本”。 2、《艇斋诗话》:东坡大江东去词,其中云“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陈无巳见之,言“不必道三国”,东坡遂改云“当日”,今印本两出,不知东坡已改之矣。 表明,苏东坡《赤壁怀古》存在不同版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依据元代“南阜草堂”刻本,印行的《东坡乐府》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 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也然, 中学语文课本,作“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平易自然,但是不合韵律,而“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合于韵律,但有雕砌之病。 我疑心苏东坡的原稿就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乱石崩云,惊涛裂岸”是后来的好事之徒所改。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