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古代汉语中"饥"和"饿"二字语义上的区别

答案:2  悬赏:20  
解决时间 2021-01-11 21:27
  • 提问者网友:饥饿走向夜
  • 2021-01-11 00:18
古代汉语中"饥"和"饿"二字语义上的区别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神鬼未生
  • 2021-01-11 01:07
“饥、饿”的区别
在古代汉语中,“饥”的本义是“肚子饿”,本义是“饥荒,年成不好”,在先秦不能混用,到后来才逐渐通用,都写成“饥”。“饥”是指“一般的肚子饿”,《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而“饿”的程度较深,《说文》:“饿,饥也。”本义是“严重的饥饿”,指没有饭吃而受到死亡的威胁,不当一般的“肚子饿”讲饿,如《六书故》:“无食久馁也。”《正字通》:“饿,甚于饥也。”现在汉语仍有“饥不择食”“饿死”等用法。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人间朝暮
  • 2021-01-11 02:15
《正字通》:饿,甚于饥也。
《淮南子·说山训》:宁一月饥,毋一旬饿。以此推之,饿甚于饥也。
另一种环境下,饥代表粮食歉收。《韩非子·外储说右上》:齐尝大饥,道旁饿死者不可数也。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