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襄阳风土人情有什么特色

答案:1  悬赏:50  
解决时间 2021-10-17 22:09
  • 提问者网友:
  • 2021-10-17 04:26
襄阳风土人情有什么特色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狂恋
  • 2021-10-17 04:31
习  俗  春节及其前后     旧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也有少数居在在二十四小过小年),这天打扫室内外清洁,送灶神,吃灶饼,城镇居民这天还吃灶糖。腊月三十贴春联,敬年神,迎祖宗,放鞭炮,全家团聚,同桌共餐,名为“吃团年饭”,庆祝一年来的吉利平安。晚间守岁至深夜,也有通宵不眠的。正月初一至初三,3天为年节。初一清晨以香火、牲醴、糕点等供品祭拜祖先,继而少小给长者拜年,长者赏以“压岁钱”。第一餐吃饺子,称做“得圆宝”,用作团运亨通的象征。然后左邻右舍、家门亲族互相拜年,一般以烟茶招待,至亲好友则款待酒饭。初二至初三走亲戚,带上礼品往拜岳父母、姑父母或舅父母,特别是给岳父母拜年必不可少。初五叫“破五”,比所节更隆重,人们见面互道“恭喜发财”。春节期间颇多禁忌,初一不能做针线活,不能扫地出门,不能把水泼在地下,鱼不能吃掉,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如非说不可则用隐讳的方法,,如把“死”说成“老了”。  饮   食      本县人民习惯日食三餐,两稀一干(即早晚吃稀,中午吃干)。农忙时五餐。旧时麦类、豆类、小米、包谷、高梁、红薯为主,除欧庙、东津、峪山、黄龙、泥咀等产稻区可吃些大米外,其它各地均以面食为主,很少吃到大米。建国后,由于大力兴修水利,水稻生产得到发展,民食以大米、白面为主,很少吃杂粮,大麦、注小米、高梁根本无人再吃了。襄北人民的饮食习惯变化尤大。平时菜蔬尚俭,一二样素菜即可,农忙、节日尚丰。喜庆则一席十荤。襄北习惯吃腌菜,襄南习惯吃熟菜。  婚   嫁     古时有“六礼”。民国时期简化为订亲四个步骤。传庚,谷称“拿八字”,即由红爷(媒人)将女方庚贴送交男方,但须先按生辰八字推算,若双方八字合得来,才可订亲,如果相犯,即退还庚贴。订了亲,男方每年给妇方送一次礼物,叫“填庚”,到结婚为止。经过一段时间,男方家长请红爷到女方家中征求结婚的意见,并商定婚期(一般为农历双日)。女方家长向红爷提出聘礼的要求(首饰、服装的数量和质量),让红爷转告男方家。男方若同意,即各自办理结婚事宜。结婚的前一天设宴待客,男方叫“暖郎席”,女方叫“梳头酒”。结婚之日,新郎衣冠齐楚,端坐官桥,领着花轿迎亲,一路上鼓乐喧天,鞭炮齐鸣。到了女家,祭拜女家祖先,以表示愿作该家女婿。新娘头戴凤冠,身穿红袄,腰系罗裙,祖行行拜别礼后,由哥哥背上花轿,兄弟或侄辈相送,外叫“发亲”。新郎官轿前导,新娘花轿及嫁妆后随,在鼓乐鞭炮声中行进。新娘到了男家门口,由“牵亲娘”搀扶下轿升堂,和新郎一起拜天地,拜高堂。礼毕,新郎、新娘入洞房,喝“交杯酒”,并把两人鞋子套在一起,以表示相亲相爱,偕(鞋)同一老。为了增加喜庆气氛,其表兄弟和青年客人进入洞房与新娘戏谑,名为“闹房”。有的伯公、叔公也“闹房”,所谓“三天不分大少”。次日晨,新娘给尊辈长上端茶,即一人一杯糖水泡米花,再加了两个近似月饼的特制点心。每个饮茶者均赏给茶钱。第三天,新娘由其弟妹或侄儿接回娘家,新郎带上礼品同往作客,名为“吃回门酒”。酒饭后,新娘随新郎返回,这是因为“三天不空房”。  方   言     本区方言以襄樊话(襄、樊两城土著居民的语言)为代表。襄樊话属于语北方方言的“西南次方言”,西南边受秦巴方言的影响,语言“清轻略带秦”,东北边语言浊得近豫音。从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来看,襄樊话与普通话均有差异,而以语音差异较大。   词   汇  天  时:  天道──天气、气象、气候。 罩子──雾气。 麻雨子──毛毛雨。 旋磨风──旋风。 前半风──上午(“儿”是日的变音)。 后半儿──下午。 半前半儿──上午10时左右。 半后半儿──下午3时左右。 麦口上──割麦子的时候。 好昝儿──什么时候。  人  称:  伯伯──父亲。 妈妈──(读作“骂骂”)──伯母 婆婆──外祖母(面称)。 老婆子──夫之母(背称)。 一担挑──姨夫。 瓢把子──夫兄(背称)。 相公──对男青年的称呼、往往用来称呼发婿。 新大大──指娘子。 家屋──指妻子。 老女两──老处女。   生  理:  落月──坐月子。 干腰──指妇女年老无月经。 惶魂──糊涂,失去理智。 打混──做梦。 波罗盖儿──膝盖。 克膝包儿──膝盖。 瘸子──跛子。 锅子──驼背。 跑肚──腹 。 放老犍──串疟疾。 过世──指人死了。  生  性:  机故──聪明机灵,不吃亏上当。 呀家──傻气,说话不中听。 野虎──形容性情不温驯。 猴羊──形容好动的人上窜下跳。 倔把头──性情倔强的人。 二敢子──低能而又好表现自己的人。 蔫包──指软弱无无能的人,或指不成熟即将萎谢的崐果子。   品  行:  鄙薄──小气,斤斤计较。 啬掐──吝啬。 三脚猫──形容做事不踏实。 洋绊──指人做事不认真,不尽心尽力,拖拖拉拉,也指糊涂人。 下作──轻浮、轻佻。 黑宝──蛮干的粗鲁人。 生货──坏蛋。 生渣子──调皮捣蛋的人。 下抓皮──厚脸的人。 琉璃蛋──不务正业的二流子。 白扯子──说谎话的人。 扯谎 白──说谎话。 流淌白──说话在不诚实。 标子腔──说话不诚实。 三只手  ①小偷。②随便使用别人的东西的人。 短路──匪徒拦路劫夺。  人  事:  疙瘩头──受人欺凌的老好人。 老鳖衣──受人促弄欺凌的老好人。 眼子──容易上当受骗的老好人。 酒麻木──嗜酒成性的酒徒。 寡汉条──无妻的男人。 走了路──妇女改嫁。 带肚子──妇女改嫁后所生的遗腹子。 吃妈儿──吃奶。 搅嚎──孩子哭闹。 葛蕖──小孩互相扯皮。 绞筋──扯皮。 不对脸儿──别扭,不和。 拐弯儿──从中调解。 坐冷板凳──受到冷遇。 号水──涉子。 老上──用肩扛东西。 足曳下──蹲下。 打二呵呵──捧场。 颠碓──捉弄、愚弄人。 足曳味儿──傲慢,摆架子。 褒贬──属偏义词,只贬不褒。 日噘──斥责、辱骂。 丢海誓──赌咒,发誓。 撒尿──本义是小便,襄樊话特指人食言耍赖。 吃场合──吃酒席。 牢欠──指人好吃,吃得很贪馋。 有偏──对另人表示自己吃罢饭所用的套语,意谓“我占先吃过饭了”。 有慢──送别客人时所用的套语,意谓“有所怠慢失礼了”。 捣筋嘎──开玩笑,胡捣摸。 正务正──正当的,正经的,严肃认真的。 陈锅巴烂杂草──即“陈谷子烂芝麻”或“陈芝麻烂套子”,不值一提的往事。 玩局章子──使用歇后语。  动  物:  长虫──蛇。 慢 牛──蜗牛。 知牛──蝉。 脚鱼──鳖。 檐老鼠──蝙蝠。 啄米官──啄木鸟。 构儿──杜鹃。 咕咕──使鸽子。 黄咕噜──黄莺。 臊婆娘──黄鼠狼。 毛狗子──狐狸。 臊胡──公羊。 水羊──母单。 牯子──公水牛。 沙子──母水牛。  植  物:  茶叶草──襄北指半枝莲,襄南指叶似茶叶的田间野草。 打瓜──西瓜的一种,籽粒较大。 打豇豆──只能吃籽不能吃荚的豇豆。 黄花苗──蒲公英。 回头青──即香附子,本名莎草,襄北一带仍称莎草。 软漂──生于水中的香附子。 刺角芽──小蓟。 犁铧尖──慈菇。(樊西一带称“野芋头”,襄北称“慈菇秧子”)。 母猪皮──红萍。  器  物:  袱子──浴巾。 片子──小孩的尿巾布。 船篷──帆(因帆与翻同音,船家忌说“翻”,故称为“篷”)。 买卖儿──小孩的玩具。 匪滚──水田沤绿肥用的农具。 秧马──扯秧时供人坐的凳子。 泡泛──形容疏松而柔软的东西。 尸气──食物变了质的气味。  其  它:  神──十分、很、非常的意思,如“西瓜甜得很,神好吃”。 滂──十分、特别、非常的意思,如滂酸、滂苦、滂臭。 朗塞──形容事物好得好。 妮子──女娃子的速合音,指女孩(襄北)。 子──女娃子的速合音,指女孩(襄南)。 俩家──你老人家的速的速合音(襄南)。 你郎家──你老人家的速合音(襄北)。 哄──慢分为“糊弄”。 坨──慢分为“突落”。  语   法  一锅饭吃十个人。(一锅饭十个人吃。) 这锅饭吃不了十个人。(这锅饭不够十个人吃。) 这毛驴没骑过人。(这毛驴没人骑过。) 这间房子住人。(这间房子人住)。 十个人盖一床被子。(很多人屋里坐着)。 屋里坐着很多人。(很多人屋里坐着)。 他愿意说不愿?(他愿不愿意说?他愿说不愿说?) 你能来不能?(他能不能来?你能来不能来?) 你敢不去不敢?(你敢去不敢去?你敢不敢去?) 还有饭没有?(还有没有饭?还有饭没有饭?) 你到过北京没有?(你到没到过北京?你到北京没到过?) 这个字你认得不认得?(这个字你认不认得?这个字你认得认不得?) 你住哪在?(你在哪儿住?) 走边作儿?(靠边儿走。)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