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弟子规读后感大约200字 有点深度的

答案:3  悬赏:30  
解决时间 2021-04-27 20:53
  • 提问者网友:沉默的哀伤
  • 2021-04-27 04:35
弟子规读后感大约200字 有点深度的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风格单纯
  • 2021-04-27 05:16

参考:


弟子规》心得体会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高中的一个历史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祥见拙作《传统文化的没落之路》)我的父母曾经在这方面教育了我很多,为人处世,以及一些礼仪都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这么算来,我已经有起码二十一年接触传统文化了。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出生于八十年代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你愤怒吗?读《弟子规》吧!你痛苦吗?读《弟子规》吧!……”大意如此。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难免产生几分怀疑的心态。是的,音乐可以使人平静,放松;运动可以使人忘记烦恼,心胸开阔;阅读能使人忘记现实,醉心于与先哲的时空中。《弟子规》这一本小书,又有多大的能耐改变一个人的心情的功用呢?可就是那么一次,我受到了《弟子规》的启发,改变了心态。一个晚上熄灯后,同伴讲灵异故事,我被吓得出了一身的冷汗。故事结束后,一个上铺的兄弟慢慢走到我床头,猛的大叫一声“啊……”。我以为出了什么事,被吓到了,也歇斯底里的大叫起来。过了几秒钟才发现是他恶作剧,我是愤怒的灵魂出窍了,忍不住骂了他几句。虽然马上语气缓和了下来,可我还是一直没有睡着,仿佛鬼魂一直在我身边,冷不丁可能就拉拉我的头发,摸摸我的脚什么的,而一些恐怖片的情节也在我头脑里闪个不听,长发遮面的白衣女子,僵直的胳膊,冰冷的手指,死鱼般的白眼……越想越怕,禁不住心理暗暗恨这个捉弄我的这个人。最后,我想起《弟子规》的“泛爱众”,想起了“我生活我的生活。我爱所有的人,即便他伤害我欺骗我,我都会原谅他,因为他是我的同类,因为我相信他身上残留的人性”,这些我多年前写给自己的格言。不禁心情越来越平静,后来就不知不觉的睡着了。第二天,又看见这个兄弟,虽然依旧心理上有些障碍,但是敌意已经没有了。现在,已经好如当初了。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邪性洒脱
  • 2021-04-27 06:46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高中的一个历史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祥见拙作《传统文化的没落之路》)我的父母曾经在这方面教育了我很多,为人处世,以及一些礼仪都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这么算来,我已经有起码二十一年接触传统文化了。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出生于八十年代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你愤怒吗?读《弟子规》吧!你痛苦吗?读《弟子规》吧!……”大意如此。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难免产生几分怀疑的心态。是的,音乐可以使人平静,放松;运动可以使人忘记烦恼,心胸开阔;阅读能使人忘记现实,醉心于与先哲的时空中。《弟子规》这一本小书,又有多大的能耐改变一个人的心情的功用呢?可就是那么一次,我受到了《弟子规》的启发,改变了心态。一个晚上熄灯后,同伴讲灵异故事,我被吓得出了一身的冷汗。故事结束后,一个上铺的兄弟慢慢走到我床头,猛的大叫一声“啊……”。我以为出了什么事,被吓到了,也歇斯底里的大叫起来。过了几秒钟才发现是他恶作剧,我是愤怒的灵魂出窍了,忍不住骂了他几句。虽然马上语气缓和了下来,可我还是一直没有睡着,仿佛鬼魂一直在我身边,冷不丁可能就拉拉我的头发,摸摸我的脚什么的,而一些恐怖片的情节也在我头脑里闪个不听,长发遮面的白衣女子,僵直的胳膊,冰冷的手指,死鱼般的白眼……越想越怕,禁不住心理暗暗恨这个捉弄我的这个人。最后,我想起《弟子规》的“泛爱众”,想起了“我生活我的生活。我爱所有的人,即便他伤害我欺骗我,我都会原谅他,因为他是我的同类,因为我相信他身上残留的人性”,这些我多年前写给自己的格言。不禁心情越来越平静,后来就不知不觉的睡着了。第二天,又看见这个兄弟,虽然依旧心理上有些障碍,但是敌意已经没有了。现在,已经好如当初了。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做,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 2楼网友:白日梦制造商
  • 2021-04-27 06:05
弟子规读后感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因为有爱 所以你的生活就从满阳光    阳光洒在公路上,公车缓缓的靠站停下。被华丽的服饰裹着的人们,手上大包小包的簇拥上车。可怜的老奶奶却被挤得离车门一点一点远去。美丽的大眼睛不服的瞪着捷足先登的穷阿姨。穷阿姨抱着自己的钱包恰似抱黄金。埋头走进车厢后坐。高高瘦瘦的男子靠着强壮的体魄为他的女朋友开出了一条阳光“大道”。其女朋友皱着眉头看着拥挤的人。终于跟着那男子上了车,踩着高高的跟伫立在靠下车的后门处,似乎展示其窈窕淑女的姿态。男子搂着她的肩膀,炫耀着。接踵而来的大叔,满脸躺着汗水,略喘息着。行李没有空位放,无奈的一声轻叹。抱着孩子的妈妈靠着座位,身体伴随车的惯性倾斜着,然而抱着孩子的双手姿势还保持着,宝宝依旧在手中静静的睡着。车门正要关闭,最后上来的是那位可怜的老奶奶,佝偻的身体,伸出一只干瘪了的手拍着车门。门始终再次打开,老奶奶只好站在靠前门的阶梯处。端详了一下双鬓,一直凝视着玻璃外面的世界~~~~~ 车上座无虚席。连谈笑声也只存在过去。车开了,是那么缓慢而显得沉重。 冰凉的空气萦绕在我们的身边。是金钱蒙蔽了双眼,是欺骗历练出冰冷的心,还是社会的风气笼罩了灰蒙蒙的世界? 黑夜,被繁华的城市点缀得灿烂迷人,也许某些人正在陶醉~~~~~而有些东西却悄无声息的失去着。 电视上新闻报道:丛飞——爱心大使的奉献: 原名张崇,1994年8月应邀参加重庆举行的一次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义演,开始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截至目前,已经资助贵州、湖南、四川等贫困山区178名贫困儿童。先后被授予“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深圳市爱心市民”、“深圳市爱心大使”等称号。2005年4月被诊断为胃癌。 鲁迅曾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对于丛飞来说,那些失学的孩子不都和他有关吗?!他是一位真正的无私者,一位奉献了金钱、时间乃至健康的博爱者。 “只要你快乐,只要你幸福,只要你圆上了好梦,我就不辛苦。只要你开心,只要你如意,只要你回头一笑,我就很知足。”这是丛飞自己写的一首歌。 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时代的脚步,科技的脚步在飞跃。 我们一起仰望这一片属于我们的天空。我们需要更多的互动,来交流彼此的心扉。我们需要那一抹温柔的微笑,来包容对方。我们需要伸出每一双手编织美丽了未来!让爱伫立在心中,要我们拥有偕同前进的梦想,唱出同一首歌曲: 爱给我们阳光 爱带我们飞翔 抬头看蓝蓝的天空 我不在乎你变什么 我要成为你黑暗里那道光 要带着你 远离沙漠的孤单 读完《弟子规》,我以为当日的儿童最需要奠基的为人处世之本,敦厚纯良之性,其原因有三:一是由于改革开放浪潮的涌入,人们不分青红皂白地接受西方国家的思潮,造成国人的荣辱观、善恶观、自我意识判断等观念的混乱,一时之间,以任性为个性,以无情为潇洒,以刁蛮为可爱,形成了一个不良的社会环境,不利于青少年儿童的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二是独生子女现象导致家庭对儿童的期望过高、溺爱有加,几乎达到“众星拱月”的地步,这同样不利于儿童文明习惯的形成。三是影视作品对文明礼仪缺失的漠视,镜头里充斥了儿童大呼小叫、哭闹纠缠的情景,耳畔也充满了成年男女脸红脖子粗的骂街叫阵场面。我想,韩剧之所以在中国市场广受青睐,大概也与其传统文化有关吧。因为韩剧的情景画面总是令人感到温馨:鞠躬问候,彬彬有礼,进退有度,使人如沐春风。当今社会,倡导国民素质的提高,当从小处着眼,从小儿着手,《弟子规》不失为一本好教材。如果有人能根据时代的特点,对《弟子规》进行再版修订,摒弃其中不合时宜的章节,增加当时当代所应秉承的德行操守,其必功德无量也 .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