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怎么理解?

答案:5  悬赏:60  
解决时间 2021-01-12 22:27
  • 提问者网友:欺烟
  • 2021-01-12 19:38
“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怎么理解?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摆渡翁
  • 2021-01-12 20:38
这位网友,他讲的这个是我们佛教《华严经》的一种修行的次第。“理事无碍”,首先我要把它破解开来说,首先是理无碍,这个理无碍,如果你好好学佛的话,花个三、五年的时间,如果你根器好的话,三、五年有师父教导,可以做到理无碍。如果人笨一点,根器差一点的话,或者一、二十年可以达到理无碍。理无碍,在理无碍的修持上,然后才能达到从理而发生质的变化而显现到事无碍,所以这两个和在一起才叫理和事无碍。比理事无碍更高的境界是“事事无碍”。事事无碍,就好像,我这边左手一块石头,右手一碗水,可以把水融到石头里去,也可以把石头融到水里,有一点像刘谦变魔术一样,可以把金戒指变到鸡蛋壳里,就是达到两个实有的事物相互没有障碍,相融的这样状态。

  理如果通了,但事不一定通,从理的这种通达而变成事的通达。事的通达,事与事之间都没有障碍,这个是修行上的阶次。可以说是《华严经》里面对修行者的里程碑似的一种修行的次第。但是千百年来,字写出来很容易,从修上那是需要我们步步脚踏实地的去修学。

  你像我们现在佛学院读三年、六年乃至读十二年出来,你如果问他,理有没有无碍?我想肯定很少人会真正能够回答你,我现在已经理无碍了。如果去问那些我们修行的老师父,有谁敢跳出来跟你说我已经理无碍了,更不要说事无碍了。事无碍已经很难了,理事无碍那就更难了,再达到事事无碍。事事无碍,只有佛才能做到事事无碍,菩萨才能达到理事无碍。

  如果一个人的修行达到理无碍,那可以说是好像我们佛教里面的入法眼净,入圣流了,如果事无碍的话是罗汉的境界了。我们有时候把佛经拿过来,有时候一句话拿出来,懂行的人要吓一跳,我们生命的目标啊!要怎样达到这个目标的话,那我们这个社会也不能缺少做人的基本规矩,甚至我们还要学《弟子规》啊,还要学《了凡四训》啊,知道因果不虚,要知道戒恶修善,我们要学习俞净意公,能够深入的反省自我,自己的身口意都能够有真诚的状态,不能虚浮,而是一种脚踏实地的状态。

  连这些基础都需要,所以我们在座的学佛的诸位,乃至诸位网友要知道,我们的目的可以很高,但是我们平时的修行还是要针对自己的缺点,多帮帮自己!就是说我们的目标是佛,但是我们成佛却要用自己来实践的,就好像我们的目标是千里之外,但是达到千里之外的这样的方法却要靠我们一步步去行走的。哪怕你说我坐飞机,但是你要攒飞机票的钱,这个资粮是需要自己具足的。参考资料:希望楼主采纳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举杯邀酒敬孤独
  • 2021-01-13 00:30
‘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前面四句“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这是《华严经》讲的“理事无碍”。“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这是“事事无碍”。这是真的,哪有障碍?所有一切障碍从什么地方生的?不晓得事实真相,从妄想执着里面生出无量无边的障碍。明白事实真相,哪有障碍?

参考资料:来自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 2楼网友:冷風如刀
  • 2021-01-12 23:51
断除我法二执,自然理解。
五蕴皆空,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世界的真相就是这样。三世如梦幻,梦中处处有障碍,梦醒以后又有什么障碍?所以法界的真相就是法尔如是,也就是事理无二,事事无碍。
  • 3楼网友:duile
  • 2021-01-12 23:00
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成都文殊院有一幅对联,是直接引用唐代华严宗著名大师李通玄居士的一段文:
十世古今,始终不离当念
无边刹海,自他不隔毫端
上面这幅对联东南西北、上下左右、过去未来这“十世”,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或就是我们现在当下的这个活泼泼的一念之中,我们的这一念,就包容过无限的时间,包容了一切的一切。这层意思再一展开那无穷无尽的三干大干世界,那无穷无尽的宇宙,又是相互融摄的,无限遥远的东方与无限遥远的西方,乃至南北、上下、左右、前后、过去未来的无限空间,彼此毫无间隔,不说近在咫尺,连秋毫之末这样无限小的距离都不存在。总之,时间的无限和空间的无限全都消融在人们现在当下的这一念之中。这似乎比天台宗的一念三千还要来得直截,来得了当,极乐的佛土与铁由山下的地狱竞无一丝一毫的隔离,诸佛菩萨和六道轮回中的众生也没有一丝一毫的差别,一念之中,万法齐具,无缺无漏,不多不少。而说明这样宏大境界的,就是华严宗的“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及有关教义。
  • 4楼网友:神的生死簿
  • 2021-01-12 21:21
当你修行到了那个水平的时候,你做什么都是合乎自性的,都是合乎道的,那个时候事就是理,理就是事,和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说法是一个意思。儒家先师孔子也有这个说法,他是说: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里的理不是理论的理,是道的意思,也是佛的意思,所以儒家学派说:即心即理。佛家说:即心即佛。
禅宗有个故事:一僧闻到钟声就从劳动的田间回宿舍了,他师父称赞他说:此是观音入理之门。这里的入理之门,就是入道之门。
中国的文字意义很丰富,词汇也很丰富,有的用这个词,有的用那个词,后学如果不到那个水平,很容易产生误会。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