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我想学佛法。

答案:1  悬赏:30  
解决时间 2021-10-13 02:13
  • 提问者网友:暗中人
  • 2021-10-12 09:30
我想学佛法。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神也偏爱
  • 2021-10-12 10:37
要想学佛法,要想成佛,需对佛家名相(即概念)和佛家修行注意事项略知一二:
佛家之主要名相只有二:
一,佛性。首先要清楚佛性的性质。佛性是形而上,平常所说的现象为形而下。所谓现象者,人现而象之也,非事物之真实本体也。此理即使不是佛家亦予以承认,如正常人看东西为五颜六色,色盲看东西即有时分辨不得,蛇看东西即为红外线矣。再如科学知识也属现象界,比如古代宝剑冶炼技术今日亦无法复制,何也?不是今日之科技不先进,而是冶炼技术未必要走今人之一路,而古人之技术亦失传矣。人得到的现象皆为有分别,有条件,有前提,有限制,有时限,有能有所,有主有客,有智有境(如你看事物时,你为能,为主,为智,事物为所,为客,为境。即眼耳鼻舌身意对色声香味触法。)。依现代西方哲学说,现象皆为人用十二范畴(是否一定为十二,可商量)决定自然界而得,而自然界之真实面目(即物之在其自己,即佛家之如相。注意:如相,并非只有佛家证得,儒家,道家,甚至基督教,也可证得,只是名字不同,如道家为玄智之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佛法能够在魏晋时东传之理由,因魏晋人喜老庄,喜玄理,而与佛家之如相 相契尔。佛家与儒道之区别在缘生与佛性,而不在佛性或真如之作用而显的如相,如相即也是康德的物自身。连佛家自己也说般若为共法尔!儒家之杀身成仁即超越现象界之表达!)绝非研究现象可得知。而佛性却与现象界对翻。佛性无条件,无前提,无限制,无时限,无长短,无形无相,由朱熹的话说为有而不在(细细体会),由佛性之作用而产生的能所双泯,境智不二之如相无有分别,无色声香味触法,亦无时间与空间,此相即为如相。真如,佛性为 能性,如相为 所性(注意佛性与如相之不同)。由于佛性超越了对待,条件,时空,大小,所以佛性即与宇宙同在(注意宇宙之定义: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由此即有许多妙义在:如,无情有性,一叶一世界,一花一菩提等等。
二,缘生。缘生即因缘而生,即事物都是有对待的,不可独立存在即无自性(注意:说万物无自性并非说万物不存在,为一无所有,此正佛祖所呵斥之顽空!佛家即空即假(假即现象界)即中,而不废假法,不然上茅坑也不得,无高无低,何处立足?)此为佛家独创。如一朵波斯菊花在此,此时需要水,土,空气,阳光,此为横说,而此花绽放之前需要花苞,发芽,种子,而此种子又需另一朵波斯菊花,此为纵说,纵可追溯至无始时,横可追溯至无限佛土。有此亦可有无限妙义,如一即万,万即一;椽即舍,舍即椽,等等。
其实佛家之玄谈妙理大都从此二者发。
下面谈一下轮回。其实轮回并非佛家之中心概念,亦非其一家独有。轮回是由德福一致问题所逼显出来的。只要想实现德(即修道所得)与福(即世俗之乐)一致,就必须把生命无限拉长,不然人之百年 明显 好人(修道成佛之人)无好报者 多矣。和尚菩萨被害者亦多矣,此种情况要给与圆满解释,生命就必须轮回。其实轮回并非佛家独有,基督教之灵魂不灭即为轮回,只不过其只有天堂与地狱而已,而且一进即不得出尔。而佛家却可进进出出。因基督教也讲德福一致故。由此可知我所言不差。至于为什么一提佛教就好像只是讲轮回,此只为求福祈愿之世俗人等贪心欲求来世福报尔,其实来世即今世,净土宗讲往生西天,禅宗即讲净心即净土,此乃佛家系统发展之必然。 试问那些只知道念阿弥陀佛而对戒定慧一无所知之人,其真得到什么好处了吗?其实非佛不灵,只因佛不在此处显灵尔!
知道了佛家基本概念,下面谈修行:
一,其实,只要知道何谓佛性,佛性在人不在己,亦不在佛祖(因悉达多已死,称其为佛,只是他证得佛性指与后人尔),自己亦可做到能所 境智 双泯,即有下手处矣。悟得佛性为顿,依此修行为渐,譬如登九层之台,知台在何处为顿,依阶而上为渐。
二,修行需以佛法为根据,如修净土宗,只念阿弥陀佛而不知依戒定慧,真不如嚼口香糖尔。
三,修行要看个人气质,关此,我旧答人 修行须看何书,需选何宗 一文,复制如下:

一般书籍:大乘起信论,三阿含,圆觉经,佛学大辞典。
净土宗: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
空宗:大般若,大智度论,金刚经,龙树著作。
有宗:熊十力 佛家名相通释,成唯识论,玄奘,窥基著作。
华严:华严经,贤首著作。
天台:法华经,智者,知礼著作。
禅宗: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坛经。
密宗:大日经。
此为入门书也。如入门后,无书不可读也。观经要看气质如何,如有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有逻辑头脑,可先看有宗著作,如有神解,悟性好,先看空宗,如欲识佛家庄严,可看华严,如欲识佛家圆融,可看天台。禅宗与净土宗可先不看,此两宗皆特重修行,而理论基础皆在别家,如不识头脑,无一定理论基础,修亦妄修。密宗由于特殊原因(如真欲了解,请看印顺评价),更不待言。又观经需要大智慧,大眼孔,如佛说布施有恒河沙数功德,可更有大功德在,可怜释迦老汉婆心,欲人信己,故一出手即恒河沙数,如越南,津巴布韦币一般,赚人眼球,故看功德不可看很多,只可看最多。又不可以势利心求佛,佛即在汝身,佛性是也,汝若识佛,汝就是佛,汝若不识佛,见佛不识佛,即此意也。佛即佛性也,切不可思想一光闪闪的佛陀来救汝也,此乃魔障,所谓见佛杀佛,即杀此魔障也。又佛说西方黄金铺地,不可执实看,在佛黄金与驴粪一也,黄金即驴粪,汝若成佛,今日满地皆为如相,黄金一如,驴粪一如,土一如,草一如,驴粪,草,土即黄金也,不可思想一黄忽忽的物事也。此等处甚多。只为释迦大慈大悲,真觉佛法无边,真觉佛果无上,故拿出此等话头诱人上进,读者当识其意,勿作痴心汉也。
四,最重要一条,修行成佛不可有世俗利害心。成佛何乐?绝无世俗之乐尔,只是如如而是而已,无欣厌,无得丧,无分别,无嗔无怒,截断众流,不与世俗沉浮,还人生本来面目尔。平常所谓福报之类皆贪嗔痴而已,如真有世俗之福报,佛祖有何以称贪嗔痴为三毒乎!其实所谓福者,形而上之福,非衣食住行,多子多孙之谓尔,佛家之所以讲轮回,正在世俗之福报与修行之性德不一致尔!只为释迦诱人心切,设此一方便法门,正所谓黄叶止儿啼!其实志气如神,清明在躬,岂非大报乎!于此不求,而求之于声色货利之中,岂不愚哉!此处切思之,如此处不通,绝无入门之理。
五,看佛经需大智慧,大眼孔,佛家有迹有本,有权有实,有方便有本怀,有不了义有了义,切不可字字执定,不然适成魔障也。当于迹见本,于权见实,于方便见本怀,于不了义见了义,于各宗各派之冲突之处用心体会,会有会心一笑,相视莫逆时也。


原创作品,欢迎浏览!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