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如何提高幼儿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答案:1  悬赏:80  
解决时间 2021-10-17 18:40
  • 提问者网友:謫仙
  • 2021-10-17 06:11
如何提高幼儿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愁杀梦里人
  • 2021-10-17 07:45
摘要: 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非常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数学课堂本是精彩的课堂,课堂提问的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更不应该简单呆板、一成不变。在教学过程中,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提问方式,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可强求一致。但作为始作问者的数学老师,要牢牢把握住数学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 ---- 有效性。 关键词: 数学课、课堂提问、 提高 有效性、方法。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的思维如一泓平静的湖水,通过课堂的提问就好像往湖水中投入一粒石子,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保持整个课堂处于“动”的状态,课堂提问设计的好坏,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课堂提问的设计是多方面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在此仅只从“学生思维兴趣”多方面作一些探讨和初步的研究。 教师处理好课堂提问,教学中发掘教材的趣味性,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路,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是学生学习新知识,教师有效完成加血任务的重要途径。
一、 启发思维、激发兴趣 教育心里学家认为:学生的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朱熹说:“有疑则进”。由此可见,设疑是很重要的,它可以触及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思维产生疑虑之性,困惑之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讲梯形面积问题时,可以先提出如下问题:
(1) 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
(2) 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求它的面积时,需要转化成什么图形。
(3) 求三角形面积。需要把它转化成什么图形?
(4) 由上面的思维,怎样求梯形的面积呢?可以把它变为什么图形? 学生的思维其实完成了一个推理过程,在他们思维中由知道的问题,一环紧扣一环地进行自然推导,要得出梯形的面积也就顺理成章。这样提问,可以把学生认识的矛盾拓开,引起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思维兴趣。
二、 利用矛盾,引发兴趣 教育学家布鲁姆说得好: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矛盾,也就有了问题。从矛盾的问题中去提问分析,能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例如: 师:我们到商店买东西时,如果一支铅笔的标价是 0.20 元,那是表示多少钱。 生: 2 角钱。 师: 2 角钱用元作单位,元与角的进率是 10 ,应该怎样表示,为什么? 生: 0.2 元。 师:也就是说 0.20 元与 0.2 元都表示 2 角钱,即: 0.20=0.2 这一等式表明的是一个什么道理? 生:数里的未知数添上“ 0 ”或去掉“ 0 ”,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对。但是为什么标价时写成 0.20 而不写成 0.2 元呢? 类似地,如果一支钢笔 3 元钱,标价时,为什么要写成 3.00 元,而不是直接标为 3 元呢? 此时。学生将带着好奇、矛盾、活跃的思维进入课堂。
三、 设计“圈套”,活跃气氛 教学课堂气氛是否活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有气氛活跃,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知识的迷宫去。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提问:“一位老爷爷在 2000 年 2 月 29 日过第十五个生日。问老爷爷今年几岁?”这样一个似乎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从自己一年过一个生日的感性认识出发,一定会争着立功,答出“ 15 岁”,当回答出来后觉得不太对劲,紧接着老师说:“老爷爷 15 岁,那么他的儿子是几岁,既然是老爷爷,孙子又是几岁?” 整个课堂一片哗然。 师:“由此可知老爷爷 15 岁是错的,那么他过了第 15 个生日会是几岁呢?” 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带着好奇、求知的欲望正集中注意听老师的答案。 师:“同学们若要知道其中的正确答案,知道实情,那等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知识后,自然就明白了。”(板书课题:年、月、日) 又如:在刚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知识后,我设计了这样两道题目:(
1 )一个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个小三角形后,每一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 )将
3 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此时在争着举手发言的同学中,我故意叫了几个平时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这样却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生: 90 度, 540 度这样的答案,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他们纷纷举手发言,形成了热烈的气氛,这种借学生之口来解释的数学知识,不但加深了学生的记忆,而且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因此,,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教师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提问方式,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要鼓励学生多动脑、勤动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所谓好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那么如何才能激起学生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兴趣?教师的 “问” 的质量,在这里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那么如何来提高我们数学课堂提问的质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 ) 要有明确性 课堂提问的提问必须清楚,明确。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指向明确的提问。 (二 ) 要有趣味性 儿童心理的好奇是学习的最好动机,提问设计就一定要注意儿童的自尊心强、好奇等特征来设计提问。注意教师要用和谐的、爱护的、富有情趣、生动的语气,直观新颖的教具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思维的积极性。切忌用提问来惩罚学生,有意找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进行提问。这样只能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禁锢学生的思维和兴趣爱好,造成呆板、死气的课堂教学气氛。 (三 ) 要有逻辑性 问题的设计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度,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使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理解掌握结论。如果前后颠倒,信口提问,只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甚至使学生云里雾里,摸不着头绪。如《统计》那一课。在新授的时候,学生没有能说出,从统计图上知道猴比猪多 2 只,我也没有能进行进一步的引导。而是到练习的时候师引导得出,之后学生都能说得很好。如果在新授时就能给出有效的引导,相信学生在练习中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直接能够知道的。所以,备课要非常的充分,考虑什么时候应该出现什么。 (四 ) 要有新颖性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 “ 老调重弹 ” ,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也就可想而知了。相反,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提炼一下提问的方法,让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有会如何呢?那种场景一定也是不少老师一直向往和追求的,一种和谐中带着活跃的课堂。如一节练习课,之前就是一条一条的做,发现气氛完全不是我想要的那种,学生根本就不想听。一年级的学生哪是那样的情形呢?再后来的课上,一开始,我就说: “ 今天,我们要来一次大闯关。一共有 8 关。你们有信心吗?我来看看今天哪些小朋友,能够一直闯到最后,成为胜利者。 ” 学生就会非常积极地参与其中。 (五 ) 要有全面性性 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周到,形成学习的整体。 课堂提问恰当与否、成功与否,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有价值的提问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提出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品质,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提问要有的方式。减少盲目性,讲求实效性。掌握时机,要在有疑处发问,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要难易适度,要赋予情感,创造气氛。提问的形式也要多样化,如:归纳性提问,启发式提问,对比性提问,台阶式提问等等。 (六 ) 要有灵活性 围绕教学中心、重点难点而精心设计几个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但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谁都无法预测在师生双边交流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哪些失去,一旦问题出现,就必须要求老师灵活地处理这动态生成的教学活动资源。当场设计出一些体温,以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活动。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有错误是正常的,教师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的回答,并加以利用,使之成为新的数学资源,让教师灵活地把握课堂,随之生成新的问题。 (七 ) 要有评价性 无论什么样的课堂,评价几乎成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一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在评价时应带者浓浓的情感,从不同头脑感角度给予肯定。如答对了:“你可真了不起!你的发现可真是与众不同! ” 当然,课提问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涉及到许多细节和问题,仅仅从以上几方面考虑是不够的。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 “ 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 今天我们要通过多维有效的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又成了一个新的课题。还正待逐渐探讨、研究和完善,我们的研究永不停息。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