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唐代宫怨诗的赏析

答案:2  悬赏:0  
解决时间 2021-01-18 00:31
  • 提问者网友:自食苦果
  • 2021-01-17 10:37
唐代宫怨诗的赏析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一把行者刀
  • 2021-01-17 11:40
“宫怨诗”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李白、王昌龄、顾况、白居易、刘方平、薛逢、杜牧、朱庆余、杜荀鹤等众多诗人笔下的宫女之怨,都描述得寂寞哀怨,孤苦无助,婉曲感人。以景衬怨,凄凉无限;闻声生怨,愁绪难理;因情而怨,悲愤四溢。诗人们从视觉、听觉、幻觉,或单独写怨,或种种感觉交融在一起,将怨气、怨情或怨言委婉地表述出来,使诗歌达到另一种新的艺术境界。

一、视觉上面, 以景衬怨,凄凉无限。

在那种被扭曲的社会里,宫女是毫无身份、地位可言的、不被皇帝宠幸的多余人。因为长得好看,宫女被选举入宫,伴随她们的却是无尽的孤苦和寂寞。唐诗中用视觉来展示宫女凄惨内心世界的,有以花衬人,有以望月写情,有以清晨梳妆照镜自怜诸多方式来体现的。
以花衬人写哀怨:鲜艳的花朵往往是生命与活泼的象征,也是青春活力的征表。残花败柳,固然能烘托出宫女的不幸,但鲜花娇叶,却也能够反衬出更凄苦的遭遇。杜荀鹤《春宫怨》颈联“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就是典型例子。宋代著名评论家胡仔《茹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三说:“谚云:‘杜(荀鹤)诗三百首,唯在一联中’——‘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是也。”由此可知本首诗在当时被人们推崇的热闹程度。风是“暖”的,鸟声是“碎”的,这一切都洋溢着生命的清新气息,荡漾着青春的活力,却也反衬出宫女被冷落的怨情与怨气。与岑参几乎同一时期的唐代诗人刘方平,其绝句《春怨》后两句是这样写的:“寂寞空庭春欲晓,梨花满地不开门。”现在的院中竟然也寂静无人,而且又是花期早已过去的晚春季节,这就使人感到整个宫院的孤独寂寞和冷清了,它让人不禁潸然泪下。美人,就像梨花凋零一般衰败不堪,其身世是多么可悲,其青春是多么易逝。王昌龄的绝句《春宫怨》一二句“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及朱庆余绝句《宫中词》一二句“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也是以花衬人,摹写宫女愁苦的形象句子。
以望月写情:月色是清静安祥的体现,它能影射出一个人宁静平和的内心世界。有月亮的时候,也能令人产生思乡的念头。“宫怨诗”中的月色描写,也包含这些。王昌龄的《春宫怨》云:“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这就首先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春意融融、静默恬静的淡淡的宫廷风景画。诗句以桃花来点染心绪,也以月色来暗示心情。这里,触物起兴,暗喻宫女承宠,犹如桃花沾沐雨露之恩,比兴兼顾;这里,也将本来毫无高低远近之分的月亮偏说成“未央殿前月轮高”,只因为那里是新人受宠、旧人遭弃的地方,这正是这个失宠宫女心向往之而不得近的伤心所在,因而她觉得月亮是彼高此低,皇上是彼近此远。同样的,李白五绝《玉阶怨》一二句言:“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夜深、怨深,愁苦更深,幽静孤独之情油然而生。宫女、月色,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若人不伴月,何以他物伴人?月无言,人也无语。不怨之怨远深于怨。像顾况的《宫词》三四句“月殿影开闻夜漏,水精帘卷近秋河”以及杜牧《秋夕》全首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做看牵牛织女星”也是以望月写伤心之情的绝妙诗句。
因照镜而自怜:镜子能真实地反映人物的本来面貌。宫女们对镜自照,或为博得君王的宠爱,或哀叹年华易逝,青春难再。薛逢七律《宫词》云:“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云鬓罢梳还对镜,罗衣于换更添香。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宫女嫔妃刻意梳妆打扮,其唯一目的就是获得皇上的宠幸,她们唯一能做的也是以色媚人。同通过梳妆对镜,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歌首联写希望,颔联以环境衬托出她们的盼望,颈联以动作折射出她们的期望,尾联则突出地写出 杜荀鹤《春宫怨》:“早被蝉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二、听觉上面,闻声生怨,愁绪难理。

孤独寂寞的遭弃生活,单调乏味的阔大院落,只能使宫女们极尽耳目之能事,或看,或听,或思,层层递递,哀哀怨怨,难以舒怀。看,只能是坐井观天;听,也能暂时释怀。杜荀鹤的《春宫怨》“风暖鸟声碎”,一声鸟鸣,令人心神不安,肺腑俱裂;薛逢的七律《宫词》第四句“水滴铜龙昼漏长”,也描绘出了宫女急切盼望找到精神寄托的焦虑心态。白居易的七言绝句《宫词》“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也是这样,以听觉写心情。
除此之外,王昌龄七绝《春宫怨》第三句“平阳歌舞心承宠”是描写宫女企待宠幸的一个绝好细节,“新承宠”三字,自然让人们联想起那个刚刚失去宠爱的旧人,可能正站在月光如水的幽宫檐下,遥望皇帝寝宫,耳听新人的歌舞戏语,其孤寂愁惨之情状,其怨悱神伤之态貌,都是不言自明的了。
我们再看顾况的七绝《宫词》:“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月殿影开闻夜漏,水精帘卷近秋河。”这里,诗歌所运用的对比与反衬的艺术手法是十分鲜明的。诗人越是将得宠宫妃寻欢作乐的场面铺写得热烈欢快,越能反衬出正在认真聆听的失宠宫女的冷清和无奈。那些漂亮的高楼、美好的音乐本来都曾经属于过自己的,这一切却随着恩宠的丧失而付之东流,永不复反。

二、幻觉上面,因情而怨,悲愤四溢。

像视觉、听觉一样,幻觉也是常长伴随宫女孤独生活主要的感官延伸方式之一。看不见,听不到,她们也就只好思潮澎湃,激情难抑了。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元稹《行宫》中的诗句。只要联系起来,我们可以想象到这是描述唐玄宗时期进宫而幸存下来的几个白头宫女在述说往事。她们年轻时肯定是花容月貌,娇姿艳质,但却被幽禁在这冷落的行宫之中,整天寂寞无聊,看着宫廷鲜花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青春消逝,红颜憔悴,白发频添。她们与世隔绝,别无话题,只能回顾天宝年间玄宗轶事。杜荀鹤的《春宫怨》后两句“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也与元稹《行宫》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未来江山和你
  • 2021-01-17 12:45
清朝学者孙洙编写的《唐诗三百首》里,“宫怨诗”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李白、王昌龄、顾况、白居易、刘方平、薛逢、杜牧、朱庆余、杜荀鹤等众多诗人笔下的宫女之怨,都描述得寂寞哀怨,孤苦无助,婉曲感人。以景衬怨,凄凉无限;闻声生怨,愁绪难理;因情而怨,悲愤四溢。诗人们从视觉、听觉、幻觉、触觉,或单独写怨,或种种感觉交融在一起,将怨气、怨情或怨言委婉地表述出来,使诗歌达到另一种新的艺术境界。
以景衬怨,凄凉无限(视觉)
在那种被扭曲的社会里,宫女是毫无身份、地位可言的、不被皇帝宠幸的多余人。因为长得好看,宫女被选举入宫,伴随她们的却是无尽的孤苦和寂寞。唐诗中用视觉来展示宫女凄惨内心世界的,有以花衬人,有以望月写情,有以清晨梳妆照镜自怜诸多方式来体现的。
以花衬人写哀怨:鲜艳的花朵往往是生命与活泼的象征,也是青春活力的征表。残花败柳,固然能烘托出宫女的不幸,但鲜花娇叶,却也能够反衬出更凄苦的遭遇。杜荀鹤《春宫怨》颈联“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就是典型例子。宋代著名评论家胡仔《茹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三说:“谚云:‘杜(荀鹤)诗三百首,唯在一联中’——‘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是也。”由此可知本首诗在当时被人们推崇的热闹程度。风是“暖”的,鸟声是“碎”的,这一切都洋溢着生命的清新气息,荡漾着青春的活力,却也反衬出宫女被冷落的怨情与怨气。与岑参几乎同一时期的唐代诗人刘方平,其绝句《春怨》后两句是这样写的:“寂寞空庭春欲晓,梨花满地不开门。”现在的院中竟然也寂静无人,而且又是花期早已过去的晚春季节,这就使人感到整个宫院的孤独寂寞和冷清了,它让人不禁潸然泪下。美人,就像梨花凋零一般衰败不堪,其身世是多么可悲,其青春是多么易逝。王昌龄的绝句《春宫怨》一二句“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及朱庆余绝句《宫中词》一二句“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也是以花衬人,摹写宫女愁苦的形象句子。
以望月写情:月色是清静安祥的体现,它能影射出一个人宁静平和的内心世界。有月亮的时候,也能令人产生思乡的念头。“宫怨诗”中的月色描写,也包含这些。王昌龄的《春宫怨》云:“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这就首先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春意融融、静默恬静的淡淡的宫廷风景画。诗句以桃花来点染心绪,也以月色来暗示心情。这里,触物起兴,暗喻宫女承宠,犹如桃花沾沐雨露之恩,比兴兼顾;这里,也将本来毫无高低远近之分的月亮偏说成“未央殿前月轮高”,只因为那里是新人受宠、旧人遭弃的地方,这正是这个失宠宫女心向往之而不得近的伤心所在,因而她觉得月亮是彼高此低,皇上是彼近此远。同样的,李白五绝《玉阶怨》一二句言:“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夜深、怨深,愁苦更深,幽静孤独之情油然而生。宫女、月色,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若人不伴月,何以他物伴人?月无言,人也无语。不怨之怨远深于怨。像顾况的《宫词》三四句“月殿影开闻夜漏,水精帘卷近秋河”以及杜牧《秋夕》全首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做看牵牛织女星”也是以望月写伤心之情的绝妙诗句。
因照镜而自怜:镜子能真实地反映人物的本来面貌。宫女们对镜自照,或为博得君王的宠爱,或哀叹年华易逝,青春难再。薛逢七律《宫词》云:“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云鬓罢梳还对镜,罗衣于换更添香。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宫女嫔妃刻意梳妆打扮,其唯一目的就是获得皇上的宠幸,她们唯一能做的也是以色媚人。同通过梳妆对镜,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歌首联写希望,颔联以环境衬托出她们的盼望,颈联以动作折射出她们的期望,尾联则突出地写出 杜荀鹤《春宫怨》:“早被蝉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闻声生怨,愁绪难理(听觉)
孤独寂寞的遭弃生活,单调乏味的阔大院落,只能使宫女们极尽耳目之能事,或看,或听,或思,层层递递,哀哀怨怨,难以舒怀。看,只能是坐井观天;听,也能暂时释怀。杜荀鹤的《春宫怨》“风暖鸟声碎”,一声鸟鸣,令人心神不安,肺腑俱裂;薛逢的七律《宫词》第四句“水滴铜龙昼漏长”,也描绘出了宫女急切盼望找到精神寄托的焦虑心态。白居易的七言绝句《宫词》“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也是这样,以听觉写心情。
除此之外,王昌龄七绝《春宫怨》第三句“平阳歌舞心承宠”是描写宫女企待宠幸的一个绝好细节,“新承宠”三字,自然让人们联想起那个刚刚失去宠爱的旧人,可能正站在月光如水的幽宫檐下,遥望皇帝寝宫,耳听新人的歌舞戏语,其孤寂愁惨之情状,其怨悱神伤之态貌,都是不言自明的了。
我们再看顾况的七绝《宫词》:“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月殿影开闻夜漏,水精帘卷近秋河。”这里,诗歌所运用的对比与反衬的艺术手法是十分鲜明的。诗人越是将得宠宫妃寻欢作乐的场面铺写得热烈欢快,越能反衬出正在认真聆听的失宠宫女的冷清和无奈。那些漂亮的高楼、美好的音乐本来都曾经属于过自己的,这一切却随着恩宠的丧失而付之东流,永不复反。
因情而怨,悲愤四溢(幻觉)
像视觉、听觉一样,幻觉也是常长伴随宫女孤独生活主要的感官延伸方式之一。看不见,听不到,她们也就只好思潮澎湃,激情难抑了。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元稹《行宫》中的诗句。只要联系起来,我们可以想象到这是描述唐玄宗时期进宫而幸存下来的几个白头宫女在述说往事。她们年轻时肯定是花容月貌,娇姿艳质,但却被幽禁在这冷落的行宫之中,整天寂寞无聊,看着宫廷鲜花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青春消逝,红颜憔悴,白发频添。她们与世隔绝,别无话题,只能回顾天宝年间玄宗轶事。杜荀鹤的《春宫怨》后两句“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也与元稹《行宫》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上述两首诗歌是写宫女“敢说”,而朱庆余《宫中词》则不同:“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语。”这首诗是很典型的,宫女们不敢“说”!在如画的美景中,两位并列而立的美女(宫女)构成了一幅美女无声图。她们开始欲言,终于无言,既不是因为感情微妙到难以言传的程度,也不是因为事情隐讳到羞于启齿的地步,知识因为有所畏忌而不敢说。其所含之情是怨情,欲言之事绝非乐事心中苦楚,惟有己知。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唐代诗人善于以视觉、听觉、幻觉、触觉,来描摹宫女的孤独寂寞、悲伤哀怨的宫廷生活,艺术手法达到了一个巅峰般的境界。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