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中国园林的造园艺术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2  悬赏:10  
解决时间 2021-04-27 12:35
  • 提问者网友:小姐请专情
  • 2021-04-27 08:06
中国园林的造园艺术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白日梦制造商
  • 2021-04-27 08:44
典雅且精致

中国古代造园活动最早始见于3000年前。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囿、圃、苑、园这样一些延用至今的园林用词,但是,稍微分析一下,便能看出,这些字的甲骨文含义,与现代又有所区别。

商朝末年,帝王和奴隶主开始圈地蓄养禽兽,种植刍秣,纯粹成为供他们狩猎游乐享用的地方,这样的场所称作“囿”。《诗经》曰:“囿,所以域养禽兽也。”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多有“田猎”的记载,可以看出,殷代的帝王、贵族都喜欢狩猎。在田野中打猎,千军万马难免践踏庄稼因而引起民愤,于是帝王和贵族开始圈地建囿。一般都是利用自然的山峦谷地围筑而成,范围很大。天子的囿方圆百里,诸侯的囿方圆40里。

公元前11世纪,周灭殷,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奴隶制王国。与此同时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营建城邑和皇家囿苑活动。周文王在今西安以西曾修建过规模甚大的“灵囿”,方圆70里。《诗经》有具体的描写:“王在灵囿,?鹿攸伏。?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於.鱼跃。”可见囿中的?鹿、白鸟、跃鱼等动物已成为观赏的对象。文王以后,囿的大小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政治地位的象征。学术界认为,囿是中国园林最初的形式,到了秦汉时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囿的生产功能逐步消退,观赏游乐功能成为主要目的。

秦汉时期,专为帝王游乐的场所又有了“苑”的名称。古代的苑、囿二字本意是相通的,均指蓄养禽兽、供打猎的场所而言。从秦开始,直到最后一个王朝——清代,仍将皇家园林称作“国朝苑囿”。历史上,一般都将苑囿归入皇家园林,而把“园”归入文人士大夫和官僚富商的私家园林。童寯在《江南园林志》中写道:园(园)之布局,虽变幻无尽,而其最简单需要,实全含于“园”字之内。今将“园”字图解之:“口”者围墙也。“土”者形似屋宇平面,可代表亭榭。“囗”字居中为池。“ 衣”在前似石似树。古老的汉字多么奇妙!构筑园林的几大要素山、水、建筑、花木,都蕴涵在一个字中。这个“园”字,我们可以从众多的私家园林中找到诠释。

私家园林最早出现在汉代。《西京杂记》记载西汉文帝第四子、梁孝王刘武喜好园林之乐,在自己的封地内广筑园苑,其中“兔园”,园中山水相绕,宫观相连,奇果异树,瑰禽怪兽毕备。魏晋南北朝时期,老庄哲学得到发展,隐逸文化盛行,士大夫钟情山水,竞相营建园林以自乐,私家园林一时勃兴。北魏首都洛阳出现了大量的私家园林,成为我国第一次私家造园的高潮。当时的园林虽已基本具备山水、楼榭、花木等造园要素,但园林不仅是游赏的场所,甚至作为斗富的手段,造园艺术尚处粗放阶段。西晋石崇的金谷园,是历史上著名的私家园林。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国力鼎盛的时代,园林的发展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与当时的文化艺术并驾齐驱,园林创造追求诗情画意和清幽、平淡、质朴、自然的园林景观,著名诗人、画家王维与辋川别业是那个时代的典型,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宋代徽宗在汴京兴建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工假山——艮岳。由于宋代重文轻武,官员多半文人,私家造园进一步文人化,促进了“文人园林”的兴起,特别是江南园林的发展,已基本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明清两代,园林的发展由宋代的盛年期升华为富于创造的成熟期,特别是江南园林艺术达到了典雅精致、趋于完美的境界,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典范意义的园林,皇家园林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私家园林如拙政园、留园、何园、个园、瞻园、寄畅园、豫园等等,至今,在全国范围内保存完好或尚好的仍有百来座。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绝望伪装
  • 2021-04-27 10:04

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与其最高境界——“对意境美的追求”是分割不开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现代景观设计受到西方艺术思潮的强烈冲击,如何能够传承古典园林的文化思想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的分析,来探讨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写意”原来是指中国古代绘画中,一种从宋代开始运用日益广泛的绘画技法。即先用毛笔勾勒出墨线画出物体的外轮廓,然后再于其中涂上颜色,这种技法被称为“工笔”。中国造园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在表现比较丰富深致的精神内涵时,也和绘画一样受到空间条件、艺术手段的限制。在长期的发展中,人们渐渐学会通过“写意”来克服自然的局限性,并创造出具有深厚韵致的园林意境。说的更具体些,园林构景艺术中的“写意”,实际上就是在园林中恰当地布置那些体量很有限、所用材料很少,然而却又具有象征、暗喻等作用的景观,引领人们的思想从有限见无限,审美意象升华到一个更高层次、文化和意蕴更为深厚的境界之中。比如《园冶》中提到“或有嘉树、稍有玲珑石块;不然,墙中嵌理壁岩,或顶植卉木垂萝,似有深境也。”这里作者提到仅有少数山石和枝叶垂萝,便可以领悟到山林一般的意境之美。

黑格尔曾经说:“凡是能够满足我们精神生活,使精神生活有价值、有光辉的东西,我们知道都是从希腊直接或间接传过来的。”(《哲学史讲演录》)。他的这番话说明了一个道理,人的生命的最高价值,是在某个精神层面上能够得到“归属感” ,而这种“归属感”不是凭空得到的,它必须凭借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建立,也只有具有这样的文化积淀,才能使人类文化跨越几千年的传承,而日久弥新。当我们在了解了中国古典园林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后,似乎可以借用黑格尔的说法而得出相似的结论:中国园林所满足的,远不仅仅是人们游山玩水等享受的需要,更多地是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建立起一个能够使人们心灵得以诠释和升华的空间。     在现在这样一个似乎是越来越理性化和功利化的时代中,如何能够拥有像古人一样品味山水而乐在其中的意境,是我们作为景观设计者所首要考虑的。这种追寻景观意境的过程就是追寻一种修养的过程,这种修养,来源于社会和自然的结合。在众多的古典艺术中,园林因为它在功能和空间形态上的特点,以及它对众多文化艺术的包容度之大而首屈一指。也许造园的手法和要素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但它给我们的启发却是最为直观、生动和真切的。人们对自然的感知和探求,以及对意境美的追求从未改变,因此对于意境美的追求在今天的景观设计中也应该有所体现。立足于人们对功能性、舒适性的要求以及对审美的趋向、对自由化和人性化的追求,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与风格,通过与人工美的巧妙结合,在人文景观、环境景观中达到师承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使现代景观设计的内涵得到极大的拓展与延伸。

希望我的答案可以选择为满意答案,谢谢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