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读了老舍照片课文养花,你有什么感受

答案:1  悬赏:30  
解决时间 2021-11-08 13:55
  • 提问者网友:锁深秋
  • 2021-11-07 23:50
读了老舍照片课文养花,你有什么感受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鱼芗
  • 2021-11-08 00:22
《养花》一文是老舍先生1956年给报刊写的一篇散文,刊载在1956年12月12日的《文艺报》上。通过写养花的过程,表达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文按由事到理的顺序,层层递进,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成功的文学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字面之外还有一层意思,也就是古人说的“话中有话、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似乎作家并不曾要表达这种意思,是我们在阅读时体味到的。 这篇散文的题目是“养花”,全篇也没有一处离开养花。但是,在字里行间,我们又听到作者另一个声音:“生活是多么有趣啊!生活是多么美好啊!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它简直就是一篇生活的赞歌,洋溢着对美的事物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作家只字没有提到这个意思,可是每个字又都包含着这个意思。 这篇散文因为有了这样的弦外之音、韵外之致,才会让人感到味之不尽,富有魅力吧! 这种弦外之音是打哪里来的呢?它是打作者的心里传出来的,它是作者的心声。 若是老舍先生不是这般打心眼里热爱新生活,若是他没有那样一颗善良、美好的心灵,他是发不出这样的弦外之音的。 他心地太美、太善良了,他太爱美好的东西了。他看着一棵好花生病欲死就难过;抢救风雨中的花草,累得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他感到说不出的有意思;他甚至会感谢起花草来,因为它们给了他快乐……散文中流露出的对美好事物的热爱正是源于老舍的那颗美好的心。 所以,文学创作塑造的第一个形象就是作者自己的形象。创作就是把自己的心打开给人看。以抒情为主的散文、诗歌尤其是这样。只有美丽的心才能唱出美丽的歌。艺术的修养离不开人格的修养。陆游说写诗的功夫在诗外,就是这个意思吧。 《养花》写得非常自然、流畅,像是面对朋友随随便便讲出来的,像是清泉自然而然流泻出来的,看不到一点刀斧痕迹。 然而,它又很讲究结构、讲究布局。全篇不离养花,层次十分分明,或谈养花的爱好,或谈养花的辛苦,或谈养花的快乐,或谈养花的忧伤……有对比,有变化。最后一段,寥寥数字,画龙点睛,明确题旨,收束全文,使全篇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有功夫,却又似乎不见功夫,自然天成,这才是为文的最深的功夫呢! 承上启下句(过渡句):花虽然多,但是没有奇花异草。 承上:总结上文。 起下:下文的总起句。 段落大意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因爱花而养花,花虽多,但没有奇花异草。(为过渡句)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分述养花的过程——劳动之乐,成果之乐,失败之痛。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养花的乐趣。 总结:养花中寻乐趣,劳动中长见识。 [2]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写作者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写作特点 1.第一人称来写,文字朴实,读来亲切自然。 2.围绕中心,层层相接,条理分明,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紧密,最后一段将前六段内容归纳起来揭示中心。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