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求这篇古文的资料,包括翻译,人物资料,故事的寓意、启发,还有其他相关,我用来做课件讲课啊!十分感谢

答案:2  悬赏:0  
解决时间 2021-01-14 03:48
  • 提问者网友:世勋超人
  • 2021-01-13 20:45
求这篇古文的资料,包括翻译,人物资料,故事的寓意、启发,还有其他相关,我用来做课件讲课啊!十分感谢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孤老序
  • 2021-01-13 21:21
何晏、邓颺、夏侯玄并求傅嘏交,而嘏终不许。诸人乃因荀粲说合之,谓嘏曰:“夏侯太初一时之杰士,虚心於子,而卿意怀不可,交合则好成,不合则致隟。二贤若穆,则国之休,此蔺相如所以下廉颇也。”傅曰:“夏侯太初,志大心劳,能合虚誉,诚所谓利口覆国之人。何晏、邓颺有为而躁,博而寡要,外好利而内无关籥,贵同恶异,多言而妬前。多言多衅,妬前无亲。以吾观之:此三贤者,皆败德之人尔!远之犹恐罹祸,况可亲之邪?”后皆如其言。——识鉴

译文
何晏、邓飏、夏侯玄并求傅嘏交,而嘏终不许。诸人乃因荀粲说合之,谓嘏曰:" 夏侯太初一时之杰士,虚心于子,而卿意怀不可交。合则好成,不合则致隙。二贤若穆,则国之休,此蔺相如所以下廉颇也。" 傅曰:" 夏侯太初志大心劳,能合虚誉,诚可谓利口覆国之人。何晏、邓扬有为而躁,博而寡要,外好利而内无关龠,贵同恶异,多言而妒前。多言多衅,妒前无亲。以吾观之,此三贤者,皆败德之人尔,远之犹恐罹祸,况可亲之邪?" 后皆如其言。
何晏、邓飏、夏侯玄三个人都想结交傅嘏,但傅嘏始终没有答应。三人就通过荀粲给他们说合,荀粲对傅嘏说:" 夏侯太初,是当代优秀的人才,虚心和你结交,而你却不和他交往。和就成了朋友,不和就会结仇。你们两个贤人如果和好,就是国家的大幸,这就是蔺相如情愿居于廉颇之下的原因。" 傅嘏说:" 夏侯太初志向大,心胸窄,必定累心。这样的人只喜欢虚名,确实是那种能说会道,颠覆国家的人。何晏、邓飏有才干但浮躁,学识广而不精,贪财好利,不知检点自己,党同伐异,爱说话,疾贤妒能。说话多是非就多,爱嫉妒就没有人愿意亲近。以我看,这三个所谓贤人,都是败坏道德的人而已,远离他们还犹恐惹祸,更何况和他们亲近了。" 后来事实果如傅嘏所言。

注释
①“何晏”句:何晏等三人是三国时魏人,在当时名位都很高,后来都先后被司马氏杀害。傅嘏那时名位未显,看来三人不一定会追求和傅嘏结交,这里所述之事不大可靠。夏侯玄,字太初,参看《方正》第6 则注①。
②好成:指有交谊。致隙:产生裂痕。
③穆:和睦。休:喜庆。
④“此蔺”句:蔺相如是战国时赵国人,因为完璧归赵之功拜为上卿,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廉颇不服,就想羞辱他。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愿做两虎相争之事,总是回避廉颇。廉颇听说后,负荆请罪。下,在下,这里指退让。
⑤心劳:心思劳累;用尽心思,虚誉:虚名;虚荣。利口覆国:用能言善辩来倾覆国家。《论语·阳货》说:“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利口,言辞锋利。
⑥有为:有作为。关龠(yuè):门闩,这里指检点约束。妒前:嫉妒超过自己的人。【译文】何晏、邓扬、夏侯玄都希望和傅嘏结交,可是傅嘏始终没有答应。他们便托荀粲去说合。荀粲对傅嘏说:“夏侯太初是一代的俊杰,对您很虚心,而您心里却认为不行。如果能交好,就有了情谊;如果不行、就会产生裂痕。两位贤人如果能和睦相处、国家就吉祥。这就是蔺相如对廉颇退让的原因。”傅嘏说:“夏侯太初,志向很大,用尽心思去达到目的,很能迎合虚名的需要,确实是所说的耍嘴皮子亡国的人。何晏和邓扬,有作为却很急躁,知识广博却不得要领,对外喜欢得到好处,对自己却不加检点约束,重视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讨厌意见不同的人,好发表意见,却忌妒超过自己的人。发表意见多,破绽也就多,忌妒别人胜过自己,就会不讲情谊。依我看来,这三位贤人,都不过是败坏道德的人罢了,离他们远远的还怕遭祸,何况是去亲近他们呢!”后来的情况都像他所说的那样。

作者:
荀粲(209?~238?),字奉倩,三国魏玄学家,东汉名臣荀彧的幼子。幼年聪颖过人,与兄长论荀彧与荀攸优劣,几个兄长不能说服。成年后以善谈玄理名噪一时。娶曹洪之女为妻,生活美满。不料,不久妻子重病不治而亡。荀粲悲痛过度,旋即亦亡,年仅二十九岁。
荀粲与他的兄弟们爱在一起讨论儒家思想,但荀粲独自对大道有特异的领悟。荀粲常常认为,子贡称述的圣人对人性和天道的论述是无法耳闻或言传的,因为大道乃圣人的一种心得,一种境界。据此,他指出,虽然后人珍贵《诗》、《书》、《礼》、《易》等经典,并不能识得圣人所得的大道理,因为这些经典只是圣人为达到大道而丢弃下来的废物,并不是大道本身。有人反驳说,“《易传》上亦说,圣人设立卦象来穷尽易的深义;并用言辞来表达易的内容,怎么能说不可闻,不可见呢?”荀粲回答说:“最精微的大道理,是难以用外物或图象来显示的。现在,你用图象来表达易的深意,是不能够表达象外的含义的。你用言辞来表达易的内容,也是不能传递出言辞之外的内容的。由此可见,细微的理,不仅是言外的东西,而且是意外的东西。即使言能尽意,能够把意内的东西完全表达出来,可是那些意外的东西,言语还不能表达的。这就是说,这些细微的道理,不仅是不可言说,而且还是不可思议的。”追问故事寓意?!!!追答傅嘏善于识鉴他人,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世人不认可他们,但是傅嘏却可以看出他们的特点。后来事实证明,傅嘏说的都是对的,可见他对人的认知和评鉴是客观而准确地。 望采纳...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由着我着迷
  • 2021-01-13 21:59
何晏、邓飏、夏侯玄三个人都想结交傅嘏,但傅嘏始终没有答应。三人就通过荀粲给他们说合,荀粲对傅嘏说:" 夏侯太初,是当代优秀的人才,虚心和你结交,而你却不和他交往。和就成了朋友,不和就会结仇。你们两个贤人如果和好,就是国家的大幸,这就是蔺相如情愿居于廉颇之下的原因。" 傅嘏说:" 夏侯太初志向大,心胸窄,必定累心。这样的人只喜欢虚名,确实是那种能说会道,颠覆国家的人。何晏、邓飏有才干但浮躁,学识广而不精,贪财好利,不知检点自己,党同伐异,爱说话,疾贤妒能。说话多是非就多,爱嫉妒就没有人愿意亲近。以我看,这三个所谓贤人,都是败坏道德的人而已,远离他们还犹恐惹祸,更何况和他们亲近了。" 后来事实果如傅嘏所言。

作者:
荀粲(209?~238?),字奉倩,三国魏玄学家,东汉名臣荀彧的幼子。幼年聪颖过人,与兄长论荀彧与荀攸优劣,几个兄长不能说服。成年后以善谈玄理名噪一时。娶曹洪之女为妻,生活美满。不料,不久妻子重病不治而亡。荀粲悲痛过度,旋即亦亡,年仅二十九岁。
荀粲与他的兄弟们爱在一起讨论儒家思想,但荀粲独自对大道有特异的领悟。荀粲常常认为,子贡称述的圣人对人性和天道的论述是无法耳闻或言传的,因为大道乃圣人的一种心得,一种境界。据此,他指出,虽然后人珍贵《诗》、《书》、《礼》、《易》等经典,并不能识得圣人所得的大道理,因为这些经典只是圣人为达到大道而丢弃下来的废物,并不是大道本身。有人反驳说,“《易传》上亦说,圣人设立卦象来穷尽易的深义;并用言辞来表达易的内容,怎么能说不可闻,不可见呢?”荀粲回答说:“最精微的大道理,是难以用外物或图象来显示的。现在,你用图象来表达易的深意,是不能够表达象外的含义的。你用言辞来表达易的内容,也是不能传递出言辞之外的内容的。由此可见,细微的理,不仅是言外的东西,而且是意外的东西。即使言能尽意,能够把意内的东西完全表达出来,可是那些意外的东西,言语还不能表达的。这就是说,这些细微的道理,不仅是不可言说,而且还是不可思议的。”追问故事寓意?!!!追答这个故事说明了傅嘏善于识鉴他人,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虽然世人当时都认为何晏、邓飏、夏侯玄三人是当时的闲人,但是傅嘏却看出夏侯玄喜欢虚名,而何晏、邓飏有才干但浮躁,学识广而不精,贪财好利,不知检点自己,党同伐异,爱说话,疾贤妒能。后来事实证明,傅嘏说的都是对的,可见他对人的认知和评鉴是客观而准确地。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