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盐城建湖有哪些姓谢的家谱?

答案:1  悬赏:10  
解决时间 2021-10-17 07:53
  • 提问者网友:精神病院里
  • 2021-10-16 11:41
盐城建湖有哪些姓谢的家谱?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青尢
  • 2021-10-16 12:03
苏姓家谱介绍
修谱
系统反映苏家言论的专书,是见于《汉书·艺文志》中的《苏子》31篇,《风俗通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书中多有所反映。从唐代司马贞为《史记》作索引的有关情况,可以看出,当时确有《苏氏谱》的存在。
北宋时期确实有苏谱的编修,其中有苏轼为,本谱题写的“苏氏族谱”;有苏洵为本谱完成的《谱例》、《苏氏族谱序》、《族谱后录上下篇》、《大宗谱法》、《苏氏族谱亭记》等;从收集到的苏洵五世孙苏继芳于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所写的《眉山苏氏重修族谱说》等资料看”仅眉山苏氏的族谱在宋代曾多次编修。
另外,从苏颂三世孙苏砒、五世孙苏汉为苏谱写序的情况分析,在宋代,苏氏家谱的编修已十分普及。到了明代,谱书的编写更加普及,传世的苏谱并不多,仅见有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编辑的《新安苏氏族谱》 15卷。
体例与内容
苏姓的家谱与其他姓氏一样,体例与内容大致相同。由谱名、题辞、谱序、凡例、世系、族规、行状、文献等组成,有的还有画像、五服图、字辈谱、续后篇等部分。台湾新版的苏氏族谱则分作志、序、传、昭、论、系、说等部分。
谱名:有称家乘、家谱、宗谱、族谱、支谱等,有的冠以地名、堂号、次数。如《苏氏七修族谱》、《醴北苏氏续修族谱》、《苏氏武功五修族谱》等。
题辞:多请在社会上有影响的权贵与名人,以及在本族内有声望的同宗题写。如前述司马光、岳飞,以及苏轼等为苏谱题辞,其中司马光的题辞为:“辕轩肇迹,昆吾启祥;司寇脉衍,平陵功敫;弁州贻泽,凤阁传芳;眉山挺秀,奕世荣昌。”岳飞的题辞为:“眉山苏氏,世传至宝。”苏轼的题辞为:“之帙”。
谱序:谱序有自序与他序两种。自序由修谱人撰写,他序则请社会名流与地方官吏撰写。序言的内容包括有本派系分衍播迁的情况,历次谱书的编撰情况,修谱的原因、目的与经过等。他序中则包括对谱主家族的赞美与希望等美好祝辞。
-------------------------------------------------------
苏姓家谱文献目录
江苏省
《武功苏氏澄江族谱》(江苏江阴),苏宗振编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忠孝堂排印本,共8册。北京图书馆、河北大学、江苏苏州市图书馆收藏。
《苏氏族谱》(江苏常州),民国聚星堂木活字本。江苏常州市图书馆收藏其中卷七之6、7。
浙江省
《鄞竹庄苏氏宗谱》(浙江鄞县),俞廷兰、胡德坊纂修。民国八年(1919年)继绪堂续修木活字本,三卷(2册)。天一阁、浙江宁波市档案馆收藏。
《昌国苏氏宗谱》(浙江象山),苏忠谔重修。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木刻本,二卷。浙江象山县文管会收藏。
《苏氏族谱》(浙江慈溪)四卷首一卷,苏时鉴续修,清光绪七年(1881年)永思堂木活字本,5册。浙江省图书馆收藏。
安徽省
《苏氏族谱》(安徽),太石西邑十排公编修。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木刻本,四十八卷(48册)。河北大学图书馆收藏。
《新安苏氏族谱》(安徽休宁),苏大编辑。明成化二年(公元 1466年)编,十五卷。清康熙刻本,复旦大学图书馆收藏。清乾隆元年(1730年)忠孝堂活字本,北京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及美国均有收藏。
《新安苏氏重修族谱》(安徽休宁),苏钰编修。清乾隆元年(1736年)忠孝堂活字本。五卷。北京图书馆、美国均有收藏。
《新安苏氏族谱》(安徽休宁),苏钰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编修,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忠孝堂排印本,四卷(8册)。河北大学图书馆、江苏苏州市图书馆收藏。
《新安苏氏重修族谱》,苏天祥等序。民国十八年(1929年)刻本,十卷附三卷(8册)。现藏于美国。
福建省
《湖子苏氏家谱》(福建晋江),苏德海修,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抄本,一册。现藏于台湾。
《清溪珍田苏氏族谱》(福建安溪),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抄本,一卷(3册)。现藏于台湾。
《清溪湖山恒产张苍苏氏谱》(福建安溪),苏(车而大)栏修。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抄本,1册。现藏于台湾。
江西省
《苏氏初修宗谱》(江西波阳),苏兆雄、苏孟畅等编。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介眉堂藏本活字本,三卷图二卷(2册)。现藏于美国与日本。
河南省
《苏氏家乘》(河南太康),苏绍献等编修。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许昌庆文斋刻本,二卷(2册)。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收藏。
《苏氏家乘》(河南太康),苏培成、苏还朴等续修,清道光九年(1829年)刻本,二卷(2册)。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收藏。
《苏氏家乘》(河南许昌),苏文生、苏春芳等重修,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许昌文星斋刻本,二卷(2册)。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收藏。
《苏氏家乘》(河南鄢陵),苏诚等续修。清道光九年(公元 1829年)刻本,三卷(3册)。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收藏。
《鄢陵苏氏家乘》(河南),苏渥霖等续修。民国四年(1915年)叙石印本,六卷(6册)。现藏于美国、日本。
湖北省
《苏氏宗谱》(湖北武昌),苏善夫主编。民国十一年(1922年)苏氏白玉堂刻本。武汉市图书馆收藏。
湖南省
《苏氏次修族谱》(湖南浏阳),清同治三年(1864年)活字本,1册。湖南省图书馆收藏。
《苏氏武功五修族谱》(湖南浏阳),苏崇浩纂修。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四件堂木活字本,三十一卷首二卷末一卷。湖南省图书馆收藏。
《苏张氏族谱》(湖南邵阳),苏周安、苏周燕修。清道光年间抄本。河北大学图书馆收藏。
广东省
《苏氏族谱附武功书院世谱》(广东),苏天祥等增补。民国十八年(1929年)德有瞵堂据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刻本补刻,十卷附三卷。广东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及美国均有收藏。
《苏氏房谱》(广东番禺),苏玉书修。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修抄本,1册。广东中山图书馆收藏。
《苏氏族谱》(广东南海),苏廷鉴修。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刻本,十卷(4册)。广东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广东东莞博物馆均有藏本。
四川省
《苏氏族谱》(四川眉山),宋代苏洵撰,一卷。明刻本,天一阁收藏。清顺治三年(1646年)宛委山堂刻《说郛》本,首都 图书馆、北京师大图书馆、辽宁大连市图书馆、湖南师大图书馆、云南大学图书馆均有收藏。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安乐居刻《苏老泉全集》本,福建省图书馆藏。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眉山三苏祠刻《三苏全集·嘉祜集》本,福建省图书馆、重庆市图书馆均有收藏。民国十四年(1925年)上海扫叶山房石印《三苏全集·嘉佑集》本,福建省图书馆、重庆市图书馆均有收藏。民国十八年(1929年)商务印书馆影印《四部丛刊·嘉佑集》本,福建省图书馆收藏。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中华书局铅印《四部备要·嘉佑集》本,福建省图书馆、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均有收藏。
《苏氏族谱》(四川简阳),苏文生纂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刻本,一卷(1册)。四川省图书馆收藏。
《苏氏宗谱》(四川简阳),苏梓材主修。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内江贞利印刷社铅印本,五卷(5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收藏。
《苏氏族谱》(四川内江),苏从忠纂修。清光绪八年(1882年)内江苏氏祠堂刻本,四卷(4册)。南京大学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均有收藏。
《苏氏族谱》,清同治元年(1862年)燕喜堂刻本,十卷(12册),藏本在美国。
《苏氏族谱》,苏邦璋编修。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刻本,1册。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
《苏氏重修族谱》,苏齐盛等纂修。民国四年(1915年)聚星堂活字本,十二卷(38册)。北京图书馆收藏。
《龙井苏氏族谱》,苏应龙、苏友仁重修。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石印本,十二卷。福建德化县档案馆收藏。



苏(Sū 苏)姓源出有三:
1、出自己姓,为周代昆吾之后,以封国名为氏。据 《元和姓纂》和《苏洵族谱》等所载,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子陆终,陆终生樊为昆吾,至周武王,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建立苏国。后迁都于温(故城在今河南省温县西南)。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苏氏。
2、出自古代少数民族中有苏氏。据《汉书》所载,辽东乌桓在汉武帝时附汉,他们分迁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地,其中有改汉姓苏的。
3、出自古代少数民族有苏氏或改姓苏:
①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改鲜卑族代北复姓跋略氏单姓苏。
② 清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改苏姓,锡伯族苏木尔氏,汉姓为苏。
③ 裕固族苏勒都斯氏,汉姓为苏,土族苏卜氏,汉姓为苏。
④ 羌族苏蟒达房名,汉姓为苏。
⑤ 彝族阿苏氏,汉姓为苏……其他少数民族亦有。
得姓始祖:昆吾。名樊,字衍,己姓,颛顼之裔陆终长子。其父陆终娶鬼方氏之女为妻,一胎生下六子,其后均有封国,樊初封于昆吾(故城在今河南省许昌,后迁至今河南省濮阳),后又封于苏(一说其子封于苏),夏桀时被商汤所灭。周初,其裔忿生因功被封于苏国,后忿生迁都于温(今河南省温县西南)。春秋初,苏国为狄所灭,子孙遂以国名为氏,称为苏姓,并尊昆吾为其始祖。


迁徙分布
苏姓发祥于河南温县,后西周被犬戎所灭,周天子迁都洛阳,史称东周,苏姓为官者随之迁徙洛阳,并在当地形成望族。春秋时苏从入楚仕庄王,而有苏姓定居于两湖一带。汉武帝时,因苏建讨伐匈奴有功,被封为平陵(治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侯,此后不久,此支苏姓又派生出扶风苏姓、武功苏姓、蓝田苏姓。汉末群雄割据,有苏姓一支由河内迁四川眉山,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北方连年战乱,烽火连天,苏姓也随中原士族大举南迁江南各地。苏建十二世孙苏则为曹魏东平(今属山东省)相,而居山东。隋朝时苏则三子苏遁之八世孙苏威因忠谏而为隋炀帝除为光州(治所在今河南省光山)刺史,始为光州固始苏姓。唐初,陈元光入闽开基漳州,已有苏姓人入闽,到唐末时,苏威五世孙苏益随王潮、王审知入闽,死后赠上将军、武安侯,葬于同安县,是为芦山堂同安苏姓始祖。苏威长子苏光谊的子孙分布在福建德化、永春一带,次子苏光谓的子孙分布于莆田一带,三子苏光诲的子孙仍居同安,而早期迁至湖南新化、安化一带的苏姓被称为梅山蛮,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章敦平定梅山蛮,杀戮过甚,苏姓之幸免者,大都南逃至两广、云南一带,也有逃到越南、老挝、泰国的北部山区。芦山堂的苏姓因仕宦在南宋时散居江南各地,并有一支由闽入粤。苏姓入台始于宋、明时苏姓入台,其因有二:一随郑成功收复台湾,二是逃荒谋生。此期随着航海技术的提高,居于福建沿海的苏姓则有飘洋过海,侨居海外者。满清时,苏姓人已广布全国。如今,苏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广东省为多,广东省的苏姓人口占到全国汉族苏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苏姓是当今中国姓氏第四十一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七。

历代记载
《元和姓纂》:“颛顼、祝融之后。陆终生昆吾,封苏,邺西苏城是也。”
《苏洵族谱》:“苏氏之先,出於高阳,高阳之子曰称,称之子曰老童,老童之子生重黎及吴回,重黎为帝喾火正,曰祝融,以罪诛,其后为司马氏。而其弟吴回复为火正。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曰,为昆吾;次曰惠连,为岭胡;次曰,为彭祖;次曰求言,为会人;次曰安,为曹姓;季曰季连,为华姓。六人者,皆有后,其后各分为娄姓,昆吾始已氏,其后为苏、顾、温、董。当夏之时,昆吾为诸侯伯,历商而昆吾之后无闻。至周有忿生为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周公称之,盖书所谓避开寇苏公是也。司寇苏公与檀伯达皆封於河,世世仕周,家於其封,故河南 河内皆有苏氏。”
由上述可知,第一个以苏为姓的昆吾,是颛顼帝的后代。他们最初的发源地,在今河南临漳县。到了周朝初年,官拜大司寇的苏忿生被周天子封於河内,所以这个家族也就随迁到今甘肃河内,在此繁衍滋长。其后世子孙逐渐向四处播迁,直至遍布全国各地。
根据《汉书》记载,塞外辽东乌桓族中,也有以苏为姓的,进入中原后,千百年来渐渐与当地人融为一体,他们后代也成为苏姓中重要一支。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