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什么叫沼泽地

答案:3  悬赏:50  
解决时间 2021-01-12 23:11
  • 提问者网友:美人性情
  • 2021-01-12 11:35
什么叫沼泽地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独行浪子会拥风
  • 2021-01-12 12:03
在气候湿润的地区,河水挟带着泥沙汇入湖泊,因为水面的突然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携带泥沙的能力减弱,泥沙便在湖边沉积下来,形成浅滩。还有一些微小的物质,随着水流漂到湖泊宽广处,沉积到湖底。随着时间的推移,湖泊变得越来越浅。并且在湖水深浅的不同位置,各种水生植物逐渐繁殖起来。在湖泊深处,生长着眼子菜等各种藻类;在较深地带,生长着浮萍、睡莲、水浮莲等;在沿岸浅水区,生长着芦苇、香蒲等。它们不断生长、死亡,大量腐烂的残体,不断在湖底堆积,最终形成泥炭。随着湖底逐渐淤浅,新的植物又出现,并从四周向湖心发展,湖泊变得越来越浅,越来越小。最后原来水面宽广的湖泊就变成了浅水汪汪、水草丛生的沼泽。
除了由湖泊演变成沼泽,还有以下几种情况:
在森林地区,枯枝落叶不断在林下堆积,就像给地面盖了一层很厚的被子,既能大量积蓄雨水,又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使之保持着过度湿润的状态。在碳化过程中,土壤中大部分的矿物养分流失,使草木死亡,繁茂的苔藓植物取而代之。苔藓植物能保留大量水分,使植物残体的分解过程减慢,泥炭逐渐堆积,并形成沼泽。我国大、小兴安岭森林中的沼泽地就是这样形成的。
在有些过于湿润的地区,杂草得以大量繁殖,并形成厚实的草层,土壤通气状况变坏,碳分逐渐减少,使原有植物逐渐衰亡,生长水藓等喜湿性植物,它们有很强的蓄水能力,这就更加强了土壤的湿润状况,草甸沼泽化得以迅速发展。四川西部的草地,有一部分就是这样形成的。
有些高原、高山地区,冬季地面积雪,到次年春夏季节冰雪融化,地面积水,使短草和苔藓植物杂生,形成沼泽。
低洼平原上的河流沿岸,在河水浅、流速慢的地方,也可以生长水草而逐渐形成了沼泽。
沿海低地,反复被海水淹没,海滩上芦苇、杂草丛生,也可形成盐沼泽。
沼泽是指地表过湿、生长着沼泽植物、并有泥炭形成和堆积的地区。沼泽物质中,水占85%~95%,干物质?穴主要指泥炭?雪占5%~10%。全球沼泽面积约有11220万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0.8%。
沼泽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水热状况和地貌。其中,水分条件是沼泽形成的主导因素,因为过湿的地表才能引起喜湿植物的侵入,从而导致土壤通气状况的变化,并在生物作用下产生泥炭的堆积。沼泽的形成可以分为水体沼泽化和陆地沼泽化。
在气候湿润的地区,河水挟带着大量泥沙流入湖泊。在湖边或河口地区,由于水面突然变宽,水流速度突然减慢,泥沙在湖边沉积下来,形成浅滩,一部分细小的物质随着水流漂到湖泊开阔的地方,沉淀到湖底。这样年深日久,就使湖泊变得越来越浅。随着湖水深浅的不同,各种水生植物逐渐繁殖起来。这些植物不断生长、死亡,大量腐烂植物的残体不断在湖底堆积,逐渐形成泥炭。随着湖底的逐渐淤浅,又有新的植物出现,并从四周向湖心发展,使湖泊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浅。当湖泊中的沉淀物增大到一定限度时,原来水面宽广的湖泊就变成浅水汪汪、水草丛生的沼泽了。这是水体沼泽化。
沼泽化:即土壤沼泽化。由于地面长期积水或季节性积水,以及地下水的浸渍影响,土壤长期过湿,在湿生植物作用和厌氧条件下进行的有机质的生物积累与矿质元素还原的过程。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英雄的欲望
  • 2021-01-12 13:56
沼泽地是指地表经常过湿或有薄层积水、生长着湿生植物或沼泽植物、土壤严重增有化或有泥炭形成与积累的土地。它不同于湖泊,也不同于湿草地和森林,是一种特殊的土地类型。沼泽地是在地形较平坦或低洼、水源补给充足、水生和喜湿植物生长繁茂的条件下,经长时期演化而形成。
  • 2楼网友:玩世
  • 2021-01-12 12:28
是怎么形成的?
  有各种原因。
  先来看一下湖泊是怎么演变成沼泽地的。在气候湿润的地区,河水挟带着泥沙汇入湖泊,因为水面的突然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携带泥沙的能力减弱,泥沙便在湖边沉积下来,形成浅滩。还有一些微小的物质,随着水流漂到湖泊宽广处,沉积到湖底。随着时间的推移,湖泊变得越来越浅。并且在湖水深浅的不同位置,各种水生植物逐渐繁殖起来。在湖泊深处,生长着眼子菜等各种藻类;在较深地带,生长着浮萍、睡莲、水浮莲等;在沿岸浅水区,生长着芦苇、香蒲等。它们不断生长、死亡,大量腐烂的残体,不断在湖底堆积,最终形成泥炭。随着湖底逐渐淤浅,新的植物又出现,并从四周向湖心发展,湖泊变得越来越浅,越来越小。最后原来水面宽广的湖泊就变成了浅水汪汪、水草丛生的沼泽。
  除了由湖泊演变成沼泽,还有以下几种情况:
  在森林地区,枯枝落叶不断在林下堆积,就像给地面盖了一层很厚的被子,既能大量积蓄雨水,又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使之保持着过度湿润的状态。在碳化过程中,土壤中大部分的矿物养分流失,使草木死亡,繁茂的苔藓植物取而代之。苔藓植物能保留大量水分,使植物残体的分解过程减慢,泥炭逐渐堆积,并形成沼泽。我国大、小兴安岭森林中的沼泽地就是这样形成的。
  在有些过于湿润的地区,杂草得以大量繁殖,并形成厚实的草层,土壤通气状况变坏,碳分逐渐减少,使原有植物逐渐衰亡,生长水藓等喜湿性植物,它们有很强的蓄水能力,这就更加强了土壤的湿润状况,草甸沼泽化得以迅速发展。四川西部的草地,有一部分就是这样形成的。
  有些高原、高山地区,冬季地面积雪,到次年春夏季节冰雪融化,地面积水,使短草和苔藓植物杂生,形成沼泽。
  低洼平原上的河流沿岸,在河水浅、流速慢的地方,也可以生长水草而逐渐形成了沼泽。
  沿海低地,反复被海水淹没,海滩上芦苇、杂草丛生,也可形成盐沼泽。
  沼泽是指地表过湿、生长着沼泽植物、并有泥炭形成和堆积的地区。沼泽物质中,水占85%~95%,干物质?穴主要指泥炭?雪占5%~10%。全球沼泽面积约有11220万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0.8%。
  沼泽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水热状况和地貌。其中,水分条件是沼泽形成的主导因素,因为过湿的地表才能引起喜湿植物的侵入,从而导致土壤通气状况的变化,并在生物作用下产生泥炭的堆积。沼泽的形成可以分为水体沼泽化和陆地沼泽化。
  在气候湿润的地区,河水挟带着大量泥沙流入湖泊。在湖边或河口地区,由于水面突然变宽,水流速度突然减慢,泥沙在湖边沉积下来,形成浅滩,一部分细小的物质随着水流漂到湖泊开阔的地方,沉淀到湖底。这样年深日久,就使湖泊变得越来越浅。随着湖水深浅的不同,各种水生植物逐渐繁殖起来。这些植物不断生长、死亡,大量腐烂植物的残体不断在湖底堆积,逐渐形成泥炭。随着湖底的逐渐淤浅,又有新的植物出现,并从四周向湖心发展,使湖泊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浅。当湖泊中的沉淀物增大到一定限度时,原来水面宽广的湖泊就变成浅水汪汪、水草丛生的沼泽了。这是水体沼泽化。
  沼泽化:即土壤沼泽化。由于地面长期积水或季节性积水,以及地下水的浸渍影响,土壤长期过湿,在湿生植物作用和厌氧条件下进行的有机质的生物积累与矿质元素还原的过程。
  你知道当年中国红军所走过的草地在哪里吗?在我国四川西部,这里有一大片草地,那里水草纵横无边无际,茂密的草茎和腐草下面,是淤黑的积水,表面十分松软,人走在上面,稍不留意就有性命之忧,这就是沼泽地。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