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清代中期最好的宫廷玉石雕刻家,急,在线等!

答案:1  悬赏:40  
解决时间 2021-10-13 02:52
  • 提问者网友:凉末
  • 2021-10-12 10:19
清代中期最好的宫廷玉石雕刻家,急,在线等!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执傲
  • 2021-10-12 11:20
朱永泰

  乾隆宫廷玉雕名家,苏州人。朱永泰的玉器具有简朴浑厚的艺术特色,深受乾隆喜欢。乾隆五十三年初,造办处玉匠朱永泰用一年时间,将御制诗和注释、图章款式琢磨于玉山上,工程至此告终,前后共用了八年时间。玉山工程复杂,工艺精湛,器形巨大,在我国工艺美术史上极为罕见,为稀世珍品。 朱永泰的玉雕作品(玉福海)。亦称云龙玉瓮。随玉料形状所制,近似扁方形,周身琢云龙纹,腹内光素,底镌弘历题诗,为所镌。此玉现存乐寿堂明间西侧与玉寿山相对。原玉石重2500千克,连座高134.5厘米,宽135厘米,长60厘米,腹深34.5厘米,也是由两淮盐政玉作从乾隆四十一年至四十五年(1776~1780)十月,历时四年零四个月完成。
  朱永泰的又一玉雕作品(大禹治水玉山)。全名“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玉山卓立如峰,表现出大禹指挥众人在崇山峻岭、悬崖绝壁上劈山凿石、疏通水害的情景。玉重一万零七百多市斤,高 244厘米,宽96厘米,嵌金丝烧古铜座,堪称“玉器之王”。养心殿造办处如意馆奉旨按宋人画“大禹治水图”设计玉山,乾隆四十六年(1781)二月初十日画得正背左右四面纸样,由院画家贾全照图式在大玉上临画。后几经周折于当年闰五月七日将玉料、蜡样同时发到两淮盐政,碾琢完工后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八月十六日运京。玉山背面镌数百字御制诗文和玺文,由苏州刻字名工朱永泰篆刻。全部工期近10年。现仍在乐寿堂后间。


  姚宗仁


  姚宗仁,清代苏州琢玉高手。姚宗仁的祖父和父亲都擅琢玉。雍正七年(1729)姚宗仁和都志通、韩士良同时被选进北京,在宫廷造办处琢玉。他擅长设计画样,乾隆六年1741,二月初一,太监张明把一块青玉交给姚宗仁画样,十六日姚宗仁画成凫尊纸样,经皇帝批准发往苏州制作。姚宗仁不但能画样,而且善于鉴定,乾隆对他十分器重。
  姚宗仁能识料画样,又能帮皇帝鉴别真伪古玉。乾隆帝很赏识他,在《御制玉杯记》中记述了他识别真伪的经过,说"夫圬者梓人虽贱役""不妨为立传"。 如此高级玉雕人才不但没职务名称,反被称为与泥水打交道的乡巴佬"贱役",可知在只有皇权没有人权的社会里是没有人格尊严的。但因姚宗仁对皇帝辫玉有贡献,乾隆帝也想到为他立传,道也将其地位摆平了。至于一般玉工因设计不出画样或因制作工期长而被责罚、打板子的事也是有的。就如姚宗仁这样全能的玉工因延误工期也被罚了"钱粮"。这说明在天子脚下的玉工整天受到监视,提心吊胆的进行劳作。还不如在民间的艺人那样自由,可与官人绅士之流往来。


  朱时云

  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玉雕高手。擅长在玉石上刻字。朱时云被苏州织造衙门选送北京,在宫廷造办处供职一年有余。乾隆四十年1775七月,朱时云托词生病潜逃出宫,造办处为此行文到苏,要求苏州进行查办。 (乾隆玉洗)上的这首诗句的刻手,据《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简称《清文件》)记载,此时苏州刻字名匠朱时云在宫中受命,那么,这首诗很可能是由朱时云所刻。


  芝亭

  乾隆宫廷玉雕名家。芝亭仿古玉已初显端倪.


  谢士枋

  清代乾隆年间吴县人,故居在香山附近的圆通庵。谢士枋少年丧父,家境贫寒,邻翁招他为徒,带至扬州,习学玉雕。他灵敏好学,三年学成。所雕玉器精妙绝伦,扬州盐商大贾竞相高价争购,名声鹊起。乾隆年间被召入皇宫内廷。其一作品,形似半爿西瓜,外皮绿如翡翠,内瓤红似珠霞,好似刚刚剖开,甘露欲滴,见者无不称奇。乾隆帝对之爱不释手,藏于圆明园。l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被英军所得,后卖到上海。看到这件玉器的人都惊诧不已,以为至宝。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