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2008-2009年度中国出版机构暨文学刊物十强

答案:1  悬赏:20  
解决时间 2021-10-13 06:55
  • 提问者网友:未信
  • 2021-10-12 23:32
2008-2009年度中国出版机构暨文学刊物十强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琴狂剑也妄
  • 2021-10-13 00:51
《2008-2009年度中国文学刊物十强》 被提名文学刊物(不分先后) 提名理由一语评

《人民文学》 关注打工诗人,推80后新锐专号,在贴近社会底层、贴近市场方面,《人民文学》的姿态式尝试值得其他老牌文学杂志学习。
《北京文学》 最活跃的地方文学杂志,选稿视野开阔,有参与社会话题的意识。
《最小说》 市场新锐,消费主流,在青少年读者中有较大影响,代表了年轻读者的审美趣味。
《杂文选刊》 勇于求新,稳中求变,在办刊形式和办刊思路上基本实现了与时俱进。
《故事会》 依然是一本面对农村读者和城市平民的大众刊物,近年来的城市化风格削弱了影响力。
《读者》 承受住了网络阅读和数字出版的冲击,维持着传统杂志在发行量和通俗文学期刊文学性的双重尊严。
《杂文月刊》 延续杂文写作针砭时弊、嬉笑怒骂的风格,拥有固定而忠实的订户群。
《散文》 清新淡雅依旧,在版面、内容的设计与包装上别具一格。
《译林》 为数不多介绍国外优秀文学作品的期刊,在翻译水准整体不高的情况下,保证了刊发作品的故事性和可读性。
《书城》 思想类杂志的代表品牌,能够坚持生存已是最大的胜利。
《小说选刊》 在小说创作低迷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为读者提供了一批尚可一看的小说。
《诗刊》 在其他诗歌刊物渐渐失去新意和锐气的时候,这份老牌诗刊以其稳定的风格和质量重新站回潮头。
《台港文学选刊》 一本开放、包容同时不乏幽默、趣味的文学杂志,文学性和可读性实现了默契地结合。
《中国青年》 集思想性、文学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综合类文学期刊,在传统青年期刊走向低俗化的潮流下,依然在坚持品格第一。
《收获》 作为一个“著名商标”,《收获》一直在做沉重的转身,以适应读者阅读趣味的变化。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