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求两个关于说与做的事实论据,最好一个古代一个现代,或者一个中国的一个外国的,谢谢

答案:1  悬赏:20  
解决时间 2021-10-17 10:48
  • 提问者网友:记得曾经
  • 2021-10-17 04:55
求两个关于说与做的事实论据,最好一个古代一个现代,或者一个中国的一个外国的,谢谢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老鼠爱大米
  • 2021-10-17 05:10
写作文的话希望你自己能些 这样能提高自己的能力 不过我还是给了找了个你可以自己参考下
有这么一个故事,是说战国时期那位很著名的纵横家张仪,张仪这个人很了不起,他采用连横策略,帮助秦惠王“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使秦国国威大振,为后来的统一打下了基础。张仪从鬼谷子那里出师后,就去游说诸侯。他曾陪着楚相喝酒,席间,楚相丢失了一块玉璧,门客们怀疑张仪,说:“张仪贫穷,品行鄙劣,一定是他偷去了宰相的玉璧。”于是,大家一起把张仪拘捕起来,拷打了几百下。张仪始终没有承认,只好释放了他。他的妻子又悲又恨地说:“唉!您要是不读书游说,又怎么能受到这样的屈辱呢?”张仪对他的妻子说:“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他的妻子笑着说:“舌头还在呀。”张仪说:“这就够了。” 后来张仪成了史上著名的说客,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巧舌如簧,这当然少不了他舌头的功劳。还有一个人,也挺历害,诸葛亮,在刘备被曹操打得“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之时,只身游说东吴,达成吴蜀联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在“舌战群儒”时,使“张昭并无一言回答”,“虞翻不能对”, “步骘默然无语”,“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陆绩语塞”,“严 低头丧气不能对”,“程德枢不能对”,以至众人“尽皆失色”。真可谓三寸之舌能抵百万之兵。民间艺术有一种形式—双簧,就是一个人躲藏在幕后,张口说话,另一个人则在台前根据说话的内容做动作,只象征性地张张嘴对口型但不发出任何声音。说话的人往往故意刁难做动作的人,台前那位则上窜下跳,作痛苦状,以娱观众。 可见,“做”比“说”难! 在现实中,默默无闻埋头做事的大有人在,只说不做甘当“君子”的也不在少数,而能说会道又能干实事的人就相对少一些了。 诸葛亮所说的“世之腐儒”“夸辩之徒”是“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笔下有千言,胸中无一策”,“ 临机应变,百无一能”,并不能“兴邦立事”。 如何才能将“说”与“做”结合得好呢?我认为,要“说到做到”、“先做再说”,而不要“只说不做”也不要“埋头苦干”。“说”,不要漫无边际的空论,要说到点子上;“做”也不要东奔西跑白忙活找不着方向,要做有效的实事。 我以前有一个员工,到经销商那儿去收货款,反复去了好几次,磨破了嘴皮也没有收到。回来想了一下,再去时,也不提收款的事,只坐在那儿跟他们闲聊,碰到有需要帮忙的事就主动做,比如搬货物等,后来经理很感动,主动为他结了款。这是一件小事,但却是“说”和“做”结合得很好的例子。 在我们的工作中,太需要这种能说会做的人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